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范文

时间:2023-12-12 13:21:49

不断创新

不断创新篇1

摘要: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我国现代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靠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想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就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更新观念、克服不足、与时俱进,力求在观念、技术、产品、制度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我国现代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现代企业创新;路径;探寻

一、我国现代企业创新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对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代企业制度向前迈出了重要步伐。但与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还不够,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经营机制尚未发生根本转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要求越来越高,市场激烈竞争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越来越严格。而我国现实企业中与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还有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产权不清、出资人不到位,政企职责没有真正分开。二是投资主体单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三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不能从体制上、机制上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四是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到位,没有真正建立起优胜劣汰的机制。上述问题的存在,尽管有体制、制度上的原因,如我国几十年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正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桎梏。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经济制度的落后以及管理制度的乏力,使我们的企业没有能够真正进入市场。也有企业自身中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创新不够,存在严重滞后,在现代企业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能力的创新上严重滞后于时代、滞后于现实、滞后于市场经济发育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尽快进行我国现代企业创新已迫在眉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工作的紧迫任务。

二、我国现代企业创新的理论支撑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创新又离不开经营思想的的不断更新,这是企业创新的先导。1912年,当代资产阶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论。他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循环流转”的“均衡”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变动,没有发展,经济发展则是对这种静态的“循环流转”的一种突破,即经济发展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这种突破或变动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从而形成“不断地从内部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称作产业突变”。熊彼特认为,这种突破或经济发展来自“内在的因素”,这就是企业家的创新,是“创新性的破坏过程”。它的间歇出现会引起经济的周期波动。因此,经济发展表现为跳跃式的激增和变动,而不是渐进的、和谐的过程。“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活动使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制度创新需要在企业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再改革,不断地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权责结构、运行规则和管理规章制度等要素,使企业制度满足企业内部一系列创新要求,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外部环境多变性的趋势。所谓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而企业制度创新则是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的关系,使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修正、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的各种要素合理配置,以求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企业的制度创新又促进了无形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党中央、国务院在多项决定中指出: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机制。尽快推进企业以技术革新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加快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鼓励产学研各方在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联合制定新技术标准;面对跨国公司的人才争夺,应尽快形成有利于科技人员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建立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机制。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国家将支持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具有长期影响的国家战略技术。综上所述,我国现代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是企业能够立足于市场、走入竞争舞台、保持不败之地的关键性措施,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大力进行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创新企业体制、创新企业理念,创新企业管理,把企业创新摆上突出位置。

三、我国现代企业创新的路径选择

1.理念更新是我国现代企业创新选择的在先路径。

为了摆脱目前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必须从树立新理论上找出路:(1)要树立知识价值观念。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创造财富的力量已不完全在于物质资源,而在于更重要的知识资源。企业决策者应该看到,技术和人的智力劳动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创造新的财富的重要因素。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2)要树立人才发展观念。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以事为中心,注重现有人员的管理,而人力资源开发则为一种资源,以人为中心,注重开发人的潜在智能,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因为现代经济的竞争是高素质人才资源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加强智力资本的投入,积极开发人才的创造力。(3)要树立国际竞争观念。知识经济社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消费的国际化,使众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开拓。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化经营和国际竞争观念,是现代企业必须建立的新思路。

2.技术创新是我国现代企业创新选择的核心路径。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应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产品创新。即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产品商业化,既可以是全新技术的新产品商业化,也可以是原有产品的技术改进。二是工艺创新。主要指商品生产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及新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方法的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维系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企业都要善于针对市场预测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产品技术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同类型的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注意技术的创新和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相结合,才能使技术创新真正成为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在技术创新的投入上有所加强,以保证企业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员的潜力。

同时,建立企业内部技术开发机构,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技术中心是企业的“发动机”它不同于一般的研究开发机构,它是对企业整体技术发展具有决策权的最高层次的技术机构。加强对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人员结构及开发成果等方面的建设,使企业既具有长期发展的技术储备,又拥有产品更新换代和工艺改进的适应能力。

3.产品创新是我国现代企业创新选择的主体路径。

企业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产品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以产品创新为载体进入市场的,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说,企业欲在市场竞争中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一是要靠认真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从开拓市场、改进产品和调节市场经营组合三方面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还可通过降低成本、广告宣传、改善商品流通渠道、提供更多更好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使商品经济寿命周期得到进一步延长。二是要积极开发新产品,更新换代老产品。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结果,便是产品的更新换代或新产品问世,实现产品创新。这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增加开发费用的投入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新产品研究开发人员的创新能力;还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确保开发计划的实施。

4.管理创新是我国现代企业创新选择的综合路经。

无论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需要经过企业管理职能的逐步实施,经过管理各层次的具体执行。因此,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企业创新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处在综合性统筹发展的地位。

从我国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来看,加强知识管理建设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理论创新作用十分重要。知识管理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继承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特点加以创新。知识管理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重视知识的创新和共享,重视知识和人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领导方法的转型。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调整企业结构,将企业建成科技含量较高的知识型企业;二是建立能够为企业员工进行交流的设施和环境;三是设立知识主管;四是建立透明、公平、民主化的决策机制;五是创造有利于每位员工创造力发挥的文化氛围。

