不断探索,让古典文化渗入学生心中

时间:2022-09-29 12:10:15

不断探索,让古典文化渗入学生心中

摘 要: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瑰宝,要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如果只靠熟读、背诵、翻译,那么未免显得有些乏味。要使语文诗词教学取得较好效果,教师授课不仅要内容充实,而且要带领学生,注入情感,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背”上,更应从“知”、“感悟”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教学体会

古诗词一直是中国文化最美而深邃的部分,也应该是必须传承下去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当古诗词近年来以恒定的姿势越来越走近文化人心里的同时,校园里的古诗词又是怎样的面貌呢?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诗作浩如烟海,有着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古典诗歌是整个中学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本身因为缺乏对古诗词知识的深入了解,涉猎颇少,鉴赏能力低下。一是在教学上普遍停留在翻译句意的浅层次上,重要名句教师无法讲出个所以然;二是重文学常识、背景知识、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的教授,重分析和结论,而忽视诗词本身的审美和情感的共鸣,忽视学生个性的情感体味。三是直接针对中考的两个普遍考点进行教学(重点字句的赏析和作者情感)。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是历年来语文教学中一直争论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古诗词教学体会。

一、重读思,品词句

“三分诗,七分读”,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境,必须加强朗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再现诗词中的意象及意境,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进而静思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诵读诗歌,应紧紧扣住诗题和关键技法研读,对诗意作延伸和拓展的想象。如读杜牧的《泊秦淮》,吟诵时,可扣住一个“泊”字思考:诗人何时船靠秦淮河岸?当时之境如何?诗人有何见闻?诗人之心境怎样?凡此之思而知诗人油然而生的忧国之思。

二、知特点,会赏析

音韵的知识可讲,因为诗词的平仄是诗跌宕生姿的缘由,但因为音韵对理解文意的作用不大,对初中学生一定要适可而止,切不可繁琐细致。诗歌的最基本特点集中在两个词语上,这两个词语一定要深入学生内心:一是精炼,二是含蓄。精炼,即用词的准确生动性,包括炼字,一字一词一句便可使诗生色,如众人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从诗人炼字的工夫上我们能品出诗的韵味。含蓄,诗歌的语言不能像散文一样多直露,它要求有丰富的内涵,意在言外。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面上只是写自然之景,但实际上“沉舟”“病树”等都有深刻的指代意。围绕这两点,平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细琢磨一首诗中你突然会注意的一个点;或是一个字,或是你看了会觉得妙不可言的一个句子。这往往是学生步人诗歌真正赏析的开始。

三、明技巧,能表达

只有熟悉常见的诗词手法技巧,分析其特点和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学生在分析鉴赏诗歌时,往往不能准确表达思想,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归纳一些诗歌分析中的常用术语,让学生熟记。这样,学生不仅能读懂诗歌,而且能将自己的理解准确规范、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

四、创情境,融于景

南宋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写文章的人首先要有感情冲动,然后才能激发灵感,写出好文章。教师在教学古代诗词过程中可以以感情为切入点,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共鸣。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引入:

1.再现情感氛围,激起情感共鸣。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可通过直观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播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见其物”。

2.音乐激起情感共鸣。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如将诗词与音乐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优美的诗词,从而更好地学习领会诗中的意境。这比单纯的诵读效果好得多,能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诗与词的情境,既培养学生的吟唱能力、理解能力,又激发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感情投入,气氛活泼愉悦。

3.语言激发学生“移情”。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这种粘力就是牢牢地吸引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声情并茂,能让学生从听觉上有愉悦的感觉,并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情感,用饱含感染力的语言,把作品的感情“移”到学生心坎上,让他们受到教育。

五、追根源,挖内涵

很多语文老师常慨叹:“诗歌虽短小,但并不好教。”的确如此。由于年代相隔久远,加之古典诗词中善用古语、典故状物写景,表情达意,因此,要完全读懂一首古诗词并非易事。很多初中生知识层面浅,对我国古代的人、事、物等知之甚少,若要弄懂一首古诗词的字词句意则要大费周折。何况还要探究其主题,品味其艺术,更是难上加难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一首古诗词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知义通理。对此,教师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熟知事实。这里的事实,包括诗词的风格流派,诗歌创作的背景、意图及创作的心境等。掌握了风格流派,才能知人论文。把握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全诗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创作意图就是诗人想要表达的东西,了解写作意向,就等于探究到了作品的中心内容。诗人创作时的境遇,直接影响诗人情感的倾向。愉悦悲伤,还是闲适孤独,都可通过诗人的心境透视。二是弄懂古语、典故。精彩的古语、典故,寥寥数字,可使作品熠熠生辉。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语言文字的变化,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语、典故,对学习古诗词很有必要。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多读史书,了解古代的人物轶事,又要让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典故,追寻典故的来源,发掘其含义及妙用之处。

六、重感悟,激想象

一首好的诗词,必须给人以想象空间,如果鉴赏诗、词没有主观再联想,就难以进入诗、词意境,因此,教师巧妙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再现艺术形象是教学诗词的重要一环。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要讲分寸,对词语的分析,重在启发,留有余地给学生思考,感悟创造出想象中的画面,使学生将想象的话说出来。

让诗词这种隽永深邃的古典文化深入孩子心里,本身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放置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教育者的工作,一切的探索都是没有边际和确定的结果的。只希望这样经典的纯粹,经典的隽永,以及经典所特有的美丽,能传承下去。

上一篇:初中英语朗读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