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及分析

时间:2022-09-07 03:08:06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监测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出院病历840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例高达75%,联合用药比例达40%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到10%,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达95%以上。 结论: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针太松(抗菌药物过度应用、过大剂量使用、过长时间使用、过度联合使用);对抗菌药物了解不足(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药效特征、毒副反应);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增加收入、满足病人需要)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80-02

抗菌药物是临床用于防治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县级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非常突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剧了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也导致了药品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多,已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笔者就本院(2012年月-2012年6月)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1本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1.1抗菌药物应用指针太松:如过度应用,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体温稍有升高就有抗菌药物,总觉得不用抗菌药物心里就不放心、不踏实,对抗菌药物产生依耐性。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1.2无指证和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单纯感染使用二联甚至三联抗菌药物,抑制药与杀菌药同时使用。

1.3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范围过广及时间过长:围手术期应根据术野有无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清洁手术,术野无污染,通常无需应用抗菌药,而对于手术范围大、时间长、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手术,则需要考虑适当应用抗菌药物[1]。但是,各县级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范围过大,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问题异常突出。本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95%以上;规范要求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危险期不超过24h,只要在手术开始至缝合完毕这段时间人体的抗菌药物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就可抵御术后可能引起的感染。而临床上仍是“提前用药,术后用药天数越多越保险”的认识较普遍。

1.4药物更换不及时或频繁更换:有些药效不明显,却不及时给与予更换;有些用药不足48小时又频繁更换。

1.5医生对抗菌药物了解不足 (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药效特征、毒副作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1.5.1给药时间不合理: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除外)血清半衰期为1-2h,青霉素血清半衰期为30分钟-1h,属于时间依耐性抗菌药物,故如手术时间>3h或术中失血>1500毫升时则需要再加一个剂量,否则在其后的时间内将失去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术后需要者每日需要分次给药,一日一次给药效果差。

1.5.2过剂量使用:病人初始用药,很多医师给药超剂量,忽视病人生理及个体特点,成为习惯用药。

1.5.3认为静滴效果好于口服:只要病人有感染征象,均以静脉给药为主,违背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5.4把抗菌药物当作安慰剂:一些感冒患者最先用的是抗菌药物。感冒时自限性疾病,自身产生抗体可以中和病毒而痊愈。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乱用抗菌药物,只会增大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1.5.5初期使用即选择高级抗菌素:选用的起点高,价格昂贵,在没有严重感染指征的情况下,就轻率的使用广谱高效的药物(如三线抗菌药物),破坏体内正常菌种,导致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并产生耐药性。

1.6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满足患者的要求,患者认为价格高的、新的抗感染药物疗效好。盲目地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新的伤害,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

1.7病原学送检率低

1.7.1由于条件的限制: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不高,医师凭经验用药。

1.7.2医师的长期用药习惯:不重视病原学检测,结果是治疗效果不满意,多次更换药物,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

1.7.3标本采样在用药之后,《指导原则》明确规定,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样送检,但在临床上常见抗菌治疗几天了,才留取标本,使病原学检测失去意义。

2原因分析

2.1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缺乏,临床使用时对患者、致病微生物和药物之间的关系知之较少,再加原有知识陈旧及结构缺陷,因而盲目用药。

2.2医院缺乏有效监管及合理用药技术支持: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及管理力度不大,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全体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要性的教育。

2.3药学人员没有发挥作用: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临床知识不足,无能力对处方用药合理性把关,更无法深入临床参与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3建议及管理措施

3.1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力度:从院领导到科主任要引起高度注视,学习并落实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的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于不合理现象,要及时纠正,对滥用抗生素的科室及个别医生,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罚款,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3.2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

3.3强调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建立本院临床实验室“危机值”报告制度,当天电话报告直接涂片染色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

3.4向全院公布抗菌药物使用信息:每季度向全院公布各科室病原标本送检数、病原菌分布情况、实验室细菌培养情况和耐药菌检测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前瞻性调查结果、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的品种和数量、抗生素使用比例前十位的医生名单。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不仅能全面掌握全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为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和措施提供依据,为规范临床用药、有效控制细菌耐药、减少内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切实可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10月9日

上一篇:无水乙醇注射配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囊肿的效果... 下一篇:“复方心胆舒”联合百忧解治疗心胆俱虚型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