在此基础上,人才是关键,为了留住人才,首先应实行双梯级激励模式,使人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双梯级方法一般形成平等的层级结构,一个是提供管理生涯的道路;另一个是提供专业或研究人员的发展道路。双梯级机制允许对两个层级中相同级别的人员给予同样的地位和同样的报酬与奖励。其次,要加大同一职位的职级数,实行相邻职位职级的交叉重叠,同时通过考评,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同一职位的职级太少,容易导致平均主义、熬年头的不良倾向。加大同职位的差距及相邻职级重叠,可使低职位的人由于努力工作也能拿相当高的工资。进而,通过一定的考核,淘汰不合格人员。

不断创新篇2

为了达成这一理念,我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研发的投入,我们每年都会投入上百万的资金到研发中,做到了年年都有新产品推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客户愿意跟我们持续地合作。

通过技术赢得品质

10年前,我白手起家创办仕贝德,当时我们一个客户也没有,如何赢得客户的信赖?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品质。

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品质,唯有从技术着手。我是科班出身,并在创办企业前有过多年微机电行业的工作经验,技术上可以说达到了专家的级别,所以,我们会比同行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能够对物料做到物尽其用,从而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同时,我们也非常积极向客户学习。直流风扇的技术路线是这样的:德国移向日本,日本移向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移向中国内地。因此,技术方面最成熟的是德国,其次是日本。所以我们不断抓住机会向日本客户学习,而他们也会向我们传授经验技术。我们在和东芝、夏普合作时,他们虽然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但如果发现产品质量不过关,客户也不会休息,而是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将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他们的一些先进技术,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职业人的那种一丝不苟的高度敬业精神。

除了品质之外,时间和价格也是非常重要的。2008年开始,我们考虑到多年来已经积累了模具、五金、塑胶等多方面的生产经验,我们决定一改以往外购部件的做法,转为风扇产品的所有配件全部自造,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掌控成本、品质和时间,来为客户提供最短的交货期、最好的品质和最优的价格。

我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到产品技术领先,企业家就必须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员工赢得技术上的提升。

通过创新赢得领先

研发是企业的持久动力。一个企业必须在产品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才会获得持续发展。

我们仕贝德的研发团队有20多人,企业每年都会投入三四百万的经费做研发,可以说,在整个行业里,没有一家同行能在新产品开发这一方面与我们媲美。仕贝德有十几项专利,不仅在国内属于行业里的领跑者,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

在产品研发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积极收集客户反馈。仕贝德的研发优势在于在现有产品的缺点上做改善,而产品的缺点来自客户反馈。仕贝德有专门的客诉系统,而我则担当了总负责人。

二是借鉴先进改善超越。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的趋势,跟上最新的步伐,我们广泛收集在技术方面更先进的德国和日本的行业信息,先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然后通过改善获得新的超越。通过多年的累积与成长,我们已经从借鉴者转变为被模仿者,我们有一款防尘防漏油的风扇,国内外的厂商都在抄袭我们。对此,我的理念就是不断去创新,让自己始终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以此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通过品牌赢得未来

目前仕贝德的散热风扇产品涉及直流和交流两个领域,产品的特点是节能和高效。现在,直流散热风扇领域我们是行业第一,在交流散热风扇方面,因为把直流散热风扇的成功经验用到了开发交流散热风扇上,我们一下子就赶超了别人二三十年,也开始成为领先者。

我认为交流电机的效率太低,直流电机的产品前景非常广阔,将来一定会取代交流电机。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比如剃须刀、电吹风、儿童玩具等小家电,能够让它们更省电更安全。现在,我们正在生产一款带摄像头和空气净化功能的风扇产品,用于大众消费品市场。

2014年,我们的重点落在打造品牌上,通过新的产品,扎扎实实地赢得客户。

不断创新篇3

迪士尼进入上海,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在中国主题乐园大市场中掀起阵阵涟漪。

迪士尼作为目前全球最成功的主题乐园,它的到来究竟给中国主题乐园和中国旅游带来哪些变化?对中国游客来说,迪士尼是一个时尚旅游产品;对中国主题乐园业界来说,迪士尼是一个现实的竞争和学习的对象。

他山之石 迪士尼经营童心

全球迪士尼乐园中最大的城堡、第一个海盗主题园区、路线最长的花车巡游、全球首发的“创极速光轮”……炫酷的上海迪士尼,让更多的中国游客体验到世界一流主题乐园究竟怎么玩。

主题乐园在很多中国游客心中的想象,恐怕是儿时游乐园的扩大版或升级版。而在世界上,美国人沃尔特・迪士尼于1955年建成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乐园,它告诉孩子和大人“原来快乐可以这样创造”。

什么是主题乐园?迪士尼的主题抓住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欢乐”,经营的是人们失落在忙碌生活中的童心。迪士尼并非完全针对儿童打造,各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或度假产品。迪士尼一直在全球主题乐园排行榜中位列榜首。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介绍,迪士尼乐园的成功是娱乐产业几十年积累而成。迪士尼拥有很长的产业链,先通过影视作品塑造和传播主题形象,然后再做主题乐园,这样的乐园主题很容易被游客熟悉、记住和认同。而且迪士尼的动漫影视作品一直有新片问世,这也使得迪士尼主题乐园的内容不断创新。迪士尼旅游产业除了主题乐园,还包括度假区、度假酒店、度假俱乐部和海洋邮轮等。此外,迪士尼影视业的投入和收益都要高于主题乐园,这也是其他主题乐园望尘莫及的。

