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育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9 04:29:59

目标教育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内容摘要】目标教育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运用目标教育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四个策略:一、引导学困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教育的核心。二、引导学困生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是目标教育的保障。三、引导学困生根据制定的计划采取行动是目标教育的关键。四、引导学困生适时反省改进目标是顺利实施目标教育的必要环节。

【关 键 词】学困生;目标教育;体校

【分类号】G632.4

学困生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特殊群体给教育者的教书育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教育的根本使命又使我们不可能将这一特殊群体弃之不顾,因此,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令绝大多数教育者感到棘手又头疼的难题。近些年来,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课题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与实践。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标教育的角度探讨学困生的转化。

一、目标教育科学内涵

科学合理的界定目标教育理论的内涵,深入透彻的理解目标教育理论是顺利开展目标教育的前提。关于目标教育,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侧重于管理学的角度,有的侧重于教育学的理论。本文则从目标学以及成功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界定目标教育。所谓目标教育,是以目标为核心,通过引导受教育者科学合理的设定目标、指导其执行目标、监督其目标实现情况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反馈,促进受教育者在目标的激励下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化。目标教育的内涵实际上包含以下几个意思:一是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引导学生量身定制个人目标;其次是督促和指导学生实施目标,及时调整和完善个人目标;最后是对学生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进行考核评价。 目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从横向而言涉及到学生、教师、家长等一切与学校学生教育相关的主体,从纵向而言需要学校、年级、班级、个人等层层深入。在对学困生开展目标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注意掌握目标教育的特点,即以学困生为中心,以学困生的综合发展为导向,将学困生的转化纳入到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层面。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目标教育最终帮助学困生形成目标意识、养成目标习惯,以目标为向导引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二、目标教育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困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教育的核心。

所谓目标,就是根据自身内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所确定的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潜意识虽然不能像一般意识那样受人随意支配,但还是可以受人的意识引导的。目标明确不仅可以充分激发起人的潜在力量,也会使人将全部力量集中到这个目标,目标明确还会使人对机会保持警觉。总之,有没有目标大不一样,目标明确与否,同样会造成天壤之e。 因此,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进而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就成为目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虽然包括价值目标、职业目标、学习目标、健康目标等不同的层面,但各个层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因此,在引导学困生制定目标时,必须结合学困生自身实际,综合分析其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基础等,给出恰当的定位。同时,在制定目标时,要突出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面面不到,反之,引导学困生保持明确而单一的主要目标,就如同放大镜所形成的那个点一样重要,这个点就是发力点,要集中全部力量于关键性目标上面。 比如我班有一个女生许某某,学习成绩很差,期中考试排名在年级后5%,按照学校的规定,期中期末考试两次排名都在年级后5%,就要被淘汰回原学籍所在地。针对这种情况,我找到该生了解她自己的想法、存在的问题等情况,通过谈话得知她想留在学校继续训练学习,于是引导她结合现存的学习中的问题制定了学习目标,即狠抓初一新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同时把握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基础知识,力争期末考试跳出年级后5%。在目标的激励下,该生的学习劲头明显改观了,尤其是临近考试,态度更加认真。

(二)引导学困生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是目标教育的保障。

高尔基说:“没有目标的人是不幸的”,但是有了目标却不知从何着手将它实现的人更是悲哀,这样的目标也就沦为了虚光式的幻想,因此,引导学困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就显得尤为必要。正如阿尔.威廉斯所说:“你完全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拥有两样东西: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份具体的计划。”对于我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很多时候还是有着很美好的愿望的,诸如当奥运冠军,成为教练,进入专业队,做体育教师等等,但他们的美好的愿望又往往有着一个极大的缺陷,那就是缺少付诸实际行动的计划。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触动努力几天,比如笔者曾经在全校开过一次有关目标的讲座,学生们听的很认真,讲座结束之后甚至有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要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在接下来的几天也确实看到了这位学生认真努力的样子。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多星期,这位学生又故态复发。我找到他询问原因,他说:感觉目标太遥远了,不知能不能实现,更不知道如何实现。该生的茫然其实道出了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困惑:不知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引导学困生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是顺利开展目标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学困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那么,学困生的计划该如何制定呢?笔者以为,学困生的计划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时间要短,步子要小,一点一点稳步前行。学困生在学习中遭遇更多的是失败,是自卑。通过短时间的、小步子的行动计划取得立竿见影的成功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自信,进而有动力朝着更高更远更大的目标前行。

(三)引导学困生根据制定的计划采取行动是目标教育的关键。

国内外众多关于学困生的研究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学困生的成因虽然不一而足,但学困生的表现却是很相像的,诸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上课没精神,不想记笔记,不愿举手发言,不敢质疑老师,对作业置之不理,对考试满不在乎,对教学活动冷眼相待,把学习当做是为老师而不是为自己做的事,遇到一点困难就轻言放弃,厌倦之情显而易见等等。总之,学困生在学习当中往往懒于付出行动,然而,另一方面“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乃在于能行。”没有行动,一切目标、计划都不会落实,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可见行动是完成计划奔向目标获得成功的保证。 在目标教育中,引导学困生根据制定的计划采取行动是关键要素。鉴于学困生往往懒于行动的特点,笔者以为,在引导学困生落实行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发挥监督的作用。首先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计划落实情况,督促学困生遵照制定的计划采取行动;其次是借助群体效应,发挥同伴的力量,让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再次是做好家校联合,让家长成为学困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提醒鼓励督促学困生奔着目标照着计划付诸行动。

(四)引导学困生适时反省改进目标是顺利实施目标教育的必要环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朝着目标行进的路上,需要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的能力对于实现长期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检查错误的过程。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长期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基本丧失了自信心,因此很难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这种状况使得他们在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偏离,鉴于此,引导学困生对目标进行反省就尤为必要。学困生的反省必须要做到几个结合:每天反省与定期反省相结合,独白反省与对话反省相结合,口头反省与书面反省相结合。在反省的过程中,去修正目标,完善计划。

学困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转化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但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课题已有众多的专家学者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于体校这样一类拥有如此庞大数量的特殊学校而言,似乎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体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深入研究学困生的整体转化问题。本文笔者试图将目标教育理论引入到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来,但立论可能还不太成熟、不够完善,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研究和探讨。

( 该论文为天河区教育局2013Y009课题研究成果。)

上一篇: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综述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