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类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29 05:20:50

浅谈电类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传统的电类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成绩评定机制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求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类基础课;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电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尤为重要。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及时整合理论知识,培养课程相关领域的工程思维。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根基,其实验技能培养也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1.传统的实验教学及其弊端

传统的电类基础课实验教学中,教师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和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一般以课程中的重要原理或方法为实验内容,实验类型以验证为主;学生使用相应的实验箱,测量实验箱上电路的数据,比较、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果验证了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的结论;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操作,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够合理,易导致学生曲解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可见,传统的实验教学对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收效甚微,更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应切实改革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改革实验成绩的评定机制,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动手,认真思考,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实验教学内容

受限于基础课的课程性质,传统的电类基础课实验内容大多设置为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验证,实验内容、类型较为单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此,实验教学的内容必须进行相应改革。(1)在保留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内容简单,能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印象,但要使学生从知道到牢记,再到灵活运用,仅有验证性实验是不够的。综合性实验一般应用性较强,与实际应用更为贴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综合性实验能促使学生及时整理课程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因此,有必要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丰富实验类型,并促使学生整合理论知识。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应尽量选择实际应用的电路,如生活电器、工厂设备、输电线路等。学生接触、分析应用中的电路,不但能从中掌握并运用理论知识,更能逐渐建立工程思维,培养专业工程素养,提高实践能力。(2)丰富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做实验。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一般将实验安排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很少。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各异,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一,安排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去完成同样的实验,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为充分利用实验课时,使学生从中获得最大学习收益,除安排必要的必做实验外,增加选做实验的数目,提供更多实验选择。学生可针对自身学习情况选做实验,以加深对该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2.2实验教学方法

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教师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及流程,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善实验教学效果。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使用实验设备上的电路或元器件,按照实验步骤,测量数据并记录。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设备及元器件、实验步骤,均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操作,非常被动。这种被动的实验教学是一种“填鸭式”教学,留给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空间少,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导致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深甚至不理解,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将实验的设计权交给学生,学生需查阅资料,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才能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师审阅后形成最终方案。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强化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培养了专业技能和实验技能,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如“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教师只需说明实验目的和内容,学生经分析比较后确定实验电路的结构、元件参数及实验步骤,可先用仿真软件测试,测试通过后制板或使用实验箱的元器件构成实验电路,按实验步骤测量相关量。由于是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不再是懵懵懂懂做实验。

2.3实验成绩评定机制

实验成绩评定机制发挥着导向作用,客观、公正的评分机制是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传统的实验成绩是由教师查看学生的实验数据及其结果分析来评定的。这样的实验成绩评定机制存在不合理性。首先,实验成绩完全由教师评定,而教师仅从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很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由此评定成绩不够全面、客观;其次,这样的评定机制着重于实验结果,将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不能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因此,需从两方面改进。(1)教师单独评价变为师生共同评价。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再结合教师总评,制定评分标准。学生自评的侧重点在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学生的互评的侧重点在于实验态度及实验技能,原教师评定分值加上这两种评定分值,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2)重视实验过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二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良好的实验成绩评定机制应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动手、多思考,而不是急于获得一个准确的数据。因此,实验成绩评定不能只关注实验结果,也应关注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态度和实验技能)。可考虑把实验技能测试列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一部分,引导学生端正实验态度,重视实验过程。

3.小结

在电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中,基础课实验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极为重要。为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机制,以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大伟. 浅谈电类实验课的创新教学[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

[2]堵俊,吴晓.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J]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胡杰. 机电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尝试[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6.

上一篇:关于对金融机构现金清分业务发展状况的思考 下一篇:对性骚扰的侵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