冷静反思 中国乐园缺什么

上海迪士尼像一面镜子,国内主题乐园不妨对照一下。近几年,中国的主题乐园热潮汹涌,各家都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分得一杯羹。有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数量达到2000多家,是美国近60年开发数量的70多倍。但亏损的主题公园高达70%,盈利的主题公园不足10%。

中国主题乐园为什么绝大部分过得不好?业内普遍的观点是:盲目跟风,主题不明确,重复建设过多;过于依赖门票收入,衍生产品开发不足;一味模仿国外主题乐园及其他成功的主题乐园,缺乏像迪士尼那样塑造了经典角色。游客参观完一次后缺乏重复消费的动力,从而导致游客的重游率很低。中国主题乐园目前普遍采用“旅游+地产”运作模式,盈利模式是大问题。可见,中国的主题公园离世界一流的乐园还有不小差距。

迪士尼的专业精神、开发频度以及盈利模式都值得中国借鉴。迪士尼能占到世界主题公园市场的50%以上份额,是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中国的主题乐园要想得到好的发展,一定要有工匠心,不能只看短期盈利。张凌云表示:“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是最大问题,既要防止企业打着主题公园的招牌进行房地产开发,也不能单纯地依靠门票经济,而是应该打造全产业链条。”

迎接竞争 共同开发大市场

就像麦当劳、肯德基当年进入中国并没有让湘菜馆、川菜馆歇业,只是为中国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对中国主题乐园来说,迪士尼的进入从长远来看是好事,看到了差距,有了创新升级的动力。

“我们欢迎一切竞争对手,共同把中国主题公园市场蛋糕做大。竞争中不能带着傲慢与偏见,而要保持一颗为消费者提供更优体验的初心,方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快更远。”华侨城欢乐谷负责人说。

中国的主题乐园市场空间足够大吗?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居民收入里,每增加100元就有40%用于精神文化消费,主题乐园行业背后有强大的内需市场作为驱动引擎。据美国顾问公司AECOM预测,202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

中国社科院的2015年《旅游绿皮书》预测,未来世界主题乐园发展重心将会移到中国及东亚太地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在资本、科技和文化创意的全面驱动下,中国主题乐园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迪士尼进入中国,给中国主题乐园一个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和竞争的机会。

升级换代 做文化不断创新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如何定位主题,如何做强品牌,华侨城、长隆、宋城、海昌等一些颇具创新意识的中国主题乐园一直在探索。

北京欢乐谷负责人称,做主题乐园一定要走差异化之路,做出自己的特色。欢乐谷的发展融入了地域文化特色,如北京欢乐谷大型剧场秀《金面王朝》、成都欢乐谷舞台剧《天府蜀韵》、武汉欢乐谷实景情景剧《打码头》、天津欢乐谷大型多媒体舞台剧《津秀》、深圳欢乐谷主题魔术情景剧《梦幻深圳》等,浓厚的地域文化深深抓住了游客的神经。

长隆展现马戏文化在中国主题乐园中可谓独树一帜。从公园内相对简单的舞台献艺,到国际知名导演和马戏艺术家的实力打造,再到主题式的马戏史诗。据统计,目前已投入演出的广州和珠海两个度假区的长隆大马戏,共吸引超过2500万的观众到现场观看。每晚,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马戏艺术家打造了一个永不停息的世界马戏大舞台。长隆国际大马戏如今通过承办中国国际马戏节,将中国的马戏文化推向了全球。

在“旅游+”的背景下,海昌海洋公园通过“旅游+互联网”、 “旅游+文化”、“旅游+艺术”、“旅游+IP”、“旅游+品牌”的合作方式,突破传统旅游业的各项要素,多元创新、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第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品牌。

不断创新篇4

近年来,武炎兄身体差了些,我常去看他。近几个月,骄阳似火,我不敢出行,电话挂过去是空号。8月31日午后,趁天阴了,我到他家才知,他们夫妻因耳背,加上武炎腿乏力,老躺着,已把座机停了。夫人王艳雪扶他到客厅,他清楚地叫出我的名字。王艳雪和我说话,他只是笑笑。过了两天就听说他走了,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永诀。

我和武炎兄相交整六十年,初识在1952年秋冬之际。那时,洞庭湘剧团的徐绍清、彭俐侬、杨福鹏等一批名艺人去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余下的人由董武炎、廖建华等领衔到株洲演出。我正在株洲的文化馆工作。当时株洲是湘潭县的一个镇,文化馆还叫湘潭县文化馆。我接待了他们,1953年,洞庭湘剧团由军区转编到省文化局,我刚被调到省文化局艺术科。在后来组织戏曲艺人赴朝慰问演出、慰问省内,组织戏曲艺术团在省内几个市巡回演出,我们一直在一起。特别是1956年省文化局办地方大戏演员讲习班,武炎兄、巴陵戏的李筱凤、常德戏的李福祥,张九和我,五人组成的教研组负责班里的学习安排。三位演员还用自己的拿手戏为例讲表演艺术心得。我们一起备课,两个月吃、住、工作一起,有更多的交谈,更多的互相了解。此后,我当了编辑和记者,经常邀他看国内戏曲名家来长的演出,请他写评论。我向他学习戏曲表演知识,也帮助他结构评论文章。

