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编化学习题能力培养及意义探研

时间:2022-09-29 10:06:13

学生自编化学习题能力培养及意义探研

新课标指出:教师担负着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自己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自编习题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途径,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让学生学会通过一个知识点或一道题来掌握一类题,从而达到既能跳出题海,又能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传统的做法,学生平时的练习都使用现成的习题,平时的考试都是由老师命题考学生,这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反过来,如果让学生自编习题,相互评价,结果会如何?实践证明,学生自编习题,相互评价,收效显著。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培养学生自编化学习题能力的方法和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编习题能力的方法

1.成题改编法

成题改编法就是在平时做题过程中,把现成的题目加以分析探究,从而改变其题型、情境或某个条件而成为新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推陈出新”的方法是编制习题时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采用这种方法去改变原题的某个条件或情境有时可以得到比原题更精彩、技巧性更强、思维能力要求更高、覆盖知识点更多的好题目。

例如:将新制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红色消失的原因是 。

这样的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经常碰到,作为填空题,它的答案是确定的、唯一的。该题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并不高,在课堂上经常容易被教师、学生简单带过,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改编,把它改成选择题、实验题,甚至改成探究性题目,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该题可以改编为:

将新制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红色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假设一: ;假设二: ;假设三: ;假设四: 。

(1)请你根据上述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要写出两种假设。

(2)请你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要求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这样,就成了一道与广东高考试题相似的实验探究题。

在教学中,把答案确定的、设问单一的习题引导学生把它改编为选择题、实验题,甚至开放的、可探究的题目,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

再如这样一道题:

已知:I-、Fe2+ 、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 I-> Fe2+> H2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 SO2+2H2O =2Fe2++ SO42-+4H+;

B、H2O2+H2SO4= SO2+2H2O+O2;

C、I2 + SO2+ H2O= H2SO4+2HI;

D、2Fe3++ 2I-=2Fe2++2I2。

在学生做完这道题之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递变规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此题目的基础上尽量再编出其他不同的题目来。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有如下反应:

2Fe3++ SO2+2H2O =2Fe2++ SO42-+4H+;

H2O2+H2SO4= SO2+2H2O+O2;

I2 + SO2+ H2O= H2SO4+2HI;

2Fe3++ 2I-=2Fe2++2I2;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SO2> I-> Fe2+> H2O2;

B、SO2> Fe2+> I-> H2O2;

C、I-> SO2> H2O2> Fe2+;

D、H2O2> Fe2+ > I-> SO2。

2.组合法

“组合”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组合,往往可以创造出新的事物。有资料表明组合创造已成为当前发明创造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组合”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自编习题能力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问题组合在一起而编成一道新题,也可以用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组合从而自编成综合性习题,还可以把不同的实验装置打乱,让学生重新设计、组合出新的实验装置。比如在讲述《化学与生活》中缺铁性贫血者需要补铁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炒菜铁锅生锈的现象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组合编制出综合性习题。

例如:缺铁性贫血者需要补的铁是 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检验?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请用家庭常用物品设计出一组原电池,画出装置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如此一来,通过一节新课,除了让学生了解人体补铁应该是补Fe2+之外,更全面总结了中学化学中Fe2+的常见检验方法,同时,引出了电化学的知识,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达到了生活、化学相结合,实现了从点到面,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拓宽学生思维的目的。

3.列举法

该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知识点或某些条件,列举出符合这些知识点和条件的资料,越多越好,然后把这些资料尽可能编成各种形式的习题,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学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后,可以要求学生一一列举出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因素自己编写出所能想到的各类题型。这样一来,学生将会尽其所能编写出不同的选择题、填空题、图像题、实验题、计算题,水平较好的学生,甚至可以编写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习题。

例如:可逆反应aA(固)+bB(气) cC(气)+dD(气)。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中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P和温度T(T2>T1)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B%变 ,平衡向 方向移动,正反应为 热反应。

