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摒弃随意思想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时间:2022-07-26 11:24:54

坚决摒弃随意思想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提出的“四个统一”,集中反映了总局党组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能必须恪守的价值理念。为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省工商局提出的关于“摒弃五种思想、树立五个观念”中强调要摒弃“随意执法”的倾向。树立“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规范执法行为”的观念,十分必要,我们应认真研究、落实。

一、工商部门随意执法的表现

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依法取得行政权的其他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采取影响其权利义务、并对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行政执法部门是围绕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而代表国家行使政权管理的执法部门。其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受部门利益的影响和人的思想行为准则差异性等因素的制约,而客观上衍生出随意执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一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执法现象。近年来,在各级党组领导下,经过努力,以罚代法、想罚就罚、该罚不罚、执法枉法、办人情案、收人情费等随意执法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意执法现象在个别地方、个别部门、个别人员身上还存在不同程度地反映,主要表现为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形象欠佳、执法方式简单、缺少人性化、执法程序随意有瑕疵、不依程序规定执法、或行政不作为、应当予以立案调查的不予立案、法律适用不合理、同一种违法行为因不同的执法人员而结果不一致等等。

二、产生随意执法的根源

(一)工商行政管理法律体系存在缺陷。行政执法是以国家名义运用法律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有法可依是行政执法的前提。对工商行政执法而言,由于责权不对等、内部职责划分不够确定、一些法律规范较为笼统及弹性大等因素。致使个别工商干部在具体行政行为中,为保证其行政活动的继续和有效,而不时越权,甚至、相互推诿,借行政执法名义谋取部门利益。损害老百姓利益。特别是由于一些法律规范较为笼统,给个别工商干部在实施行政行为中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裁量权,给“随意执法”提供了空间。

(二)工商干部在行政执法理念上存在偏差。行政执法的实质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将法的要求转化为社会现实。形成法律秩序,因而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具有不对等性。这种特性使得我们个别工商干部在执法上出现偏差。一是凌驾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上,只求权利不尽义务,要求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多。尽职尽守少;二是只讲管理,不谈服务,以管理者自居,缺乏为民着想的服务意识;三是疏于事前监管而重于事后处罚,形成执法就是处罚。处罚就是罚款的固定思维模式,以罚代管、以罚代法;四是注重行政执法的单方面性。而忽视行政规范的宣传教育和反馈,常常不教而诛,与监管对象缺乏相互沟通和交流。

(三)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存在较大的局限。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是由具有执法权的各级工商干部来实施的。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规范执法。目前,工商系统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有一定的特权意识和官本位思想;二是法治意识较淡薄,依法行政意识较弱。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规定办案、办事执行不力,随意性大;三是行为修养和自控能力差;处于优势时不能以对等的人格对待行政相对人,受到委屈或劣势时则一味强调自己也具有普通公民的权力,有时行为情绪失控,影响自身形象:四是执法艺术和执法水平不高,不讲究方法和技巧,一味蛮干,激发矛盾和冲突。

三、摒弃随意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的途径

“摒弃‘随意执法’思想、树立‘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规范执法行为’的观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内外和谐环境的需要。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各界对工商执法监管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句问好等态度上的转变。依法行政、科学监管、文明执法成为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新要求,一时一刻都容不得我们丝毫懈怠。如何摒弃随意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查找本单位、本部门在执法随意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从涉法涉诉案件中查找问题,从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中查找问题。从人民群众投诉中深入查找问题,从作风教育活动中各方面的批评意见中查找问题,并深挖问题根源,解剖问题原因。针对查找出的问题,从执法工作最基础的环节和最基本的要求抓起,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认真检查执法工作的规章制度,该修改的及时修改,该补充的及时补充,通过严密制度、完善程序、落实要求、强化监督,使执法的随意性得到有效防止与纠正。

第二,切实学好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目前,直接指导工商行政管理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法规不少于100部。间接性指导的法律法规不少于300部。只有学懂弄通这些法律法规,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并积极实践,努力锤炼与自身岗位实际相适应的过硬本领,真正做到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不出事,才能筑起抵御随意执法思想侵蚀的防线,为“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规范执法行为”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树立服务理念。各级工商干部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坚决克服生冷硬横的衙门作风和习气,做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相结合,对待群众亲情化,实施监管人性化。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监管模式,不断提高执法效能,促进市场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清执法。按照高效便民的要求,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改进管理、优化服务。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效能和水平,真正把服务融入到行政执法中去,以“服务中心、促进发展”为执法监管的目的和归宿,坚持用服务的理念引领执法监管思路,用服务的态度开展执法监管工作,用服务的措施优化执法监管行为,用服务的效果检验执法监管作用。

第四,增强职责意识。职责是一种使命。具有强烈的职责意识是工商执法人员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只有不断增强职责意识,才能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才能时时、事事心系群众,才能坚持以群众需要不需要、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执法成效的唯一标准,才能在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市场秩序等各项执法监管工作中,创造一流业绩,使群众真正满意。同时,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努力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此外,每位工商干部都应当大力弘扬严谨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并将此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去,在执法监管中做到戒虚、戒伪、戒浮、戒空,讲实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第五,保持廉洁形象。作为工商执法监管人员必须严于律己,具备一种正确的荣辱是非观念,一种力排一切干扰的能力,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始终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自我约束,树立全局观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维护工商执法清正廉洁的形象,增强工商执法的权威性。同时。各级工商部门要紧紧抓住“案、费、证、照”等关键环节,在易“闯红灯”的区域设“卡”,在易“出毛病”的地方把“关”,坚决克服和纠正吃、拿、卡、耍、报等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改革监督管理体制,将登记与管理的职能分开,解决以往同一个部门既负责登记又负责管理的问题,消除监管职能形同虚设、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的弊端;改革收费方式,大力推行“阳光收费”,解决收费不公平、不透明等问题,杜绝乱收费和执法腐败现象;改革执法办案机制。建立执法网络平台,实行执法办案网上监控和案件集体合议,解决执法乱作为和利用执法权力谋取私利等问题。

第六,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对我们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每位工商执法人员应当端正执法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行政必须依法、用权须受监督的观念。同时,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内部监督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对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着力加强对专项工作的督查考核,突出加强对基层一线人员的管理,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克服执法的随意性,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防止因个别人的不良行为而影响工商部门的声誉、破坏工商部门的形象。

上一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监管执法理念 下一篇:树立“人性生化擒法”理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