初创时期的湖南湘剧团人才荟萃。老一辈名演员有徐绍清、杨福鹏、王华运、吴淑岩,名乐师有彭菊生、李元奇、欧寿廷,青年演员有彭俐侬、董武炎、廖建华;1953年冬,郑福秋、刘春泉继而有李霞云加盟;1959年建国后培养的左大玢、王永光、姜剑梅等崭露头角。名角云集,剧目丰富,艺术多彩,受到观众欢迎,经常出现通宵排队买票景象,随着湘剧几次全国大城市巡回演出和《生死牌》、《拜月记》被拍成电影,名声远扬,董武炎的大名也更为人知晓。湘剧从一个过去以旧长沙府为中心,东及江西省西北一隅的城乡,仅到汉口演出过一次的地方剧种,走向全国。随着眼界的扩大,演艺人员自觉改革和提高,艺术飞跃发展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许多演职人员为此贡献了力量,董武炎是其中的一位。

董武炎最大的贡献是花脸演员演唱上的提高和发展。解放前的湘剧多在城乡庙台演出,场地空旷,观客众多,大锣大鼓,需要大喊大叫,大跳大笑。花脸更是讲究叫、跳、笑。叫,泛指噪音和发声,用虎音、霸音、咋音;跳,指腿功;笑,指脸谱、台词、动作的幽默。为的是要使全场观众听得见,看得明,受到震动。武炎兄学习湘剧前辈花脸名角廖申翥吐字的经验,并吸收现代歌唱家的发声和京剧的脑腔、鼻腔共鸣,控用咋音,巧用虎音、霸音,形成自己的发声和唱法,赢得业内外人士和观众的肯定。老他一辈的名艺人王华运赠诗说他“演唱方法有独创”;晚他一辈的王永光诗中说他是湘剧“净腔突破第一人”;戏曲音乐家张九有诗说他的《访白袍》:“钢鞭铁嗓正宜高”;剧作家范正明有诗赞他“革新虎咋音,匠心独运造”。

董武炎的钻研和表现人物,一字一腔、一招一式都不放过。他在这方面下功夫的第一个戏是《拔火棍》。那是1953年赴朝演出期间,在铁可同志帮助下开始的。这剧叙述孟良保护杨宗保去幽州为杨令公扫墓,被敌将韩昌围困。他突出重围,回天波府搬兵求将。武炎兄饰孟良。他删掉原来出场时的起霸、念诗,改为趟马出场,唱完[导板]第一句便冲到台口。通过唱和亮相,把孟良救兵如救火“恨肋下不能把双翅添”的心情,用形象交代给观众。见佘太君后,太君一句“天波府老的老了,小的小了,哪里有兵可发?”像瓢冷水淋头泼来,孟良双手拍胸后往两边摊开:太君说的实情,只怪自己保护不力,考虑不周,自愧和自责交织。实际上太君心中已有数,要派杨排风去,又怕孟良看不起这烧火丫头。书房送茶和校场比武是太君有意安排的。排风送茶时孟良正叨念韩昌,排风一句“提起韩昌贼,你怕我不怕”,激起孟良要和排风比武。比武中排风巧胜,孟良才心服口服,为她备马同奔幽州。武炎是通过一连串的细节,用唱、做、念、舞(打),把忠诚、憨厚、正直、豪爽、风趣的孟良,介绍给观众。而高瞻远瞩,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太君,智勇双全的排风形象,也在舞台上呈现。

《拔火棍》的精加工,使董武炎找到门路,取得经验,也激发了他的热情和兴趣。几十年里在这条路上他从不停顿,我们闭着眼时都能想到他在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如《装疯跳锅》的剻文通、《访白袍》的尉迟恭、《造白袍》的张飞、《三女抢板》的贺总兵、《郭亮》的齐树人……戏曲表现人物的基本功,不仅演员从小要练就,而且要不断地练,练熟了,熟能生巧。如何巧用基本功来准确地表现此时此地此人,还得借鉴前人的经验。董武炎个头不到一米七高,脸庞不大,本行学的是二花脸。二花脸又名跌打花脸,翻、滚、扑、跃,矫健敏捷。《摸鱼闹江》的李逵、《狮子楼》的西门庆,他是从开蒙师孔清富学的。后来得罗元德亲授《五台会兄》、廖申翥指点《访白袍》、贺华元点拔《摘梅推涧》和《装疯跳锅》。他还从黄元和学了从京剧移植的《八腊庙》、《三雅图》、《捉拿白》等武打戏。前辈花脸的拿手戏,他都规规矩矩去学,兄弟剧种名演员如京剧裘盛戌、袁世海,常德戏毛太满,衡阳湘剧谭保成,祁剧邓汉葵、罗柱林、刘浯德等演出,他都不放过观摩学习机会。他说这叫“闲时学、平时练、急时用”。积累得多了,用时便能得心应手。他给湘剧留下一批经过精加工后受观众喜爱的戏,不仅有二花脸的,也有大花和三花的。这是他对湘剧艺术的第二大贡献。

