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时间:2022-09-29 10:01:33

提高高职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摘要:面对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大都引入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受办学模式的限制,过分强调学生技能方面的培训,对应用文写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为此,对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

在我国迈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初,教育部一连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阐明了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及目标任务,对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专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在技能应用上技术过硬,动手能力强(这是硬性条件),并且要求在文字应用上下笔如注,动脑去表述(这是软性条件)。应用型人才是新时期对高职院校专业性人才综合素质的新要求,但纵观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现状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只侧重于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在快餐式的教学模式和格式化的教学内容下,为社会输送的人才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学生软性条件方面的培养,其中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体现“应用”主旨和特征。

应用文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内外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软性条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是目前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

一、根据专业特色和就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办学普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专业的设置瞄准的都是社会紧缺型人才。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将应用文写作定位为基础课程,就好比思想道德教育一样,往往是几个班合成一个课堂,由老师讲授同样的内容,味同嚼蜡,这种撒网式的教学方法虽然普及率高,但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造成逃课、课堂缺课率高等现象,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根据专业特色和就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满足的是学生将来职业和岗位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是通过专业性的教育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并能适应工作需要,顺利就业。就业始终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针对性,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添加筹码。而不同的专业对应用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偏文的专业像法律,它的应用文写作就偏重于法律文书,而一些偏理的专业像建筑工程,它的应用文写作可能就侧重于工程结构的解说,区分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能让课程更具针对性,更有实用性,对学生来说也更具可操作性。

2.根据专业特色和就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目前这种广撒网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老师的教授也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容易造成逃课、缺课率高等情况,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目的性很强,都是奔着提升专业技能来的,而作为基础性课程的应用文写作为了教学的普适性,在教材内容上不得不面面俱到,一些和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也只能是泛泛而谈,无法做到鞭辟入里地解读,满足不了学生专业性方面的要求,也自然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高职院校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前提是必须设置和学生专业相契合的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学并且好学。

二、课堂教学要贴近现实,走近学生

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要从“以文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由传统的文本知识识记向具体操作运用转变。知识不应该只是高高在上的观赏物,还应该能被人运用,能具体指导实践工作。要想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应用文写作“下得来”,贴近现实,走近学生。

情境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是应用文文种学习,虽难以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可以模拟工作环境,即所需文种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有些专业,比如法律相关专业,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情景设置,让学生积极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揣摩角色的心理——辩护人的辩词应该怎么写,以什么立场写,法官的判词又该怎么写,如何才能写得有理有据。这样一来,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具体角色中体会到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死记一些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其次,在将来求职的过程中,学生免不了会被要求要写自荐信或求职信等,这往往是他们走向职业道路的第一块敲门砖,因此,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求职等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应聘者应如何做好准备,如何突出自身亮点以获得用人单位的赏识,招聘者在招聘公告的时候又需要注意哪些事宜等等,在具体情境的感知中,学生往往更愿意并且更容易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做到知行结合,为将来的求职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应用文写作基础。

三、应用文写作的学习要重基础,兼蓄并收

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意识到了应用文的重要性,也加强和突出了应用文的学习,但教学效果却一直上不去。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学过分强调应用文写作的技巧性,而忽视了应用文写作的实质。应用文写作是语文基础写作中的一种,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较高要求,学好应用文写作的前提,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都来自高考过不了本科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或者是高中同等学历者,相对来说,他们学习的基础比较差,文字功底也比较薄弱。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文种的用途和格式这样一些规则性、形式上的知识点学生接受得很快,但难以改进的是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语言表达习惯,难以提高的是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即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上,如果采取揠苗助长式的培养办法,一来学生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以达到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因为应用文写作不单单只是文字的叠加,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积累以及知识沉淀,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能力,所以必须打牢基础;二来一味追求短时间的成果,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经历过几次失败之后会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造成对应用文写作的心理阴影,没有勇气知不足而后进,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着眼于应用文,要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还必须回归本源,夯实基础,加强学生基础写作的底子,在兼蓄并收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文字运用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进而学好应用文,写好应用文。

四、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加强教师专业度

教师是教学中课堂的掌控者、知识的引导者,其自身的素养决定着授课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的“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从教师队伍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专业的应用文写作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任课老师大部分都是非科班出身,他们要么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存在着专业针对性不强,缺乏高职教育经验,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另一方面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教学大都是学校强制安排下来的任务,教师也都是抱着完成任务就完事的心态,课堂教学乏味无力,对教学形式或教学内容也无所谓讲究,从理论到理论,对教学实践这一块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不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

因此,要提高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需要每一位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从自身做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具体来说: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对于学生求职或者将来的职业道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调整身份地位,以激励、赏识、信任、期待为准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培养未来形势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培训,弥补专业方面的“先天不足”,加强对这门课程的研究,不断挖掘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大力改革,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导向,要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打基础和走专业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三要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知识完善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安排教师去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积累一线的应用文写作经验。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在于和社会紧密对接,站在学生的立场,教学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教师自身真正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技能,才能将本领教给学生。

五、结 语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高职教育和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时代对综合素质人才的呼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支持,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不断探索教学途径和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裴瑞玲.应用文写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王培红.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低效的原因与对策分

析[J].教育与职业,2006,(18).

[3] 戴夏燕,等.高职高专应用写作教学改革与设想[J].职

业技术教育,2001,(23).

上一篇:张家口市高职院校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调查... 下一篇:老年性牙周病成因分析/“三高”老人谨防眼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