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36例误诊

时间:2022-09-29 06:56:19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36例误诊

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极易误诊或漏诊,通过对我院2000-6月至2011-6月收治患儿中已确诊为CVA的误诊和漏诊原因分析及本病发病机制的阐述,提出避免误诊的临床策略,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亦是明显降低典型的哮喘发病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哮喘∕诊断;误诊; 支气管炎∕诊断;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支原体感染∕诊断;鼻炎变异性,常年性∕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95-0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唯一突出症状为慢性咳嗽而无咳喘表现,部分患儿可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临床极易误诊或漏诊。200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持续2周以上咳嗽的患儿180例,其中36例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初均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确诊时年龄2岁-12岁,其中2-6岁10例,6-9岁12例,9-12岁14例。冬春季发作13例,秋季发作16例,夏季发作7例。36例病儿的诊断均符合国内修订的CVA诊断标准。[1]

1.2临床表现:本组病儿以咳嗽为突出症状,呈持续或反复咳嗽,以干咳为主,以夜间及晨起时明显,咳嗽时间最短2周,最长一年。查体:低热4例,咽部轻度充血26例,扁桃体Ⅰ-Ⅱ度肿大30例,肺部呼吸音16例,呼吸音粗糙13例,呼气末可听到短促非典型哮鸣音7例,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粗乱6例,肺门阴影增浓10例。所有病例均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其中1秒用力呼吸量(FEV1)80% 28例。

1.3诊断依据及误诊疾病:根据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并排除因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气道异物,结核感染等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最后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本组误诊为支气管炎28例次,过敏性鼻炎19例次,慢性扁桃体炎30例次,副鼻窦炎28例次。部分病儿先后误诊为2种或2种以上疾病。

1.4治疗和随访情况:全部病儿确诊后皆给予口服酮替芬,特布他林或丙卡特罗,气道吸入倍氯米松等,5-7天症状消失,后继续口服酮替芬3个月,吸入倍氯米松3-6个月维持治疗。停药后观察1-1.5年,其中4例复发,3例转变成典型哮喘。

2讨论

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咳嗽为惟一突出症状,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本组病例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②多数病人有明显家族过敏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史;③发作有一定季节性,冬春季或气候变化时好发; ④CVA病人多数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⑤一般止咳化痰药及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经过抗组胺药,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2.1发病机制:CVA的主要病理变化仍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存在持续的气道炎症,支气管上皮表面受损,使上皮细胞与细胞紧密结合位点下的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暴露并易被激惹,其兴奋阈值低于正常人,对各种刺激敏感性增高。在某些致病因子刺激下,通过迷走神经通路直接引起咳嗽,或通过局部支气管收缩,间接引起咳嗽。

2.2误诊原因: ①临床医生对CVA认识不足,特别是基层和非呼吸科医生,常按习惯思维诊断为常见病,多发病。②CVA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不伴喘息症状,无明显肺部阳性体征。③接诊者对症状发作特点,用药情况与效果等询问不详细或不全面,或陪诊对病情缺乏全面了解致病史可靠性差,忽略病儿个人及家族过敏史。④皮质激素的滥用或不规范使用,使CVA症状暂时减轻或缓解。误导医师认为抗生素治疗有效而导致误诊。

2.3体会:对于长期慢性咳嗽时间超过2周以上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经抗生素规则治疗效果欠佳者,应考虑CVA的可能。可予行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必要时予支气管扩张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诊断性治疗,可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VA的早期治疗是明显降低典型哮喘发病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期刊论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

[2]任慈芳,张灵恩.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思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18

[3]刘艳,杨中文,刘胜.咳嗽变异性哮喘117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9):747

上一篇: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 下一篇:中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