董武炎对湘剧的第三大贡献是带出一批好弟子。方保义、李继昌、黄运龙、赵兴民、龙苏林、徐军都是艺术上的骨干。他不仅教他们演戏,也教他们做人。方保义艺术上比较全面,退休后仍培养小演员。他们的师徒关系,情同父子。从长沙市湘剧院退休的黄运龙,中风多年,听说董老师去世,坐轮椅乘小车从河西含浦到窑岭,在老师遗像前叩头。看着黄运龙下跪艰难,王艳雪泪花满面。正在泰国拍电视剧的徐军,接到武炎的儿子卫平的电话,当即表示赶来参加告别仪式。可一时买不到长沙的机票,只好绕道香港,在9月6日准时赶到。

不断创新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 创新发展 安全文化

一、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意识,把握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安全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更高境界,是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安全文化来源于安全管理,指导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又提练了安全文化,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容和理念。将安全文化植入安全管理之中,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是适应安全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一切为了孩子的安全、健康与发展”质量方针的内在要求。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创造和总结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之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虚心学习和借鉴方方面面的先进做法,以创新发展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突出以人为本,优化人文环境,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安全文化,持续改进安全文化,实现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提炼出了“孩子的安全源于爱与责任”、“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等工作理念,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丰富和发展安全工作内涵,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从而有力地促进安全管理。

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机制,传播安全发展理念

1、安全文化建设要重视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领导作用:安全文化建设能不能搞好,关键在管理者的安全文化素质,管理者好比种子,通过我们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行动到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群众积极投身到安全文化建设中。要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强化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文化,实施安全文化,把安全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切实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带头榜样和模范作用。

全员参与:搞好安全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要充分发动员工,充分依靠员工,通过经常的、广泛的、持久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让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素质得到不断增强,让安全文化进园所,进班组,内化为每个员工的习惯。使员工十分明确自己在改进安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失误可以发生在任何层次的管理者身上,然而,第一线员工常常是防止这些失误的最后屏障,从而防止伤亡事故发生。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强调组织架构必须有员工参与,这实际上是一种授权。可以带来员工不断增加的改变现状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可能超出了个人职责的要求,但是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而主动承担责任。意味着员工在安全决策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可以发起并实施对安全的改进,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为自己的组织的安全绩效感到骄傲。

2、创新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

传播安全发展理念: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把对安全文化的宣传摆在与安全管理同等重要、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置。在安全宣传方面注重全覆盖。把宣传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1号工程”,注重宣传“入脑、入心”,采取安全月、竞赛等活动形式,宣传安全法规,普及安全常识,传播安全文化,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孩子的安全源于爱与责任”的安全文化氛围。开展张贴安全标语、建立安全教育阵地等激励性、教育性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只有不断丰富和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全园安全文化素质,实现安全文化的繁荣和创新发展。

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在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要根据幼儿园的发展和实际情况,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地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在安全教育培训上注重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要求员工除了要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以外,还要多有几颗心:一、专心。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即来之,则安之”,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工作,不要想工作以外的事情。二是细心。不管是工作多年,还是新手上路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粗枝大意实在是安全工作的天敌。三是责任心。要树立“孩子的安全源于爱与责任”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做到严格程序工作。每位员工都清楚:我的安全责任是什么?我如何保证安全?首先,是对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制有正确的认识,有熟练的安全理论水平和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按安全流程办事;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每天工作开始的时候就把安全放在第一,多留点心,不存侥幸心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每个环节做好安全措施,就把安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我们的工作环境离不开安全,安全更离不开我们去不折不扣地执行。

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

三、创新安全管理机制,规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实际,在规范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安全管理制度,丰富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使安全管理工作常抓常新。在方法创新方面突出人性化管理的新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安全方法手段;近年来,中心先后制订、完善了安全制度等规范性文件,较好地规范和引导员工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我们会结合18000认证,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树立质量标准化新观念,提出安全工作制度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安全责任全员化、安全设备科学化、安全教育素质化的要求,做到安全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规范机制的运行程序。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的实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常抓不懈,实现时时达标,事事达标,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使全园安全无隐患,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四、创新安全预防机制,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1、建立危险源排查管理机制:一要建立危险源排查管理宣传机制。定期宣传危险源寻找管理常识、公布危险源管理进展情况,增强员工参与危险源排查治理的自觉性,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危险源排查”的良好氛围。二要建立危险源排查机制。要充分发挥员工力量,建立分层包区域查安全隐患制度和自查制度。注重运用PDCA模式,建立“闭合式”危险源排查流程。坚持每一次组织大规模隐患排查,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提高危险源排查的效果。三要建立危险源整改机制。要对不同危险源通过评价实施分类整改。

