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对策

时间:2022-09-29 01:36:02

浅谈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对策

高校毕业生离校期间的不文明行为时常发生,或表现为日常生活行为失范;或表现为诚信缺失;或表现为就业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从毕业生中“问题学生”的表现入手,对他们毕业离校时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对毕业生文明离校的专项辅导工作。

毕业生 文明离校 教育转化 着力点

一、引言

“问题学生”正成为一个时常“吸引”我们目光的群体。如果这种称呼是合理的,而非道德评判的,我们或许就可以说,这个群体正日益膨胀。目前,虽然“问题学生”只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小群体,他们处于学校的“边缘”,但并不是就可以说他们毫不重要,他们不必引起我们的重视,他们的力量还不足以威胁到我们的教育,他们也不会影响到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事实上,我们可以毫不吝啬地说,对问题学生进行伦理关照、理论思考、系统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它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不是边缘的甚至被忽视的内容,更不是束手无策的内容。

二、高校毕业生中问题学生的界定

高校问题学生是一个包含很多指向的集合概念,在教育实践中,每个学校毕业生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是滞于较低层次裹足不前、思想品德上存在较大缺陷、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这类学生或多或少在品德、学习、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违反宿舍规章制度、破坏公物、沉湎于网络游戏、聚众哄闹、酗酒、摔酒瓶甚至打架斗殴的行为,严重影响非毕业班学生的生活作息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就是毕业生中所谓的“问题学生”。但问题学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有的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因此,毕业生中问题学生仅是一个历史范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高校毕业生中问题学生的表现

毕业离校,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期间,许多客观因素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了毕业生思想和行为也发生变化,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极易引起毕业生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生活行为失范

高校毕业生一般课程较少,拥有较多的自由安排时间。此时的他们常常会寻找另外的一些新的刺激,诸如赌博、破坏公共财务和设施、顶撞老师或管理人员、违反作息制度、自命“老大”,在低年级同学面前摆老资格,发生冲突用武力解决,借分别在即打架斗殴等,因种种原因没有拿到学位证或毕业证,而心有怨恨和不满,以各种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满,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等一些违纪现象和失范行为就涌现出来了。如此种种,都会给学生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而进一步造成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和管理员之间的矛盾激化,给学校和学生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2.学习动力不足

临近毕业之际,毕业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少、出勤率低等严重影响了任课老师上课的情绪和效果,也相应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再加上社会上流行的“学(做)得好,不如嫁(娶)得好”等不良心态的影响,使毕业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其它事情上,如拉关系、谈恋爱等,使大四课堂成为“空城计”。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个人的素质以及整个校园的学习风尚,真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诚信缺失

一是在求职的过程中,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的高标准要求,使高校毕业生感到找工作太难。为了符合用人单位的种种条件,顺利实现就业,有的学生修改考试成绩,伪造获奖证书、专业学历和考绩证书、编造假经历等。二是在毕业时偿还贷款的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学校、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毕业后不履行协议要求,拒不偿还银行贷款。毕业生的诚信缺失不仅使其自身道德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社会声誉,而且会造成学生之间,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对建设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4.心理压力较大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另外,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带来的失落心理和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空虚心理,以及多种原因造成的自卑心理,也给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5.就业问题的影响

毕业阶段,毕业生会面临就业问题,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来说是比较严峻的,过高的期望和严峻的现实导致心里落差过大。再有就是就业过程中的一些不正之风更是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情绪和行为变形。加上临近毕业,与师长、同学、同乡话别、聚会增多,有的毕业生受环境影响或是就业不理想,就容易借机发泄,宣泄不满,从而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四、高校毕业生中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的着力点

文明离校教育是高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建设的迫切需要。毕业生文明离校,离不开长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但从标本兼治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管理力度,多管齐下

针对毕业生日常生活行为失范问题,可以采取加强管理力度,多管齐下的对策。其一,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来抓,纳入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中,统一部署,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校院两级“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后勤部门等各方面力量联合,齐抓共管,综合管理。还应重点抓宿舍文明卫生规范工作,宿舍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要定期深入宿舍了解情况,有效掌握离校前毕业生的主要活动,定期检查宿舍情况,清除空酒瓶搞好宿舍卫生,增强忧患意识,排除隐患。其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作用是关键。发动毕业班全体党员干部分工负责,做到年级、班级、宿舍楼层、每个宿舍都有党员或积极分子负责。其三,对毕业生中出现的个别严重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毕业生违纪可采用警告、严重警告、取消分配资格和勒令退学等处分。处分决定进行公布并记入档案。从制度上控制不文明行为的蔓延。

2.改变教学计划,把大四课堂放置于实践

针对毕业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改变教学计划,把大四课堂放置于实践的对策。笔者从实践出发,大胆建议改变计划,把大学一、二、三年级用于理论教学,并在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给毕业生指定相应的导师。把大四年级全部用于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补充相应的在课堂学不到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而友好的信任关系,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可以进行择优选择,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加大惩罚力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针对毕业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可以采用加大惩罚力度,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对策。对在校园中常见的诚信缺失现象要严肃纪律,严格处理,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公共利益。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高校应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行为的表现及评估、学习成绩、各种资格证书证明、学生与学校或其他社会单位所签订的合同、各种奖励与处罚记录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储存个人的诚信信息,以堵塞弄虚作假的途径,

使诚信者畅通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解压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及时解答他们在毕业前的心理、思想问题,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应针对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形成的挫折、困闷、烦恼、焦虑、自卑、怯懦、失落和冷漠等不良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通过面对面谈心、在线交流、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及时进行认真疏导,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5.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首先,以职业规划为基础,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也不是在就业当时才有的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职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 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因此,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始终,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及表现个人的才能,协助个人适应社会的变化与职业环境,以达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然而,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需要我们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其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就是专业建设的社会性和专业技能熟练度。专业建设的社会性主要集中在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教学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技能的熟练度取决于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态度、能力等。随着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能力的提升可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来获得。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成就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高校、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以建设性的姿态,探索新机制,开辟新途径,追求多赢。

再次,多方联动,有针对性地组建多样化的就业指导体系。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能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服务途径信息化。高校、企业(单位)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也要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高校要转变观念,发挥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注意加强各高校之间以及与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另外,社会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就业市场。

五、结语

对于高校的不文明离校行为,各高校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能把问题完全归咎于学生,要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不文明离校行为的再次发生。总之,就是要让毕业生产生精神上的归宿感,要让他们感到,即使毕业了,学校仍是自己的家,学校的一草一木仍然需要自己去爱护。如果学校方面和毕业生方面做到以上这一切,那么,高校毕业生不文明离校行为将不会出现。

参考文献:

[1]薛浩.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5.

[2]时章明.高校“问题学生”研究[A].冀学锋,罗繁荣,鲁良.新思路、新举措――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成果集[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朱文莉.加强和改进大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0).

[4]任经辉.关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5]项开来.大学毕业生请上好最后一课.中国教育报,2003,7(2).

[6]李磊,梁树清.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

[7]祁欢.如何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浅议[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8).

上一篇:关于休闲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机理分析 下一篇: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历史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