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环境影响力

时间:2022-09-29 07:02:49

打造环境影响力

智库在推动气候变化与新能源发展方面,惯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通过影响决策层面,引导宏观气候政策的制定。如今,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正在生长。该模式的要义,是选择性地扶植标杆式的中小企业,来影响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引导环保产业的稳定发展。

世界资源研究所“新经济”项目即属“自下而上”模式的先行者。该项目的全球首席运营官张涛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该项目首先为中小企业提供商务培训,然后为其寻找更多投融资的机会,将成功案例向外推广。

“如果只谈政策,很难满足小企业本身发展的要求,因为不是为他们量身订造。”张涛说。

从400到60:标杆模式

“新经济”(New Ventures)项目隶属于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世界最大的环境智库之下,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支持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小企业的项目,于1999年由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推出,2003年进入中国。

“我们的项目遍布6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包括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尼,和拉美的墨西哥、巴西和哥伦比亚,”张涛说,“这六个国家涵盖的人口将近世界的一半,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强,环境问题基本上是大挑战。”

“新经济”项目所奉行的标杆模式,可以用筛选、培训和推广三个步骤来概括。到目前为止,已在中国一共支持了约400家环保中小企业,并选择了60家成为最终的项目公司。到目前为止,有超过20家的企业获得了不同形式的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从400到60,需要经历一个严格的淘汰过程。首先,项目要求公司达到财务方面的稳定。公司需要运营3~5年,并且拥有一定的收入规模、可靠的商业模式。其次,必须在环保方面有一定的工作或者贡献。张涛说,“我们所支持的中小企业未必是一个彻底完全的环保型公司,但是所做的业务必须对环保有重要的贡献。”

而项目为企业提供的免费商务培训,颇为重要。这是因为,在中国,很多环保企业的创始人可能起初是理工科的研究人员,所以在商业和财务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经验。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市场和推销方面相对薄弱;另外,如何与投资人打交道非常重要。“我遇到过一些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比较喜欢谈技术,未能完全引起投资人的兴趣,怎么跟投资人谈的时候抓住要点,这也是我们重点培训的内容之一。”

张涛说,他希望“新经济”项目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缩短这一学习和不断犯错的过程。

最终,经过层层的甄别、筛选、培训到推荐之后,能够符合标准的企业将成为项目公司,获得与各类投资机构见面和交流的机会。“我们是在为他们提供加速器的服务。”张涛指出,这个项目的三个主要任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是提供能力建设方面的培训,这包括商务、商业模式、财务和规范化的辅导,有利于他们更为健康的发展。第二,也就是寻找对接的投资商。利用年度投资大会与资源研究所已有的资源,将符合标准的企业推向对绿色产业有兴趣的投资方。第三,加强市场准入。张涛指出,“目前,有很多跨国的大型公司希望能在绿色供应链方面做一些改善。这些公司希望他们挑选的供应商,能够满足他们环保方面的标准。”

塑造环境影响力

“新经济”项目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环境影响力基金。

“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基金还是空白。”张涛说。而对世界资源研究所来说,运行这样的基金具备先天优势。“我们与其他研究项目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不是‘思想型智库’,而是‘行动型智库’。”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环境影响力,通过中小企业来实现环境影响力,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张涛对记者说,这种行动力有非常明确的衡量标准。

“新经济”项目的衡量标准包括支持中小企业的数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保护了可用的耕地的面积,实现投资总额对接的数目等。

为实现环境智库的影响力,“新经济”项目注重发展三个特色:一是拥有明确的审核标准;二是长期稳定的投资关系;三是具备“自我造血”的运营能力。

扶持绿色产业的一个难题,就是成果的量化。“新经济”在标准的制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张涛说,这套标准借助于世界资源研究所长期积累的数据和测评体系。“WRI对于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并且要求我们的标准是良好的。今年新经济项目就实现了前十名的成绩,因为在支持中国的中小企业方面,我们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农业耕地保护方面,都达到了研究所的要求。”

一般来说,衡量的标准会分为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首先,资源研究所出台了多项工具,其中也包括中国政府普遍接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准。短期方面,对于每一个参与项目的中小企业,都进行环境影响力量化的综合测量。为了达到测量的科学性,一般“新经济”项目会将中小企业分为七类子行业,并且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量化标准体系。“例如在能效、水管理、供水处理、还有持续性农业发展等方面。制定的量化标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体系都兼容的。”

除了注重量化测评之外,“新经济”项目也非常注重投资的品牌效应。由于世界资源研究所在环保产业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很多的大企业都是“新经济”项目的长期赞助商。“我们在环保行业长期的工作吸引了很多跨国企业的长期关注。包括花旗、壳牌以及美铝等,”张涛说,目前,不仅是一些大型企业,同时也包括一些政策性银行,也都与“新经济”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其中就包括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

除了量化测评的能力和稳定的投资关系,“新经济”项目独树一帜的方面,是强调项目的运营和盈利目的。张涛认为,经济的成功才是环保企业能够步入正轨的标志,对一个扶植环保企业的基金来说,也是如此。

张涛认为,虽然智库机构并不以盈利为最高和唯一的目标,但是自身的盈利仍是不可或缺的目标。“我们在支持创业人士,并且与投资商合作时,都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环境影响力必须建立在所支持的中小企业能够发展壮大的前提之上,这就要求基金本身能够盈利,进入自我维持的良性循环。”

“目前,以智库多年的合作经验,我们非常了解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的需求,以基金的方式将会更有效率,同时使我们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将这项工作更长久地进行下去。”张涛说。

新能源的“危”与“机”

“自下而上”的参与环保产业模式,不仅仅意味着更持久的资金运营能力、稳定的标准和测量体系,还需要在全球经济动荡的大局中把握住机遇。

对于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大,张涛认为,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非坏事。“经济危机可能某种意义上会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因为不会出现很多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等,投资人会很谨慎,会更倾向于投资真正有效益的东西,和有好的商业模式的公司。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好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会由于缺少资金,限制一些创新技术的发展。”

而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是另一个经济危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正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中,能够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他们时常被看做是革新的原动力和经济是否健康的核心信号。但是,他们的资金链也非常脆弱,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融资困难的掣肘,也因而需要更多“行动型智库”的鼎力支持。

张涛认为,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情况下,可以将投资的目光放在三个更具备增长潜力的领域。一个是能效,尤其是工业能效;第二个是水的处理,污水处理、水净化等;第三个,则是循环经济,比如说垃圾的处理、二手汽车的处理等。这一类的子公司,目前都非常吸引“新经济”项目的关注。

但是,“新经济”项目也面临未来发展的挑战。“自下而上”的模式存在着影响力不足的难题,想要最终达成行业影响力,树立标准,前路漫漫。

上一篇:解密“头号海外引才计划” 下一篇:开源软件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