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培养应从生活入手

时间:2022-09-29 09:41:42

兴趣的培养应从生活入手

摘 要: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从身边的社会生活入手,让学生体会化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并注意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然科学;兴趣培养

一、深入生活,结合实际,融会贯通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如喝的水,呼吸需要的空气,新陈代谢呼出的气体,厨房里调味的糖、盐、醋等都跟化学有关。化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醋可以洗掉水壶中的水垢;面团发酵后,加碱面可以制成松软可口的馒头,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教师需要将这些知识巧妙地贯穿在教学环节中,并在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整合,使学生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激发热情,丰富内容

初中生对于形象生动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接受,而化学研究、传播的知识大多是比较抽象且微观的知识,因此如果化学教师找不到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对于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失去基础。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倡的情景化教学,即将生活现象与化学相结合,用化学的知识与解释生活的化学现象。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W。另外,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

例如,在进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生活中用布料做成衣服,用毛线织成毛衣等,只是形状变了。但是蜡烛融化和蜡烛燃烧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本质完全不同。这些知识的渗透深入浅出,一目了然,为学生深入地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在进行“分子”知识点的学习时,课本上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即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我们仔细剖析这个数据,理解分子这个概念就不难了,同时迁移出宏观的物质与构成它的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微观世界的变化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必须借助足够的想象力,使这些微观事物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形状,从而更好地理解微观事物的发展特点及规律。但是,由于个体间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学生的想象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运用多媒体工具,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到学生面前,辅助他们进行抽象化的想象。多媒体工具具有直观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能以直观的形式冲击学生的感官,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过程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微观想象力的形成。

三、导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发现化学魅力

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可以导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烧水的壶用久了,壶的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水碱。使用的时间越久,积存得就越多。有人叫它“水锈”,也有人叫它“锅垢”。这究竟是那里来的呢?家里厨房做饭使用的煤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呢?众所周知,我们平时吃的松花蛋是生鸭蛋外皮涂抹一层石灰而成的,那么,他们之间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包含了怎样的化学知识?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运用了怎样的化学原理?以上这些生活现象,都是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相关联,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将身边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课本上的化学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点立刻变得鲜活起来,这样不仅学生思维得到了拓展,同时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也贯穿于化学教学之中,教师讲得“接地气”,学生学得更容易。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从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循循善诱地导入化学知识,同时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或生活中。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让化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海蓉,刘晓林,陈艳.浅谈对材化专业新生学习基础化学兴趣的培养[J]. 广东化工,2016(5):212.

[2]陈永新.新课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5(8):87-88.

[3]姜红宇,袁霖,廖利香.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兴趣培养的探讨[J]. 价值工程,2013(36):257-258.

[4]洪波.自探互教模式下中学生化学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3(23):50.

[5]孟晓彩.“化学工艺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初步尝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2):183-184.

上一篇:乡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下一篇:HPLC法测定消糖灵胶囊中格列本脲、盐酸小檗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