2、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预防体系,加强安全预案应急管理工作。

通过对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案发幼儿园普遍都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或是不到位的现象。因此, 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层层负责管理的责任制。建立主管负总责、分管具体抓、成员为骨干、全员一起动的管理工作体系。

但是还有很多园所各类规章制度可以说应有尽有, 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和制度也齐全完备,每一位员工踏入幼儿园的大门,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们牢记在心,时时讲、周周学,月月喊,每个人都对这些耳熟能详,但为什么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在落实到行动的环节。是否每个人都能100%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如果能做到这些,我想许许多多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针对这种“强制度, 弱管理”的不良现象,我认为强化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势在必行。

即:“开会+不落实=0

布置工作+不检查=0

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在安全管理工作上,从管理层以至到一线人员, 安排的工作必须扎扎实实地去完成。要“抓住不放心的人,管住不放心的事,及时处理存在的隐患” 对待安全工作要做到“头脑要清,眼睛要亮,要求要严,工作要实”。

3、注重管理的细节化、精细化:安全工作的过程管理是通过对安全措施落实过程的控制来进行的,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方,幼儿园在安全管理中应注重过程, 关注细节。如:园里每位教职工都应与园长及分管领导签定《安全责任协议书》,又如, 为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幼儿园的食品均为定点采购,定点供应商必须交纳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经营者身份证、检疫证等的复印件备案, 并应与中心签定食品供应安全责任书,其中可以规定“乙方:(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质量及卫生标准,杜绝三无产品和劣质产品流入幼儿园,必要时提供相关的质量及卫生化验单。

4、创新教育契机,创设物质环境。在日常工作中, 老师们则应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在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中、在随机教育中、在游戏活动中,把各种抽象、单调的自我防护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 通过“说新闻”、绘制“安全小报”、制作“安全标志”、安全情境表演等多种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实施安全教育活动。

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 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教育。如: 在幼儿园的所有电器插座旁, 贴上幼儿自制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攀爬墙旁有幼儿自己绘制的安全警示标志, 以提醒同伴注意安全。通过家园的密切配合, 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请当交警的家长来园助教等方式,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来。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向家长发放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 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 发现问题,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小常识, 促使家长重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5、不断加大投入,发挥硬件的保证作用。要预防事故,除了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外,还需要不断加大投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不断提高安全化的程度,如:我们10年投入20万元安装了监控系统,安全疏散通道的围墙进行了加高。从而保证保教服务过程的安全,保证设施设备控制过程的安全,保证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

任何工作场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不断创新篇6

关键词: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创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她以一个全新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要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这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本身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牺牲了三千五百万同胞,这是用血的代价而换来的。只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取得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从党的七大确立思想,到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再到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就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充满信心。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光辉的90年,在90年的征程中,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靠着一种执着和信念,靠着真理的力量,靠着科学理论引领,靠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主义具有成功地改造社会的功能,即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改造社会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的土地上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党9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已成为全党的共识。1945年党的七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程》,确立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探索和实践,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成果。在思想指引下,经过浴血奋战,了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业,在探索中我们走了弯路,经历了曲折。从总体来说,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确立、巩固和提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冷静思考,及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新概念。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基本走向,及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这是我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指导思想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自觉学习和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以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走向,在新世纪,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党指导思想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而深刻地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第一要务,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实行有重点的发展,实行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成果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我们坚信,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必将不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

不断创新篇7

设计艺术不断创新的必要性 文 章 来自 3 e d u 教 育 网

1.引言

人类的设计艺术活动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灵惑的产物,设计艺术决定着人类的自身发展,也决定着环境制约生活质量的因素。设计艺术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而人的生存是依赖于生存环境的优劣而决定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屮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传统设计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基础,现代设计艺术不断创新才能促进设计艺术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的社会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2.设计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智慧的结晶。

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设计艺术,伴随人类文明伊始所出现的设计艺术一直没有离开过人类本身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它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原始人类由对大自然的神秘无知而产生的宗教式的图腾与崇拜,包括不同地理环境,不同部族的不同崇拜物以及日月、山川、河流、各种生物的图形、符号,那些几何形及将生殖器凿刻在石崖或涂抹到器物上抽象的色彩或符号总是带着原始部落、部族的某种心灵意识,在不停地向现代社会的人类传递着某种信息。不同形状的图案、造型器物这一模拟大自然的产物加以不同色彩总是在烘托着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给现代人类以某种形式的启迪。从两河流域文化的器物造型、古埃及法老的头饰及装饰,到我国“青铜文化”时期鼎的造型及“饕餮狞厉”的装饰中我们总能找出它们的使用方式及古代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类,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就在这循环交替发展过程中飞跃、升华。人类的设计艺术活动出现本身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灵感的产物,是组成人类典型生活环境的因素,它的历史作用早已超过了其物质本身。做为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综合一体的文化——设计艺术,不仅仅决定着人类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在决定着人类精神生活空间。人类社会如果没有由设计艺术及其产品所组成的典型环境,也就没有人类的自身发展。从祖先留给我们的无数工艺美术珍宝当中,从“远古的图腾”到“狞厉的美”;“虚幻颂歌”、“无我之境”到“市民文艺”、“明清工艺美术”屮我们总是能找到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踪迹。它们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推动与平衡的发展关系。

