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时间:2022-09-29 07:13:45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物理在初中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学科地位,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加大实验探究教学的力度,追求实验探究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多种能力。 “实验教学应摆在物理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的共识。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勤于动脑的学生。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探究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探究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达到教育的不断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形象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鲜明直观、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得出正确的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同时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感受倍深。所以要切实重视演示实验,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演示实验要注意增强演示的可见度和清晰度,用探究猜想等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更为有效。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新课程理念也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整合后搬上“讲台”,进行直观演示,因地制宜地选择演示的形式。例如:利用鸡蛋就可以方便的做很多实验:(1)做压强的实验;(2)做大气压实验;(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4)做惯性实验等等。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合理分组, 互助促学

科学的分组是实验探究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探究中精彩生成的条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探究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如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小组间良好的合作氛围来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在面向过程的学习研究中,小组自主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布鲁巴克语)”。教师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等小组活动去理解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教师与小组间的无限沟通,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对小组的调整和培养需要运用心理学原理,用发展的眼光耐心地不断帮助,创造合作的人际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指点“小实验”,动手助学

探究与实践是创新的基石,对学有余力者可以拓展,要求学生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科学实践能力。而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不但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而且因为自己上课滥讲耗时,根本没有课堂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小实验”。“小实验”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大家都知道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四、开放实验教学,创造活学

物理新课标要求尽量放开学生手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学、去做,同时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可以大胆地说,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探究机会,是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也应该是教师热衷的培优辅差极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有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演示实验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各种实验探究,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各种奇异想法都想付诸实验探究一番,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探究,得出自己感兴趣的结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笨手笨脚”,因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缺少勇气。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

总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快速转变,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探究教学的力度,达到“学中做和做中学的和谐同一”的境界。

上一篇: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应变能力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