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29 01:19:57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初探

【摘要】要改变长期存在的语文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阅读平台,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阅读还必须与写作紧密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写作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写作;积极性;自主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为考试而培养,教课内容只为试题而讲解,教师不愿多讲,学生更是厌学,究其原因,教法单一,内容枯燥。在当前新课改的前提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就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探:

一、鼓励学生多读书,放手让学生阅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是情感和知识的载体。如果语文教学离开了语言体验、语言学习,即使再美再好,也无异于水中望月,不切实际。那么如何提高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体会能力呢?解决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同时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阅读,表达能力,而当今语文教学对培养这两种能力收效甚微。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仅靠教材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增大阅读量,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于是我坚持开卷有益的原则,不拘泥于那几本教材,读武侠可以,读漫画也可以。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思想。压缩讲读课文,每周两节阅读课尽量让学生接触各种书籍,以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会创造。

二、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应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习,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在老师、父母的督促之下被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首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如教学《三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会郦道元所描绘的三峡美景,可让学生分小组自学,通过读课文,查资料,小组内讨论,小组之间体会交流,学生们探索出了作者写作此文的方法和文章的内涵,提高了学习兴趣。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创造性学习,如叶圣陶所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授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学且掌握了方法,还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事实证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思维能力都比较强,思维能力好,学习的主动性就高。

三、阅读指导,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每次集中阅读前,学生先自拟一份提纲,对阅读目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重视读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解决问题去,学会用研究的眼光去读书。阅读结束后,每人再提交一份读书报告,核心是本次阅读书目的主要收获,发现的问题及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犹如读书心得,记录下每次读书的真实感受,每周一次评选,让他们找出不足,在相互切磋中得到提高。

第二,通过举办读书研讨会,优秀摘抄展览,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定期开展辩论会,就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让他们谈见闻,讲故事,诉感受,发议论,辨事理……从我说起,从身边小事说起,逐步扩大到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他们张嘴即能说,出口成文章。

四、阅读教学,保持适度模糊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对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状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剖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感物,体情”或“寻疑,问难,明理”的顺序展开阅读。使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从整体上体会、领悟文章的内涵所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主张“阅读时保持适度模糊”,把主动权转交给学生,使阅读课真正回到其文学欣赏和阅读理解的本性。

五、改革作文教学

(一)把握写作状态,激发写作兴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有一个误区,总是研究如何提高作文的“教法”,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写作状态。我们要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写作的状态,减少限制和束缚,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而不是说假话,实实在在的说真话。一篇作文只限制大背景,题目随学生起,而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可以多写上几页纸,感受不深的题材写上一页半就可以停笔了。只要学生喜欢,教师不会否定他的看法,不会限制他的思维。这样,学生的作文观念变得比较自由,他们常常会想到“文章也可以这样写”,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二)调整作文评定手段。首先,强调“量“的积累。众所周知,知识在于积累,能力来自实践,没有相当数量的写作积累,就没有写作质量的普遍提高。为此,我规定学生每周练笔不少于两篇,每篇具备一定的量,学生只要按时完成规定的练习量,就可以获得100分。在此基础上每超额一篇,加10分,反之则减10分。这种做法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是一种较大的鞭策。其次,放宽“质”的评价。作文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来打分,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主张作文的好坏大家说了算。采取小组民主评议的方法,只要能按基本要求完成作文,就可以得100分。对大家公认的好文章,实行加分奖励,对表现较差的文章实行减分警告。

多种新教学手段的实施,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今后,还要认真钻研,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活动课,增添语文的正能量 下一篇:用国学习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