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职业教育统筹城乡模式及启发

时间:2022-09-28 07:04:04

国外职业教育统筹城乡模式及启发

一、国外职教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模式剖析

1.美国的“乡村复兴”模式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美国对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始终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之后,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社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开始减少,在农村开始涌现大批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各类企业需要大批有技能的劳动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实践,美国终于探索出“乡村复兴”模式,以推进美国的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政策,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如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政府就颁布了与职业教育发展有关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明确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必须开展并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次,在城乡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上,综合高中和社区学院进行了有效协调。如美国的公立高中主要分为综合高中、地方职业学校(半工半读)和全日制职业高中,其中,综合高中占美国的公立高中总数的89%,地方职业学校(半工半读)和全日制职业高中占总数的11%。最后,重点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人、财、物等投入,改善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缩小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目前美国在城市与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上基本呈现一体化的协同发展趋势。

2.英国的“新城运动”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上。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一方面,英国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将农村按照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也就是所说的“新城运动”,极大改善了农村社会的面貌,为职业教育统筹城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实施了农村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提高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地位和办学水平。尤其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投入管理以及后期资质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应的国家干预政策,除运用法律制度和资金投入等常规干预手段外,还积极推行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认证的政策,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起覆盖英国全域以及涵盖所有职域的职业技术教育资质——普通国家职业资格,使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有所依据,不仅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效发挥了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

3.法国的“乡村新城”模式

在法国职业教育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实行了“乡村新城”的模式,主要特点是:首先,法国通过立法手段对产业布局进行了调整,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连贯性和有序性。如各城市中心禁止新型工业项目上马,针对已建工业项目,国家在补贴的基础上,鼓励向城市搬迁,建立专门的工业城区域。此举不仅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吸纳了当地农村职校毕业生就业,带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无形中缩小了城乡差距。其次,实施各种举措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法国着手整合教育资源,将农业中学并入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中来,不仅扩大了农村职教的办学规模,也进一步提高了办学实力。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职教的培训与就业制度,并为农村职教毕业生提供就业补贴和创业基金。三是鼓励各社会主体(主要为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农业个体户)参与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政府也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专项拨款,保障农村职业技术的顺利进行。

4.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所谓“双元制”模式,主要指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企业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其核心是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培养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一模式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受训者和培训者各自扮演双重角色。前者是指当个人在职业教育机构接受纯理论知识或简单的实验操作时扮演学生的角色,而当其进入企业进行实际作业操作时扮演学徒的角色;后者是指企业中优秀的技术人才和专家既是企业的员工,也是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二是“双重管理”机制。一方面,在管理体制上,虽然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都是职业教育的组织者,但企业所开展的职业培训主要由政府主管,受《职业教育法》约束,而职业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受各州所制定的《学校法》或《职业义务教育法》约束;另一方面,在教育经费方面,企业所开展的职业培训主要依赖企业自身的投入,而职业院校主要依赖政府的公共财政资助以及企业的捐赠。三是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学。一般而言,职业教育大多由政府主管,具体的教学则由各个职业院校开展,职业院校成为职业教育的唯一主体,但在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下,企业也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并且在职业教育的经费、设施、教学内容等方面都积极介入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

5.日本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20世纪中叶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对城乡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职业教育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是指通过有效整合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各自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努力培养适应企业所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新型合作职业教育发展模式。⑨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为:一是在教学资源上,企业向职业院校提供足够的资金、物质等资源,职业教育机构则为企业培养其需要的人才。具体来讲,在日本,大多数企业通过向职业教育机构输入充足的资金、设备和提供各类现场实习、实践机会,既促进了城乡职业教育机构的科研发展,也为职业教育机构的毕业生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师资配置方式上,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进行有效协作。在日本,职业教育机构的优秀教师往往兼任企业咨询委员,为企业排忧解难、建言献策,而企业中的部分优秀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往往兼任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直接为学生授课。这种师资配置方式既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也确保学生在能学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三是在课程设置上,职业教育机构课程设置以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为导向。在日本,职业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以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为依据,既有专业课程也有核心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职业教育对国外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借鉴

