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数学文化 追求数学智慧

时间:2022-09-29 11:45:22

感悟数学文化 追求数学智慧

一、在精心预设中渗透数学文化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素养,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补充或加工,合理利用和开发教材中的隐性资源,达到渗透数学文化的目的。例如,《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有两种预设:

预设一:教师屏幕出图或请学生打开课本,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分数是在分物体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

生: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当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分数就变成现在的表示方法了。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没有从数学史的高度引领学生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我们可对上述教学片段作如下设计:

预设二:教师屏幕出图或请学生打开课本,问:看了这幅图,你又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分数是在分物体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

师:对,而现在分数应用的范围和作用比古代大多了。

【评:介绍知识的产生背景,而不囿于背景,现代分数的应用已不停留在分物体时的需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发展的,数学的作用是广泛的。】

生: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当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分数就变成现在的表示方法了。

师:有了数学家精益求精的精神,分数的表示方法愈来愈简洁,今后我们还会学到用符号表示所有的分数呢。

【评:教师的寥寥数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及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一样的教学素材,后者有了教师的引领,学生可从教师的言语中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教学中通过对数学史、数学名题等的介绍,实施数学文化的渗透,这种渗透应自然、清淡,自然如流水行云,清淡如星光点缀。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介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在教学《圆柱、圆锥的体积》时,可介绍阿基米德测皇冠体积的故事;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可向学生介绍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发现的“高斯求和公式”……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真理的理想。我们要在解读数学知识的同时,解读历史、解读人类文明。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二、在精彩生成中彰显数学文化

《克与千克》这一课:从课程的导入到建模,通过用手掂一掂2 分的硬币与2袋(1千克)的食盐的重量,体验出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并体验出克与千克的进率。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秤,特别提出了――天平,这是一种比较精确的仪器,它可以秤出1克这么细小物体的重量。

“老师,如果我想知道1只蚂蚁有多重,能用天平称出来吗?”

“用我们的天平,不可以称出这1只蚂蚁的重量,但是我有办法称出来。有没有哪个同学也可以想出个好办法,怎么样称出一只蚂蚁的重量?”

顿时,课堂炸开了锅,大家好奇又热烈地讨论着。

“我先拿来一大群的蚂蚁,称出它们的重量,然后用这个重量去除以它们的总只数,这样就可以得出一只蚂蚁的重量了。”

此后学生又相互提出了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一根头发的重量,一粒沙子的重量,一粒盐的重量――方法雷同。

透过朴实无华的教学实录,我们发现,短短的教学时空里,学生不仅对“用总重量去除以总份数得到每份数”这一问题获得了清晰、深刻的认识,更由此引申开去,在对话和思辨中获得了对一般和特殊的辩证思考,对直觉猜测与实践验证复杂统一性的深刻体会,对思维全面性和深刻性的丰富体验等。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尽享因数学思考而带给他们的思维的确定性、变通性、灵活性、辩证性。数学的真理感、数学思考的内在美、数学丰富的思维方式等,正是在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对话和思辨过程中悄悄滋润着学生心灵,化作学生思考的力量源泉。

三、在学科融合中体验数学文化

数学和文学是相通的。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对清泉,都是自然景物,没有变;形容词“明”对“清”,名词“月”对“泉”,词性不变;其余各词均如此。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在数学中也存在:

在教学二年级下学期《找规律》时,曾出现了这样的规律,在这个图中每行每列中都有1、2、3、4、5,横看竖看都有规律,甚至于斜看都有它自己的规律。

在让学生找寻结束后,我不由地想起唐宋家之一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多么形象地概括这个图中的规律啊!我不由地吟诵起来,班上有几个课外知识丰富的孩子也一起吟诵,这时我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谁还会说我们的数学没有诗意,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单调的呢!

所以,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从3个层面来认识数学,即作为工具的数学、作为教育的数学、作为文化的数学。我们要展示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引导学生走进数学历史长河,追寻数学家的足迹,用美学的眼光欣赏数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优质服务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及规范护理行为的... 下一篇:把握提问的“点”,激活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