3.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是与自然环境协调的精髓。

中华民族所处的封建社会历史之久远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这特定历史环境下所出现的设计艺术活动及其产品几千年来一直受孔子和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及设计艺术作品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在长期与自然界斗争当中,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主张“身与物化”、“万物与我同一”,从中追求人类理想,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其所创造的产品完美的协调,这种与大自然共存“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的哲学思想强烈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这种对大自然的崇尚精神是客观对设计艺术产品既要“顺乎自然”,也要超乎自然,只求“神似”不求“形似”,这种美的标准,美的法度是着意强调人的意识。追求环境与产品的创新功能与视觉美感是人类一直孜孜不卷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活动中,古代设计家们的创作态度是一丝不苟的,利用大自然所赐给的材料塑造了无数“巧夺天工”、“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设计艺术活动展现于城市建筑、居室环境、日用生活用品等领域当中。从秦砖、汉瓦建筑材料到“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的居室装饰;从战国的漆器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从秦代陶雕兵马俑到南北朝的石窟艺术,直至清代的瓷器,织绣、民间泥塑,剪纸……都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几千年文化中的古代设计艺术活动中的的艺术设计家们,一直把大自然美与人的精神美,道德情操美相联系,赋予、着重把握自然美、环境美所具有人的性格,人的精神,在自然美、环境美中追求人类的崇高理想。人类艺术在古代社会虽然出现了科学的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类对于大自然,对宇宙观的认识长期处于低级阶段,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对生活的追求往往凭借幻想,对于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是缓慢的。

4.现代设计艺术活动是时代不断进步的产物。

设计艺术活动是时代的产物,现代艺术设计活动是在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设计活动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应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去发展。十八世纪后所诞生的“艺术设计运动”、“青春艺术运动”以及二十世纪初叶所诞生“包浩斯”运动就是基于现代社会人们对古代传统的、落后的、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艺术设计活动的一种反思。现代科学表明了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设计艺术活动)都是被人的意识所左右的。一定社会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美学观,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的意识是“人化了的向然”。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迈进了数字技术、信息产业化时代、空间技术时代,古代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的种种幻想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与可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与现代人类更加协调与溶通。随着大工业的拓宽、人口急剧增加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城市景观污染。大自然的生态已失去平衡,人类已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最终将会面临生存的挑战,要取得生存环境就必须改善生存环境与环境对话与大自然对话。科学家及艺术设计家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开始探讨作品的环境意识化问题,设计家所设计的产品本身就是现代人与现代环境相沟通的媒介。而且当代社会中各种艺术流派已经反映到产品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典型环境当中来,设计家想要摆脱这种空间环境的制约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环境意识的生活方式必须伴随新的设计方案”,“环境的认识和觉悟也是再生物品设计的出发点”。因此我们的产品如果不更新换代是不可能占有更多市场的。

应该看到现代人类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自然的,而不是靠手工劳动。现代人的设计观念,而是在更新。那种单一的,竖向的一元化设计已被多元化、多层次、横向、广义的设计艺术观念所取代。在高新技术基础上所产生的技术美、造型美、材料美、环境美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念,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它们的复合构成。这种全新的环境造型、设计艺术造型观念使得设计家必须从“纯”美学意识中解放出来,借助“现代美学”、“心理学”、“人因工程学”、“传达学”、“符号学”,以及“物理学”、“地理学”、“仿生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去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利用技术美、材料美、造型美来取得得与现代人们心灵上的沟通,与环境共鸣。设计艺术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设计活动概念,它广泛地应用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空间装饰与陈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时装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展会设计”“动画产品设计”“游戏产品设计”等领域当屮。例如: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来改变烘托全景展示环境;利用3D-4D技术改变广场及室内外共享空间,利用设计艺术、利用产品造型与功能创造新思维方式,改变生存环境……。设计艺术家们想方设法利用现代创新思维模式和科学技术去设计创新型产品,在强调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的同时也要赋予产品更多的智能性,趣味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设计艺术活动必将更广泛地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广泛地深入到由创新产品组成的人类生活环境当中,只有那时艺术设计活动才真正脱离了“纯”艺术的关系。

5.传统设计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不断创新是设计艺术发展的法宝。

高度发达的西方文明离不开传统艺术,新兴的、不断掘起的中国设计艺术活动发展的本身,同样也不会扔掉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传统的设计艺术。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不能割断历史的,没有传统特点的设计艺术活动就没有民族性,同样也不会有世界性。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活动是从我国古代艺术设计活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中国一方面存在着传统的设计艺术,而另一方面由于西方设计思潮,设计理论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下的现代设计艺术,两种活动并存的形式决定了当前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

