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调查 第10期

时间:2022-09-29 11:46:01

网上调查 第10期

本刊近日在问卷星网站调查问卷,就前文本刊学术顾问回答的3个问题征集答案,以了解更多业界和学界的看法。网上调查不具普遍代表性,参与调查者的回答仅供参考和研究。

对第一个问题,参与调查者较多认为当前新闻人最欠缺的是责任感;对第二个问题,没有独立精神、造假提及较多;对第三个问题,较多参与调查者认为责任意识、探寻真相是最重要的新闻素养。下面是三个问题的部分回答。

问一:当前新闻人最欠缺的是什么?

稳重而成熟的思考!

媒介素养和专业主义精神。

仗义执言。

使命感、责任心。

新闻人不缺乏对专业主义的讨论,但是很少有人讨论新闻对历史、对国家的意义,陷入了新闻虚无主义的困境。最缺乏的就是对这种局面的清醒认知。

踏实的采访作风。

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群体性民主意识。

敢说真话的职业自觉。

职业激情、职业能力、职业道德。

诚信。

社会责任、对新闻深度报道的能力。

新闻理想。

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对采访对象的保护意识。

范长江式的职业操守。

信心。

正确的新闻观。

公正客观的精神。

网络新媒体素养。

信仰和信念。

道义、责任感。

人文关怀。

职业自豪感。

敬业,执着。

制度的保障。

清晰的职业发展前景。

对一些丑陋的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专业角度的解读与报道宣传。

求实的精神、严谨的作风。

独立的精神。

问二:最不满意的新闻现象是什么?

不认真,不踏实,不专业。

造假、娱乐化以及侵权。

有些新闻人犬儒化,而且是通过贬低新闻理想、倡导新闻实用生存的手段来达到犬儒化。此外还有,新闻业的一些领导者自我庸俗化,不反省对商业等各种因素的服从,却将其当做“保护平台”、“给记者编辑饭碗”等借口。

道听途说写新闻。

不能遵循传播规律办媒体。

社会地位上记者从无冕之王沦为弱势群体,在百姓心中形象也不如以前。

虚假新闻、不敢报道、混淆黑白。

对新闻事件的一元解读过度,用新闻造就的拟态环境与现实出入太大。

假新闻和官新闻。

不合理管控下的新闻哑语,变相的有偿新闻。

对真相的挖掘流于泛泛,热点不热,语焉不详。

炒作新闻、编造事件。

浮躁和虚夸。

过于自以为是。

迎合。

不客观。

软新闻。

新闻腐败。

人格分裂。

断章取义。

拿通稿,跑会议,拿红包,不深入实际。

缺乏独立的报道权,迷茫,盲从。

“灯下黑”现象,新闻界只监督社会不良现象,其实自身的不良现象也大量存在,一般员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长官意志。

同质化。

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跟风报道,人云亦云。

向钱看及造假。

有些新闻人丧失职业独立性,成为权势、金钱的附庸和奴仆。

问三:最重要的新闻素养是什么?

新闻人的正直和自绝于权势、金钱的书生意气。

专业精神和社会良知。

敬业、专业、求实、求是。

形成坚强的话语体系,即使在妥协的状态下,也不背叛它。

敏锐的触角。

敬业、奉献、牺牲。

持守正义、真理,说真话。

独立思考判断是非的能力。

要有悲悯之心,同时要注重客观公正地报道。

正直、正义、达观!

客观、公正。

学习精神。

正确的新闻观和踏实的采编作风。

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

韧性。

自律。

坚持正确立场。

探寻真相的勇气。

守望良知,捍卫真实。

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

职业追求,即新闻专业精神。

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

正义感和思考力。

对新闻价值的正确判断。

深度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

正义、良知、责任意识。

真诚。

上一篇:乐在其中 第10期 下一篇:老年人对电视节目需求偏好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