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

时间:2022-07-07 07:30:25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

《新课标》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程领域采取了“大力开发”的策略。这就要求电脑和网络等应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手段。要求教师普遍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据处理有关的繁难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运行,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得以贯通。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认知工具作用,无疑将极大地影响数学课程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之水,必将载着数学教学之舟一日千里,轻过重山。

1.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所需的资料信息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信息来源有限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将全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或直接取材于因特网,大大丰富了课件内容和表现形式。

2.让信息技术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数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乏味的计算,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媒体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知识扩展到从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获取信息便捷快速而深受学生喜爱,如果能有效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学习数学。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教师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高教学效率,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节课时,教师可制定课件,安排课堂练习。练习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将提示、指导意见、评价标准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起到交互作用。学生可以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及时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便采取补救措施,不断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利用网络教室,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并要求小组合作,把学过的图形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清楚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信息,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信息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师及时掌握各小组整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中所提供的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引导学生用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搭一搭,哪些能搭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搭成三角形?由于学生的操作可能不是很标准,这时如果能用多媒体计算机动态演示小棒拼搭三角形的过程,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拼搭成一个三角形,三根小棒中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决不能替代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计算机演示不能替代学生的直观想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做数学过程中体验感受数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结合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哪一种模式可以供我们套用。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注重平时的教学实践,选择那些最容易达到教学目标、最容易突出教学重点、最容易突破教学难点的技术,选择那些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最有效的技术,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上一篇:不断探索,让古典文化渗入学生心中 下一篇:利用“问题”进行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