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时间:2022-09-29 04:13:35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为了遏制投资过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导向很明确,即通过控制信贷、管住土地、卡住项目等方式,达到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同时,并不殃及存量消费需求。从目前情形看来,行政法律措施的实施效果要明显好于货币政策效果。据此,有专家预测,2005年货币政策的作用同样不可乐观估量。

那么,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货币传导机制的效率,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和加强。

一、央行方面

(一)保持央行独立性

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中央银行还承担着某些政府职能,行使独立的货币政策还缺乏某些条件。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必将从体制和制度上确立,而后,独立的货币当局才能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运行规律客观地运用各种调节手段,维持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避免非市场因素影响货币传导机制的效率。

另一方面,保持央行的独立性不意味着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拥有特权,而是在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中引入相对较为全面的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的建言渠道。一旦货币政策制定后,各职能部门就发挥政策的协调和组合作用,包括不断修正货币政策在不同领域产生的不虞现象。简而言之,就是中国在执行宏观调控时,应引入主协调人机制。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其中立性和独立性是承担这一主协调人的基础。

(二) 提升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化水平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要强化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大力提升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化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国际化水平。

1.发展债券市场

① 形成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曲线

由政府债务产品所形成的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曲线是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而我国目前由于国债期限结构不完善,还不能形成完整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曲线。为给金融市场提供定价基准,我们必须改进国债发行,从每年国债发行额管理过渡到国债发行余额管理;并进一步完善国债登记托管制度,促进国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②增发国债,地方借款转化为政府债券。

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增发国债,及将各级地方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借款等转化为政府债券。

2.改革和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

应该改变目前单一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准备。可以根据存款期限、区域和规模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准备金比率。

① 按照存款期限长短确定不同的准备金率,活期存款的缴存比例要高于定期存款,期限越长比例越低。

② 按照存款规模确定不同的准备金率,规模大的机构要执行更高的比例。

③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落后的区域缴存比例要高于经济发达区域。这样,存款准备金政策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货币政策运行。

3.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在现阶段,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效果不是十分显著的条件下,可以视利率市场化进程情况,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改以国际上通用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使利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逐步占主导地位。

4.注重使用"预调"和"微调"手段

目前,在本外币值稳定的双重压力下,在治理通货紧缩和预防经济过热的两难选择中,央行应该注重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预调"和"微调"作用,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效调整信贷结构。在经济滑坡时,央行要积极支持经济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出现过热或重复建设时,要以适当的形式表示"担忧"和"关注",对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的"窗口指导"等,发挥货币政策柔性调节效能,避免对经济发展产生政策震荡。

(三) 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

(四) 充分调动金融市场资源

首先,发展货币市场,进一步培育和完善货币市场主体。一是扩大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主体,创造条件使所有银行机构,乃至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成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操作主体,增加同业拆借市场吞吐基础货币的能力,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统一的货币市场体系。

其次,发展融资制度,对暂不具备市场主体资格的金融机构,可通过具有市场主体资格的银行融资,使大量中小金融机构间接进入拆借市场,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市场的发展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商业银行方面

(一)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化运作

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条件成熟的可以择机上市。其次,要在规范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基础上,渐次发展一批产权结构合理、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严密、管理科学.对货币政策反应灵敏度高的中小商业金融机构,有条件的可以吸收民间资本,这将有助于对央行货币政策意图作出更加灵敏的反应。

(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我们应给商业银行以产品创新的主动权,推进商业银行发行CD、金融债、次级债、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的发展;促进公司融资券和公司债的发行交易,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更多的工具。

三、微观经济主体方面

(一)建立规范的股票市场

我国的股票市场从建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有行政影响的烙印,使得股票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不是建立在对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分析判断上,而是更多地与政策变化相关,使资源的配置发生扭曲。所以,只有弱化股票市场的政策性影响、强化其运作的市场性,才能实现货币传导过程中的资源有效配置。

(二)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三)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上一篇:农村金融产权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下一篇:外资生根 民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