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索与探究

时间:2022-09-28 05:39:50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索与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应用文写作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搞好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 探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应用文是指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用于人际交往、事务活动和公务处理等方面的文章体载。它具有实用性强、程式固定和使用范围广的特点,是人们交流思想、洽谈工作、实行政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应用文写作要求内容真实,格式规范,语言简明、准确,写作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因此,努力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应用文写作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如何使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真正从总体上提高学生应用写作水平?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积极的思索与探讨。

2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2.1创设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生动性

不少学生认为应用文单一、乏味,不想学,觉得懂一点就行了。他们从思想上就一直没有重视应用文写作,学习时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为了让学生专心于学习,教师首先就要注重讲课内容的新奇有趣。不但要切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根据应用文不同的写作要求及目的去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在情景中设置需要解决一些的问题,要求学生扮演社会角色,根据角色的特点来完成写作。这种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针对性的方式, 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比如说到会议纪录和会议纪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开一次班会,由学生做现场记录,然后整理成会议纪要与记录后给教师做即时点评。这种亲身经历,能使学生对自己写作的得与失有较深切的体会。讲到求职信时,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充当用人单位负责写招聘广告,另一组负责写求职信去应聘,其中被录用的人再写一份工作计划。在模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处理疑难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作出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解疑则会使学生受到鼓舞,感到振奋,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不断地存疑、解疑,学生就能从中不断领悟到所学内容的真谛。教师可以在教写合同时,先读一例合同,然后提出“这例合同有哪些不足之处”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过后,带着疑问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去寻找答案。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间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合拍。情感是人们心灵间沟通的纽带。教师若主动把纽带抛给学生,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学生抛来的纽带。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娓娓动听的话语,可以相当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把自己的整个身心完全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情境中。所以教师的美的语言、表情和动作,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学生也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听、去学、去思考,与教师很容易取得理想的协调,从而创造出一种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氛围和情景。

2.2教正文和教格式相结合,主要教正文

应用文在形式上的根本特点是“行款格式的惯用性、规定性”,这一点在教材也有相当多的阐述,要“紧扣题材”进行教学,必须顾及格式。然而,所有应用文都是用正文来传旨达意的。阅读应用文应该专注于解读其正文旨意,写作应用文应当全力构建其正文的形与神,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些人写应用文时,在格式上会出现差错,但更多的是写不好正文。其实,记住应用文的格式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写好正文。因此,教师应当以教正文的写作为重点。为了教学生写好应用文的正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各种应用文的“应注意的问题”及“写作要求”,而且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处理好正文写作中的两个关系。一个是执笔者和署名者的关系。除了一部分应用文(如自荐书、个人总结、书信等)外,相当多的应用文的署名者和作者都是不一致的。应用文的完成品,往往是别人“要我写”的产物,而不是“我要写”的结果。因此,在写作中,作者就应当根据“她”(或“他”)的审美标准,想“她”之所想,写“她”之所需,写出署名者想要的作品来。只有充分理解了应用文执笔者充当的这种角色关系, 学生真正的学会应用文正文写作才具有可能性。二是阅读者和写作者之间的关系。文艺作品的读者一般都具有普遍性,而应用文的读者却不一样,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或者是某几个更甚至是某一个特定的个人。这就决定了应用文的执笔者(本质上是署名者)与阅读者之间具有特殊的密切关系。如果应用文的正文要吸引或者获得阅读者,执笔者除了要“知己”,即熟悉署名者的一些相关的情况和意旨之外,还特别要熟悉特定阅读者的某些相关情况,洞察其接受心理,掌握其阅读的需求。这样写出的各类应用文的正文才有可能为阅读者可接受。

2.3说写结合,注重实践

首先,创造机会让学生说。书信、通知、请柬等那些学生较熟悉的应用文,仅仅由教师在课上讲解,效果不佳,但如果仅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又不能领会吸收到某些细节性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登台授课。适当的压力,能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认真准备。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因为从某些角度来说,写作的实质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语言生成行为。作为两种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口语与书面语在生成信息上的生成过程实际上是相同。同一种内容,用口语表达,往往是最活跃的、最富表达形式的。一般来说,在口语生成的信息的基础上,再经加工所产生的书面语的质量比较高。而且说的过程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达到表达与思维同步,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胆量、信心与勇气培养的思维和自我启发过程。这样,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 在动手写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将主题、结构和内容说一遍,听听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写出来。由于吸收了别人好的建议,写的时候,就会有更加成熟的思路, 构造出更加严谨的结构,使用上更恰当的语言。其次,鼓励学生多动手写,注重实践。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听和看得来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所掌握的会更牢固。这就说明了实践活动在理论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学与用相结合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不足,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加学习动力。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用现实生活所提供的素材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比如某学生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要给予该生严重警告的处分,根据这个内容,可以写一则校令,作为这种应用文体的写作练习。过后再与学校给出的校令做对比。对于实践的时间安排,笔者认为不要过于呆板。学生熟悉的文种,可选择在课前练习,教师讲完后再比照标准找问题;学生比较陌生的文种,则可选择课后结合生活素材练习。但不管是哪一类的实践,都须反复多次进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想要的预期效果。

3小结

总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巧与能力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减小应用文教学目前的实际地位和它应该占有位置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距,教师们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进行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尉天骄.现代应用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J].应用写作,2005(10):8.

[2] 段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1).

[3] 阮真才.应用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4).

上一篇:南通“世界冠军摇篮”业余训练现状研究 下一篇:5S管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