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9-29 12:57:47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青少年是指年龄在6―17岁的男女儿童少年,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都有待于协调和完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体育后辈人才的培养基地,早期专项训练的目的不在于要求青少年时期出现优良的成绩,而着重在全面身体训练及专项素质训练,为成年后专项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问题

1、一些运动队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对青少年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训练,而忽视了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例问题,量和强度的组合问题。在素质和技术之间,以及素质和专项能力之间产生了失调,即早期采用高强度训练,往往出现一种“县花绽放”的现象,它的负作用多数是当少年训练阶段结束时,在进入青年训练阶段时,成绩提高得缓慢或者停滞木前。由于运动量大,身体抵抗力差,甚至出现很多的伤病现象。这些都会降低训练质量,对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2、过度的身体运动对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心脏呼吸系统将产生不正常的生理应激,这将对机体正常和潜在的功能造成损伤。一般来说,青少年心脏的发育较慢,跟不上身体机能的需要,过量运动会对心脏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马拉松运动,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加上跑步长度的负担,会使他们的心血管难以承受巨大的负荷,轻则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重则会造成机体衰竭。

3、过早的专项训练对青少年的心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1)青少年过多的从事一些单一化的运动项目,可能会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意识,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以自己为中心,如果继续下去甚至还会逐步表现出不和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慢慢形成孤独、怪癖的性格。

(2)产生功利的思想。对青少年而言,体育运动项目的吸引之处就在于公开、公平竞争,通过努力战胜对手,获得成就感。并且有时还伴有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提高训练效果,这种成就感和物质奖励的手段来建立青少年的训练动机,长时间以后,必然会使青少年产生功利思想,过分追求比赛名次和结果,而忽视了对体育过程和体育精神的追求,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解决的策略

1、青少年进行专项训练时必须科学地安排运动强度、密度和运动时间,必须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还应根据项目发展的特点和身体发展的情况而定,在专项训练中要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走、跑的正确姿势,发现错误姿势应及时纠正。形成全面锻炼身体的原则,使上肢、下肢和躯干、伸肌和曲肌都得到锻炼,只有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才能使专项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2、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医务监督,同时,应让学生懂得常见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对青少年必须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时间比成人运动员的间隔时间短些,人体测量和体表检查尤为重要。由于少年正处在发育期,体育锻炼对身体发育影响较大,因此,对身体发育的检查结果,可反映出训练的安排是否合适,也可及时发现下肢、脊椎等身体形态的矫正。加强现场观察及检查,对青少年运动训练中的直接观察及检查比成人更为重要,从运动员的表情和身体协调性可以判断他们的运动强度。

3、低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方式

早期训练阶段采用低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对韧带和关节有一些好处:可以逐步提高速度、力量素质,有利于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还能促使骨骼、韧带和关节功能的很好发展;4~5年以后当显著地提高训练强度和负荷量(由于专项训练需要)时,这时其运动支撑器官已经发育得比较健全了,能承受大负荷训练而不易受伤。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在青少年的专项训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教育使青少年的功利思想和自我中心意识得到消除,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并且要注重体育运动的过程,不要过分追求体育运动的结果,要求运动员对比赛结果正确归纳,既要要注重有形收获,又要注重无形收获。教练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对抗性项目,以改善青少年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孤独、冷漠的心理,改善人际关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总之,在青少年的早期训练中,必须特别注意提高其身体的机能和健康水平,使他们的身体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在专项训练方面应重视基本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应重视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研究。刘翔的成功有力地说明了重视基本技术,重视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正确性、重要性和实效性。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不应该照搬成人的训练方法,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出现成绩的早晚,而在于达到这一成绩的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要重视力量素质训练 下一篇:足球规则和技战术在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