1.在发展城乡职业教育过程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城乡职业教育,一般都由县、乡(镇)一级政府主办,而且每个区域的职业教育模式也不同,即使城市和农村之间职业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条块式”的职业教育模式下,虽然我国的城乡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的背景下,要有效地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缩小城乡职业教育的差距,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通过积极引进诸如美国的“乡村复兴”模式、日本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职业教育模式,结合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出适合本地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模式,通过在城市和农村建立一批有特色的职业院校,从而改善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缩小或拉近城乡职业教育差距,在职业教育上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2.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城乡职业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如美国在1917年颁布的《史密斯—休斯法案》规定,在公立学校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德国在2005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规定,职业教育有四种主要的形式:职业准备教育、职业初级教育、职业进修教育和职业改行教育,企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由此可见,在我国,要推进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制定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为农村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统筹城的职业教育发展。

3.充足的资源供给是保证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条件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由各级政府对其进行资源供给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因此,无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各级政府都是职业教育发展资源最主要的供给主体。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本国职业教育的同时,不仅依赖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还充分利用市场优势,鼓励市场上的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运作方式是,企业向职业院校输入充足的资金、物资、设施等资源,而职业院校则输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发明,这种有效的“输入—输出”方式不仅保证了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使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满足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

4.职业教育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对称互惠的城乡一体化共生模式

城乡一体化的共生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共生组织模式与共生能量模式。一般而言,共生组织模式可分为点共生、间段共生、线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情形;共生能量模式可以分为相互依存关系、偏利共生关系、互惠互利共生关系等状态。在互惠互利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之间既坚持了各自的独特性,又保持了双向能量信息链接,从而实现了效用的双赢利益一体化,对称互惠的一体化共生模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状态,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大。与城市职业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仅仅局限在新型农民的培养上,缺乏自身特色,定位不明,教育手段落后。在城乡职业教育共生体系中存在的这种非对称性关系,导致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自我供给能力不足,效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改变城乡职业教育的这种非对称性,建立职业教育对称互惠的城乡一体化共生模式,最终实现两者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帕累托最优。

5.要加快职业教育统筹城乡发展共生机制的构建

城乡职业要以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统筹城乡发展共生机制的构建,这里所指的共生机制代表城乡职业教育单元在各自发展中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根据国外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经验,要实现城乡职教的共生,需要实现二者职教资源的共享,因此,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共生机制的构建应紧紧围绕资源共享来打造。

第一,搭建城乡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城乡职教资源的共享,必须建立在职教共生系统对称互利的情况下,实现职教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二者共生共荣。城乡职教资源的共享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从软件上看,有职教师资力量共享、职教信息共享、办学过程共享等;从硬件上看,有职教的办学硬件设施共享、资金投入共享等。首先,要科学合理地搭建城乡职教师资共享平台。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配置中,城乡职教教师资源的流动性较差,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快职教资源的配置的改革,打破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流动的障碍,将教师资源由学校独立所有制转变为行业所有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职教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在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缩小城乡和学校间的差距,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其次,要积极构筑城乡职教之间硬件共享平台。职业教育作为对实践性、情境性要求较强的教育门类,离不开外部硬件设施的支撑。然而,在我国各个管理区域内存在城乡职业院校设置林立化、专业设置重复化、教学设备利用低效化等问题。在硬件设备资源方面,城乡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共享平台,导致了职教资源的显性和隐性浪费,未能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发挥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的发展作用,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校际教学设备共享联盟,实现区域内城乡职教教学资源共享一体化,以发挥城乡职教资源的最大化效用。

第二,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一方面,将城乡职业教育投入列入法规,进行法制上的硬性规定,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地位。我国应积极学习国外将职业教育投入法制化的做法,根据自身情况对职业教育投入进行立法,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我国现存的《职业教育法》进行适当修正,提高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尤其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期,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倾斜,将城市反哺农村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城乡职教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职教人才培养的成本共摊机制。由于职业教育对实践性的要求较高,成本投入也相对较高,作为办学主体的政府面对庞大的财政开支,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领域实行的成本共摊的模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政府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以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必须加大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力度。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也要注意我国所处发展阶段、自身国情与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吸收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不断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发挥其在城乡统筹中的最大效用。

作者:谭璐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上一篇:旅游职教中兴趣教学管窥 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