(2)当温度不变,增大压强,B%变 ,平衡向 方向移动,反应式中的系数(a、b、c、d)间的关系式是 。

再如:对于工业上合成氨的有关措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温度控制在500℃左右,以增加催化剂的活性;

B、使用铁触煤作催化剂;

C、采用20MPa~50Mpa较高压强,以有利于氨的合成;

D、不断补充入H2和N2,及时分离出NH3。

这时,如果教师对不同学生所编的习题进行收编,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编写的题目几乎包括了平时练习中的所有常见题型,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好题出现,教师如果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把题目进行展示、点评,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一定会倍受鼓舞,从此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

4.缺点编改法

本方法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指出某一题目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如要求学生指出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缺点或错误,或采用社会传媒的某些错误观点来自编习题。这类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教材中氯气的制取与氯水的漂白实验装置存在着缺点:①实验装置复杂,操作繁琐;②装置容易漏气(Cl2),损害师生身体健康;③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谁有漂白性的问题,需做两次实验,造成第二次环境污染。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改进措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编写成对应的实验型习题。

在平时做题过程中,学生还常常会对一些题目中的错误说法或者错误选项掉以轻心,这严重地影响了做题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这方面加以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平时碰到的错题,甚至让学生学会对错题进行改编,将会收到特别好的效果。

例如:50mL物质量浓度为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0.09mol/L的硫酸被还原;

B、有0.045mol/L的硫酸被还原;

C、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2.88g。

学生做这道题时往往忽视了随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将逐渐减小,氧化性逐渐减弱。当硫酸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浓硫酸转化为稀硫酸,此时反应停止,会错误地认为答案为B、C。通过讲解弄明原因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MnO2和浓盐酸反应为例命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对诸如此类的反应彻底了解。

5.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一种以比较为基础的推理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比较。类比法通过两个或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以此为根据,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这就是类比推理,简称为类比法或类推法。

运用类比法编题可分为:自找类比对象和给出类比对象两种形式。前者一般比较简单,后者则很复杂,包括信息给予题中的大部分题目。

例如:已知NH3在溶液中呈弱碱性,下列关于NH4C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4Cl水解呈酸性;

B、NH4Cl含有配位键;

C、NH4Cl是分子晶体;

D、NH4Cl与NaOH溶液共热可产生NH3。

答案为C。

如果要求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编一道有关于PH4Cl 的题目并给出答案,可得到:

已知PH3在溶液中呈弱碱性,下列关于PH4C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H4Cl水解呈酸性;

B、PH4Cl含有配位键;

C、PH4Cl是分子晶体;

D、PH4Cl与NaOH溶液共热可产生PH3。

答案为C。

分析:NH3和NH4Cl的性质学生已经学过,N和P是同一主族元素且性质相似。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做题、编题,这完全符合我们化学的学习理念,运用类比的方法,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一定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编习题的意义

1.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

命题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为了出好一道习题,学生们会主动、认真、仔细地研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要编好每一道题,首先必须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明确要点,全面掌握。而编写知识提要的过程,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交流知识提要,取长补短,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自编习题,是对知识的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解答自编习题,是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的过程。相互评价,则是对知识的再一次全面整合的过程。所以,学生自编习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断强化训练的过程。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编题,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新。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有的学生,编题很有创造性,有的学生自编的习题,甚至可和一些辅导资料中的优秀题目相媲美。

4.能培养学生认真、公正、严肃、科学的心理素质

实践证明,学生在相互评价过程往往非常认真、公正、严肃,俨然就是一个“小老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若有争议,也会据理力争,直到说服对方为止。其实这也是对学生口才进行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公正、严肃、科学的心理品质。

让学生自编习题,从学生被动的做题到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学习过程中解决某个重要问题的感悟,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放和体会。当然,培养学生自编习题的方法还有很多,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但只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对学生自编习题能力的充分培养,让问题意识、自编习题意识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充分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那么,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走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牛顿运动定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优化教材资源 构建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