不断创新篇8

以民生之政为统揽,

不断推进民政理念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不断探究民政快速发展的着力点,率先提出了“民生之政”理念。所谓“民生之政”,就是围绕民生抓民政,抓好民政促民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政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以服务优抚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为基础,逐步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衍生服务,最终促进人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和谐。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从三个方面推进民生之政理念的创新。一是项目民政。这是从内部管理角度提出的。一方面,项目民政,就是把民政事业真正作为一项产业来谋划,不断寻找民政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使每一个民政资源都发挥最大效益。其核心在于通过项目直接为民政对象服务,通过抓好民政项目建设,争取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建设的规划中;另一方面,项目民政是坚持项目化的工作方法,推进民政工作。各项民政工作均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实现民政工作精细化管理。二是预算民政。这是从资金争取的角度提出来的。积极争取民政事业财政主渠道的投入,做到新增财力的一定比例用于改善民生,确保民政事业经费与公共财政增长实现同步增长。坚持主动编制民政工作预算,改变过去那种财政安排临时性、短期性和在预算外追加经费办事的做法,建立民政系统的科学规划和预算制度。三是阳光民政。这是从保障角度提出来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更有利于防止权力的腐败和滥用。在横向上,我们坚持紧扣职能,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如对民政部门掌管的社会救助资金、救灾款、优抚专项经费、社会福利资金和捐赠款物都严格按照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则,集体研究分配使用方案,及时向社会公开,实现了阳光操作,有序管理。在纵向上,我们坚持上下一体,将公开的层次延伸到基层,增加民政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项目民政是动力、预算民政是方法、阳光民政是保障,三者从不同层面共同构建“民生之政”。

以制度创新为抓手,

全面建立民政运行新机制

为适应“民生之政”的要求,我们创新建立了五大机制。一是同步增长机制。就是将民政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不断完善各项民政业务保障标准,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相结合,建立定期联动,实现同步增长。比如我省相继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二是利益平衡机制。就是积极为初次分配得益最少的群体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处理好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比如我省实现了每个市县建有一所示范养老机构,由点到面推进“尊老金”制度建设,对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三是社会运作机制。就是制定社会力量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力量支持。比如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公寓、福利院、托老所等福利服务设施。四是应急响应机制。就是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五是绩效考评机制。就是加强民政工作绩效评估,我省专门建立了科学的民政工作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完善综合评价内容和指标,使其成为政府在衡量民生方面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以统筹发展为依托,切实完善民政服务新路径

为使民政工作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会“弹钢琴”,抓住“牛鼻子”,不断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水平。一是坚持区域统筹。我们依据苏南、苏中、苏北发展水平不同的现实,通过专项社会救助、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在政策、资金层面上重点向苏北地区倾斜,加大支持苏北发展的力度,实现区域共同发展。近两年,仅省级财政专项救助支持苏中、苏北地区高达62亿元,其中支付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总额达37.2亿元。二是坚持城乡统筹。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城市民政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重点,加大农村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健全服务网络,缩小城乡服务水平差距,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坚持内外统筹。对内充分激发系统内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系统合力。在充分释放内生动力的基础上,树立成本观念,深挖潜力,整合现有民政资源,全面盘活民政资本存量,把潜在机遇变为现实优势。对外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合力。

以实践创新为载体,努力开创民政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我们在民政业务创新上,不断激发其内涵的重构和拓展,着力解决民政工作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水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社会救助工作在政策衔接和规范化建设上求创新。在政策衔接方面,着力抓好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的衔接,充分发挥不同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张家港等地还探索将灾害救助与商业保险衔接,出台了民生保险政策,由地方财政出资,为全市每位市民购买自然灾害民生保险,保险公司在出险后按合同进行赔付,显著提高了保障能力。在规范化建设方面,我省采取定量核算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界定救助对象。南京、苏州、淮安等地开展家庭收入核对试点,整合利用各部门信息,科学核算收入。如东等地还出台了城乡主要行业收入基本标准,为科学核算收入提供了依据;二是社会福利工作在适度普惠上求创新。在满足老年人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着重满足老年人尊重与享受需要的福利。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提供扶持就业等发展利需求。建立专项基金,资助贫困家庭重大疾病患儿就医,完善儿童医疗福利保障体系。大力开展慈善宣传,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慈善救助项目,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满足不同群体福利需求的重要手段。三是优抚安置工作在城乡一体化上求创新。首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确保每一名退役士兵都能有一技之长,满足社会和自身工作的需求。继续推行城乡一体化安置。苏州、无锡、常州、泰州、扬州等地对城乡退役士兵实行了一体化安置;四是社会管理工作在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上求创新。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适应民主法治的需要,抓好城乡基层民主,为推进民主进程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搞好社区服务,通过促进社区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扬州市携手南京大学,建立政校合作新模式,创立了国内首个社区博士工作站,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五是社会事务工作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求创新。出台了《江苏省民政系统创建省级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暂行办法》,为省级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提供了可操作的科学标准。全省13个省辖市均已初步建成区划地名信息网,丰富了地名信息服务的载体和手段,有效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六是基层民政机构在厚植基础上求创新。突破基层民政机构不健全、编制紧缺“瓶颈”,另辟蹊径,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民政工作末端落实质量。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根据民政工作量及民政事业经费投入量的一定比例预算安排工作经费,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坚持政府购买服务,发动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充分整合社区服务平台资源,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南京市公开招聘1000名大学生社工,南通等地推广建立民政村(居)协管员队伍,协助民政部门处理公共服务事项。大力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民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深知,虽然我们在民政事业创新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对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尚显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推进江苏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江苏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创新举措范文 下一篇:创新工作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