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时间:2022-09-29 12:36:35

独立学院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摘 要: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有其特殊性,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惑。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了新的要求,独立学院应把创新教育作为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创新型应用人才 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独立学院为贯彻科教举国,扩大招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从创办之初高度依赖母体的高校蜕变成为拥有新的办学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322所独学院已成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了全国普通高校30%左右本科学生的培养任务,拥有学生近二百万[1]。世界上,即便是经济发达国家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也无法由国家承担全部教育的费用,必须大力推进民办教育机制,用社会的资本多渠道投入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2]。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以加强全民族教育。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多方的环境支持,包括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方面[3]。

1.社会环境

尽管独立学院的办学形式越来越得到大家认可,但仍有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属民办学院,靠多交钱上的学校。还有部分单位规定不招收独立学院学生,原因是怀疑学生的素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发展。

按照录取的批次,独立学院安排在二本之后,分数线比二本的低。这导致不少人往往宽泛地认为,三本学生生源质量差。当然,从分数上看,三本学生的生源质量的确偏低,但是从素质教育来看并不能判定三本学生与二本学生的差距。可以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特征上,三本学生并不比二本学生差,不同录取批次的考生只是知识结构不同,能力侧重点不同,这并不代表其素质有高低之分。其实,有不少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有一定特长,参与各种活动积极性高,还有部分学生的高考分数接近第二批录取分数线,有一定的潜质,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进校后在学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会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2.学校环境

不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不太合理。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沿袭甚至照搬高等院校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重点,实用性知识较少涉及,实践性环节只是作为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二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学时比较多,缺乏营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一味地鼓励学生考研究生、注重书本知识等,而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专业实践活动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3.对象环境

不少学生经常把自己与母体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较,没有扬长避短。学生自我定位不准,把动手能力看成是高职高专学生的专利,不值得去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理论与高职高专没有什么区别,动手与二本不相上下”的局面。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把课堂知识掌握了就够了,考试能通过就行,其它活动是那些学有余力者的事情,把实验、课程设计等看作是老师课堂上论证推导的结果的一个再现,很少有人在自己动手这个实践过程中去发现问题。

二、独立学院专业特色建设的原则

1.区域性

即满足区域需求原则。我国试办独立学院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多种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和储备,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报务。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设置专业时要充分分析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特别是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专业特色建设上,要始终根据地方客观需要,有针对性地营造自身特色。

2.差异性

专业设置大多从母体学校“移植”或“克隆”。这是独立学院发展必经的阶段。但是,独立学院不能一味地简单复制母体学校。如果,独立学院的“产品”与母体学校的“产品”同类,质量又差,那么,独立学院既无存在的必要,又无发展前途。追求差异和特色、错位发展、张扬个性是独立学院发展的正确路途。这就要求在专业设置、专业方向上与母体学校存在差异性。要重点建设既有学科优势,又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逐步形成专业方向,拓展专业人才的就业空间。

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在国家政策规范支持并确保其基本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其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各独立学院必须面对和及时解决的问题,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就是如何建立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培养人才的目标发生了转变: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着重传授知识为目的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着重培养能力为目的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4]。

对于独立学院要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独立学院比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好的实践技能,能较快地适应社会要求、适应岗位的需求,这要求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应以适应广大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大众教育为取向。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比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5],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因此,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也不是培养高层次岗位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有做事的思想和做事的技能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不在于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而是要求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同时,学习应用性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在理论课程、实践技能课程之间建立紧密联系。

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独立学院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纽带,是学校主动、灵活地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重要环节,是独立学院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切入点。

基于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具有以下特征:以技术科学为主要专业学科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强调通过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就业为标准,既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母体学校的学科和专业所能提供的后援力量。对于我学院地处工业较发达的重庆,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资源可为教学所用。因此,有利于发展工科类专业。

2.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专业特色首先体现在课程体系上。专业建设是课程建设的落脚点,不同的课程体系组合成了社会需求的专业,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课、实践课的结构和分布,合理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习、实验、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堂讨论等实践环节课程,为专业特色的形成夯实基础。

3.培养方案制定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学分建设中的比重。尤其是现在大学教育正逐渐向大众化方面发展,大学教育培养目标从培养专业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这种变化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占到整个教学环节的1/3以上。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同时还应合理选用教材,注重学业成绩评定结构的合理调整、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4.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我院聘用了部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母体学校老师,部分是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还有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我们不定期组织他们到相关企业、机构进行参观或培训。

我学院为了满足工科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设立了实验中心,购置了数台数控机床、材料性能分析设备、多种检测器具,对于机械制图课,我们还购置了多种相关模型,也为课程设计购置了相关器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并完成一定图纸设计。积极开展校内创业实训活动、模拟企业实践等培训活动,让学生提前体会到创业过程的环节,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并不断提高创业意识,磨炼意志,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的目的。和企业合作,构建大学生创业基地。通过实践,学生从最后的工作总结中思索自己的行为表现,为自己将来创业做好准备。在课余时间,我学院不定期地举办演讲赛、辩论赛、专业职业技能赛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设立了学校及学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督导成员随时进入课堂听课以便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此外,还设立了学生督导以便更好、更直接地反映教学情况。

结语

在社会对独立学院这个新生事物还未广泛认同的大环境下,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就业歧视,需要技高一筹才能取胜,这是现阶段独立学院需要正视的挑战。所以独立学院应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从追求规模的发展转为追求质量内涵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8-5-05,(2).

[2]李延保.“一个都不能少”――独立学院发展的使命与困惑[J].民办高等教育,2010,7,(1):22-25.

[3]罗银生,刘亚婷.当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5):40-41.

[4]周杰.从素质教育看独立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机遇[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2):17-19.

[5]徐研,王春云.优化独立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一专多能“多证式”高级应用型人才[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7,(1):26-27.

上一篇: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在内分泌... 下一篇:基于湖南省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特征的高职专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