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9-28 07:06:58

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现状,分析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问卷(LSIA)、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4名农村中小学生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与其他群体相比,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8.74±3.96)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总的社会支持、客观和主观支持有显著相关,与应付方式中的各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维度对调查被试的生活满意度贡献最大(21.4%),其次依次为自责的应付方式(9%)、客观支持(2.5%)、主观支持(2.2%)、退避的应付方式(1.3%)。结论 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显著相关。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生活满意度指的是一个人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总体主观评价,是心理幸福感的认知成份[1]。它不仅受外部环境影响,更受到个人认知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影响的观点认为个人生活满意度与诸多社会心理因素有直接关联。如压力、他人支持、应付方式、角色成就和生活质量等。当前的许多心理学研究者也认为,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主观幸福感较高。Weiss(1974)研究发现,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社会支持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2]。Kahn等(1980)指出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3]。张磊等(2004)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4]。从应付方式看,对于生活应激事件,例如,家庭成员患重病或亡故、失业、与同事或上级关系紧张等会因个人个性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看法、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有着一定的影响。Furnham等(2000)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自尊、应对能力、适应能力等对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5]。杨海荣等(2005)研究发现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各维度及心理健康总分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呈显著相关[6]。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坚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人格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而对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在国内来说还是空白,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由于在各方面条件都和城市有很大的差异,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怎样?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探讨农村中小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怎样提高当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先采用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四川省乐山市3个县,再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选取每个县的农村(学校位置位于农村)普通中学、小学各1所,共6所学校。参与调查教师236人,其小学3所,共计158人;中学3所,共计78人。全部被试年龄在19~50岁之间。收回有效问卷224份,回收率为94.9%。

1.2 研究工具和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研究工具包括4部分:①自编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表,包括人口学变量、环境变量等。②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的是Neugarten的生活满意度量指数A[7](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有“是”“否”“?”3个选项,每个项目的得分之和得到总分,LISIA得分从0(满意度最低)到20分(满意度最高),该量表量评分者一致性系数为0.78,显示有较高信效度。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量表[7]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总分为10个条目计分之和。该量表对128名大学生进行试测,2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R=0.92(P

1.3 资料处理 全部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基本情况 全部被试的生活满意度指数A的得分为0~18分,平均分为8.7366±3.96分,在性别上,男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女教师(F=8.528,P

2.2 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r=0.326,P

2.3 生活满意度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 生活满意度与应付方式的6种形式均有显著相关,其中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具有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有显著负相关。见表4。

2.4 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把生活满意度得分作为因变量,将社会支持的3个和应付方式的6个因子,共9个采用逐步法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5个,多元相关系数为0.462,联合解释的变异量为37.3%。其中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预测力最好,达到了21.4%,其后依次是自责的应付方式(9%)、客观支持(2.5%)、主观支持(2.2%)、退避的应付方式(1.3%)。见表5。

3 讨 论

3.1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现状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取样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得分(8.7366±3.96)在总体生活满意度上较其他群体低[11],男女教师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4,P

3.2 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从被试整体看,生活满意度与总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r=0.206,P

3.3 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被试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与应付方式的各维度均有显著的相关。与解决问题(r=0.462,P

3.4 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从逐步回归法分析可以看出,进入回归方程的5个变量依次为解决问题、自责、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退避。其中解决问题、主客观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是正向预测因素,而自责和退避的应付方式则是负向预测因素。生活满意度虽然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因素,但是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特质对他们怎样看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正如回归分析所示,作为环境变量的主、客观支持影响生活满意度,但是个人的应付方式,包括解决问题、自责同样对生活满意度有很大的预测力。这提示在关注农村教师宏观环境建设,保证他们的一些需要的同时,应该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事件的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一般生活满意度以及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幻想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中小学教师一般生活满意度与总体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有显著的相关,与应付方式的六个因子全部显著相关。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维度对调查被试的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最大,其次依次为自责的应付方式、客观支持、主观支持、退避的应付方式。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商洛市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非典时期一线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