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山西棉花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9 06:50:05

影响山西棉花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自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以来,山西省涉棉各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专业纤检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全省棉花收购企业的监督管理,棉花采摘、收购、加工、使用等各环节棉花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全省棉花质量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应当看到,山西棉花质量现状依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山西棉花质量的现状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棉区,日照充足,热量条件好,土壤肥力中等,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我省近几年的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显示,高等级的棉花几乎没有,3级棉花很少,棉花品级多数集中在4级和5级。GB 1103.1—2012实施以后,棉花的颜色级集中在白棉4级和白棉5级,淡点污棉2级和3级,白棉3级较少。棉花长度以27毫米为主,部分为26毫米和28毫米。棉花长度整齐度较差,断裂比强度适中,马克隆值以B2和C2居多,有部分的A及C1,整体上看棉花质量一般。在连续两年的国储棉收储中,由于品级达不到4级,长度短于27毫米,马克隆值为C1档的不符合收储要求的棉花占到了检验量的20%左右,从当前来看,迫切需要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来提升棉花的质量。

影响山西棉花质量的因素

1.棉花品种混乱,缺乏主栽品种,造成棉花遗传品质低下,棉花一致性较差。我省棉花种植方式依然是一家一户种植模式,种植规模小,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棉农习惯于自己决定种什么品种,根据经验管理棉田,对于种植技术的理解不很到位。再者种子市场棉种数量多,优劣不一,导致种植的棉种优劣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优质棉种得不到有效推广,棉花品质一致性较差。

2.棉花收购主体多,“四分”工作难以到位。棉花收购市场全面放开以后,市场收购主体较多,棉花收购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方面是棉贩子经营方式灵活,走村串户或者直接到地头收购棉花,直接论斤交易,高等级籽棉和低等级籽棉掺在一起、异性纤维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优棉优价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棉农采摘棉花时“四分”工作不到位或者根本就不做,我省一般8月下旬到9月,雨水较多,而此时正是棉花收摘的旺季,由于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人员普遍增加,剩余劳动力不足,棉花得不到及时采摘,再加上棉花堆放场地有限,大量的生花、僵瓣棉、湿花混入籽棉中,导致了生产源头上籽棉的混等混级情况,棉花的质量难以保障。

3.棉花加工能力过剩,棉花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全省共有31家棉花新体制加工企业,棉花加工设计能力达到了15万吨。前些年棉花年产量一直在7万吨左右,最近一两年由于植棉成本增加,植棉比较效益降低,产量还在继续下降。2011年棉花产量为5.6万吨,2012年降至4.2万吨。棉花加工能力已经远大于棉花生产能力,再加上一些200吨企业的存在,形成了对棉花资源的争夺尤为激烈,混等混级现象严重,大大影响了棉花质量。

棉花加工方面,由于棉花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为家族企业,一人身兼数职,即使有技术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检验技术人员少,懂加工工艺的人员匮乏,引进加工设备时不配套,片面追求加工速度,工艺不尽合理,配车规格及转速调节不当,加工出来的皮棉棉结、带纤维籽屑等有害疵点较多,加工质量较差,降低了棉花的品级。

4.异性纤维问题突出,在采摘、收购、加工环节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异性纤维是指混入棉花中的对棉花及其制品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如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膜、塑料绳、染色线(绳、布块)等。异性纤维混入籽棉中,经后续多道加工工序后,容易被打碎,而且很难清除,造成断头、粗细不匀、着色不均匀,影响纺织品的外观质量。

现实情况是由于棉花收购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棉农挑拣和防止异性纤维的主动性不够,采摘时不戴白色棉布帽,用化纤编织袋装籽棉,摊晒籽棉时,场地上缺乏防护措施,家畜、家禽的毛发、塑料袋、塑料片容易混入籽棉中,这是异性纤维产生的根源。在加工环节,由于纺织企业对原料的差异化需求,对异性纤维的要求宽严不一,含异性纤维的棉花在市场上销售时没有任何阻力,在价格上没有得到反映,所以许多棉花加工企业挑拣异性纤维的积极性不高,挑拣措施不力,应付了事。

提高山西棉花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夯实棉花生产的基础,实现棉花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抓好棉花生产的服务体系建设,规模化种植是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要加快改变现行的棉花生产方式,将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化种植转变为集约化种植的生产方式。提高机械化耕种程度,发展机械采摘棉花,降低生产成本。为棉农提供种子筛选、种植方式、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农药喷洒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加强良种繁育工作,提高棉花的遗传品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每县区有一到两个当家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棉花品种的“多、乱、杂”问题,优化棉花品种结构,提高原棉品质的一致性。

2.加强籽棉收购管理,做好棉花“四分”工作。一要加大棉花收购期间的巡回检查力度,进一步整顿棉花收购市场秩序,对不分等级、回潮率超标、以次充好等收购行为予以严惩,工作要扎实到位有成效,防止走过场。二要加强对棉农的质量意识宣传教育,做好籽棉“四分”工作。要利用电视新闻、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四分”工作的重要性,实行按质论价,优棉优价,让棉农切身感受到做好“四分”带来的好处,自觉做好这项工作,在源头上保证棉花有一个良好的质量基础。三要坚持实行“一试五定”,把好收购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一试五定”进行收购,“一试五定”是国家标准规定必须执行的,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可以使检验结果更准确、更客观。杜绝异性纤维的混入和超水棉情况的发生,生产出高品质的棉花。

3.棉花加工企业要强化质量责任意识,着力提高棉花加工水平。一是要严格按照籽棉加工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在籽棉预处理环节控制好回潮率,使之符合加工要求;清花环节要防止和减少杂质的破碎,最大限度地清除杂质;轧花环节要做到因花配车,改进加工工艺。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规范,强化异性纤维的清理工作,把异性纤维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减少异性纤维对纺织工业的危害。三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一系列质量保证制度,如“一试五定”检验制度、籽棉分级存放制度、异性纤维挑拣制度、加工车间技术要求制度等,加强关键岗位如加工工艺、质量检验、信息系统等专业人员的配置,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4.控制棉花加工企业的数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根据我省棉花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加工能力、企业连续三年的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情况,建议省发改委调整棉花加工企业规划、合理布局,对具有实力、规范化运作的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对于年生产能力低下、经营不善的企业停止其资格。既要方便棉农售棉,又要避免棉花加工企业过于集中,造成设备闲置、资金浪费、争抢资源的不良局面,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我省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5.强化质量监管,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要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监管,认真履行《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严厉打击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的质量违法行为。在棉花收购加工季节,要对收购检验场所、设备、人员、标准配备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认真执行“一试五定”、收购超水棉及收购混等混级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加工环节不挑拣异性纤维或挑拣异性纤维措施不力的企业要督促企业积极整改,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要有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实实在在解决企业碰到的难题,最终实现改善我省棉花质量现状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西省纤维检验局)

上一篇:图伦帽饰:电商发展促品牌新战略 下一篇:各国羽绒羽毛制品标签标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