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时间:2022-09-29 07:37:31

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亟待转型升级

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背景下,加工贸易作为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占用土地多,能耗物耗、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技术外溢作用不明显等。特别是以加工贸易集聚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用工、土地、环境等成本不断增加,产业发展已近饱和,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转型升级有利于企业发展

向上下游服务增值链延伸是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根本方向,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即提高加工贸易在国内的采购率,发展关键零部件、设备、模具及软件制造等配套加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即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国际物流配送等业务。

(一)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

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从OEM向ODM及OBM的转变。纯粹依靠技术转移很难实现产业技术的赶超,只有通过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而实现升级。

(二)发展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很低。此次金融危机中,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大部分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表现出强大的“抗跌性”。可以预见的是,品牌的优化和提升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三)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经营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苦练内功,渡过危机,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一是规范内部管理,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二要抓住机遇,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三要技术改造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创新,推出高附加值、成本低的新产品,应对危机条件下的外部需求萎缩;第四是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在同一个市场,也应实行客户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

■推进转型升级需要政策支持

(一)营造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明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对于鼓励类和限制类产业,都应该明确产业目录。同时,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应保持相对稳定。一些企业反映近年来政策出台过于频繁,缺乏连贯性、稳定性,企业无缓冲时间,短时间内很难适应,非常被动。建议政府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更慎重的出台调控政策,使政策更具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二)继续推动金融体系改革,为加工贸易提供金融支持

切实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资金紧张,融资渠道不畅仍是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为了帮助企业顺利渡过危机,政府应出台切实措施,解决基层商业银行惜贷问题。

国家应继续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金融机构融资为主,国家资金支持和民间融资为辅的多渠道融资体系,为加工贸易的顺利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支持。

(三)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加工贸易产品国产化率

出口退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两高一资”、限制和禁止类产品,应针对产品细分,根据产品技术含量区别对待,进一步完善相关产品目录,及时修正和调整出口退税税则号不合理部分。对其他鼓励类加工贸易产品,建议全面恢复出口退税率,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简化退税程序、提高退税速度。

出台相关措施,解决加工贸易企业的深加工结转和使用国产原材料及零部件退税问题。对加工贸易企业国内外采购的料件公平对待,将调动企业在国内采购的积极性,提高国内采购率,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

(四)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

随着我国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者的保护大大加强。劳动成本的上升,也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但在目前的执行情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必须给员工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的缴费规模,而有些费用职工并不愿意交纳;有些规定实行后,一些不合情理的员工诉企业案件激增;此外,新法对于员工工资、加班等做了硬性规定,有时可能不切合一些沿海地区打工者希望多加班多挣钱的实际情况等。建议对《劳动合同法》通过实施细则进行逐步修订、完善,使之更符合实际,在目前执行上不要“一刀切”。

(据《国际商报》)

政策支持

新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剔除79个十位商品编码

2009年6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告,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作出调整,剔除了79个十位商品编码,主要包括部分植物和轻工产品、金属化合物、石化产品、钢铁及有色金属产品等。修订后的2009年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共包括1 770个十位商品编码。据称,此举系“为落实国务院进一步稳定外需的要求”。

中国自2003年开始转变以往对加工贸易的纯粹鼓励态度,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并于2006年1月、11月和2007年4月,三次增补禁止目录,越来越多的“两高一资”商品(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被列入。截至2008年11月,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数量已达1 816个,限制类商品目录也包含了1 853个商品,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开始放松加工贸易政策。2008年12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告,从禁止类目录中剔除27个十位商品编码,主要涉及铜、镍、铝材等产品,涉及加工贸易出口额约15亿美元,占禁止类总金额的30%;从限制类目录中剔除1 730个十位商品编码,具体涉及纺织品、塑料制品、木制品、五金制品等,占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总数的77%,涉及加工贸易出口额约300亿美元。

上一篇:加工贸易企业缺什么? 下一篇: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应对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