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中规训手段的运用与问题

时间:2022-09-29 04:16:56

浅析学校中规训手段的运用与问题

[摘 要]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描述了自18世纪以来学校惩罚方式由对学生肉体的粗暴性惩罚转变为对学生灵魂的改造与控制。规训权力在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中通过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等技术培养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学生。但是,这些手段在运用过程中往往会对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一定危害。

[关键词]福柯;规训手段;学校;危害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11-02[ZW(N]

[作者简介]李蒙(1990―),男,山东泰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

“规训”一词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所创造的一个术语,用以指代近代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规范化是这种技术的核心特征。规训即规范化训练,社会组织按照规范来塑造个人。福柯认为,学校是与军营、医院、工厂等场所类似的规训机构,这些机构当中的成员在时间和空间的范畴上都会受到精细化的操控。学校肩负两项重要任务。第一项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使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手段。而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性则是学校的另一项重要使命。怎样才能使学生认同和遵循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并且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这就需要学校通过监视、训练、检查等手段来塑造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驯顺的个体。

一、层级监视

纪律的实施必须有一种借助监视而实行强制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监视技术能够展现出权力的效应,而强制手段能使对象历历在目。[1] 金字塔形结构能够很好地满足规训监视的需要:一方面,这种结构网络是逐级分布的,每一个层次都被置于上一层的监督控制之下;另一方面,这种结构不会把一种惰性力量压在规训活动之上而成为活动的障碍。

(一)层级监视的运用

学校建立起位于金子塔尖的“中控站”,这个中控站是整个学校权力的中心和“眼睛”,这里能够清楚地“俯视”每一层级的状况并据此发号施令。每一层级监视着下一级,又会受到上一级的监视。学校之所以能够对学生(或者教师)进行有效的层级监控有赖于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生时间和空间的干预。首先,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固定不变。学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对其进行规范化教育和监视。其次,学校对学生的空间位置进行详细规定。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高度统一,学生在某个时间内被牢牢地安置在学校内部某一确定的空间。中小学校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校长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监控体系。校长下面设有教务处、德育处对其负责,二者之下又设分管各个年级的级部主任,级部主任要监视和督促各班班主任的工作。为了实现级部主任所下达的教育教学要求,班主任会在其他任课教师的协调配合之下设立班委和课代表等职务来管理每个学生的在校活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下起学生个体(包括教师)上至学校领导的监控网络。

(二)层级监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分层的、持续的监视之下,课程学习目标能够高效地完成,学生的思想道德动向也会被加以引导。但是,如果监视手段被滥用就会引发很多问题。首先,过度的、严苛的层级监视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整齐划一的、缺乏个性的、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生产出的“标准化零件”,他们只会盲目顺从社会要求而不能有所创造。其次,滥用层级监视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学生在学校中理应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与人沟通,除了在课程学习上的指导外,不应过多地施加干预。层级监视稍有不当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监视不当容易破坏这种关系;班级内部的相互监视、检举揭发等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不愉快关系,不利于班集体建设。

二、规范化裁决

福柯指出,在一切规训系统的核心都有一个小型处罚机制,它享有某种司法特权,有自己的法律、自己规定的罪行、特殊的审判形式。纪律确立了一种“内部处罚”,分割了法律所不染指的领域。他们规定和压制着重大惩罚制度不那么关心因而抬手放过的许多行为。在工厂、学校、军队都实行一整套处罚制度,其中涉及时间(迟到、缺席、中断)、活动(心不在焉、疏忽、缺乏热情)、行为(失礼、不服从)、言语(聊天、傲慢)、肉体(“不正确”的姿势、不规范的体态、不整洁)、性(不道德、不庄重)等方面。

(一)规范化裁决的运用

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会制定一系列的惩罚制度。公共仪式性惩罚的逐渐消失以及施加肉体痛苦惩罚的逐步消除使人性得到愈加的尊重,这种趋势也同样体现在学校之中。人们意识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公开的“报复性”惩罚未必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反而极有可能使其他学生产生对犯错学生的同情以及对教师的逆反情绪。这时,对学生的责骂、罚站等惩罚方式就会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更加精细化的行为规范、惩罚方式,惩罚变得更加人性化。现在,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或者行为出现异常时,教师通常不会对其进行责骂、体罚,而是依照学校规章制度,由班主任、班委、课代表等对其进行持续的、全方位的督促。这些学校规章制度相对于以往粗暴的惩罚方法来说,能够更加全面地覆盖学生的校内、校外生活,有助于对学生施加有效的监控。

(二)规范化裁决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惩罚方式变得人性化、规范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教师惩罚权矫枉过正而造成的后果。作为与奖励相对的惩罚在促使学生遵守规范和秩序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小学校的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一味地对其使用奖励而缺少惩罚,就会让学生过于崇尚个性而忽视规则的重要性。犯规的孩子如同长歪的小树苗,仅靠阳光般的爱心是不能使其变直的,有时需要我们强制矫正。教育领域不乏一些很有爱心、学识渊博的教师因不善于运用惩罚手段而无法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例子。一颗真诚的爱心、满腹的经纶对教育者固然很重要,但由于其面对的是缺乏自觉性、还不怎么懂事的中小学生,所以教育者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惩罚权并善于实施一定的惩罚手段。[2]

三、检查

检查能够把层级监视与规范化裁决结合起来。它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它确立了个人的能见度,由此人们可以区分和判断个人。[1]福柯认为检查有三项重要功能:第一,通过检查,权力对客体对象提出自己的仪式要求来彰显自己的权势,将可见状态转化为具体的权力运作过程。第二,通过检查,形成有关规训个体的符码和大量分析描述个人的文牍。第三,通过由案牍技术包围的检查,能够使普通人的个性特征得以凸显进而对其进行描述和控制。

(一)检查的运用

国家制订出具有明显价值取向的科学文化课程和道德教育课程,学校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些课程的实施,并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同化作用。学校中的检查方式主要包括考试、审查等。首先,为了使学生掌握规定的课程内容和形成预期的思想道德状况,学校必须在每一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科目考试、考核。根据考试、考核成绩,学校会重点关注那些不合格的学生。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教师会依照学校考试制度规定监视学生完成一定的补偿训练,以便督促学生达到考试、考核要求。其次,学校会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刚一入学,学校就会建立学生的学籍信息表;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成绩、奖惩状况、不良行为记录等资料都会被收录于学生档案袋。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学校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道德状况并定期对其进行审查,使其迫于监控的压力而更加自觉地服从学校教育的要求。

(二)检查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规范正是在检查的协助下而强加给学生的。然而,这种强制性手段带来有效监控的同时也给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学生原本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选修课程,但是,学校却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整齐划一的必修课程。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并没有因为修习了繁多的必修课而成为“全才”。相反,由于长期处于考试压力下,众多学生成为门门成绩较为平均、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书呆子”。检查将层级监视和规范化裁决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敢做出有悖于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训彰显了自己的权力并成功制造出驯顺的肉体,但是这些所谓的“人才”并不能支撑起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参考文献:

[1]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 孙玫贞,蒲怡.当代中国教育领域中的惩罚――读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有感[J].文教资料,2008(12).

上一篇:商务英语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下隐性培养学生职... 下一篇:“数形结合”:对话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