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举重运动员试举成功率的探讨

时间:2022-09-28 02:48:02

对提高举重运动员试举成功率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

1.选题依据:

在运动成绩水平高,参赛对手多,成绩水平相接近,成败得失关系明显,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举重比赛中,抓举和挺举比赛试举的高成功率是充分发挥运动成绩水平,战胜对手的制胜战术。凡是较好的发挥了成绩水平,战胜对手的比赛都是以高成功率获得成功的,凡是不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比赛都是因成功率低造成的。

2.1比赛结果及其影响

2.2试举成功率低是比赛发挥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2.2.1高试举成功率是现代举重比赛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稍加注意总结研究,均不难得出现代举重比赛中,只有获得高试举成功率,才能在强手如林紧张激烈的高水平比赛中获胜的论断。这是现代举重比赛的特点和要求。

2.2.2高试举成功率是充分发挥比赛水平的实践依据

现代举重比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均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凡是成功的比赛都是高成功率充分发挥水平的结果,凡是失利或失败的比赛均是成功率不高的结果。

2.3.3抓举挺举比赛中高试举成功率获胜的理论根据

在抓举、挺举比赛三次试举中竞技状态水平不断发展提高的有关规律,是第一次试举中竞技状态水平要低于本次比赛中所具有的预期的最高比赛实力水平,第二、第三次试举中才能达到本次比赛中应能达到的预期的最高或超最高破纪录的比赛实力水平。

2.3.提高试举成功率的有关对策

2.3.1.必须明确和掌握举重比赛中竞技状态水平的发展变化规律。

只有对比赛中三次试举竞技状态水平不断发展提高变化的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把三次试举,尤其是第一次试举的重量切实、果断、准确地要到符合运动员第一次试举中竞技状态实际水平,才能保证试举成功,才能保证提高试举成功率。

2.3.2.切实做好比赛实力水平的诊断

只有切实做好比赛实力水平高低的诊断,才能根据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比赛实力水平的高低,安排抓举、挺举各次试举的重量,这是获得高成功率的首要的根本的前提条件。诊断结果不准确,不可靠,不能反映运动员这次比赛中客观真实的比赛实力水平,就没有依据,就不可能安排好各次试举,尤其是第一次试举重量,不可能获得高试举成功率。

2.3.3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及第二、第三次试举重量。

上文论证到第一次试举的重量是在抓举和挺举第一次试举体内外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比赛竞技实力水平,它区别于第二次试举、第三次试举所能举起的重量,一般均低于第二次第三次试举的重量,低于比赛中所能达到的最高比赛实力水平。

2.3.4.比赛中技能能力的制胜作用

对于第一步提铃、预蹲制动等对整个抓举和上挺所起规定性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的关键动作,训练中就要狠狠地抓重点抓,比赛中更要重点观察,重点分析,重点指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分重点与非重点动作技术,乏乏的面面俱到的抓,或抓住非重点动作丢掉了重点动作,颠倒了因果关系,动作技术的指导必然针对性不强,盲目性很大,或"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提高比赛试举成功率的技术效果收效必然甚微。

2.3.5抓举和挺举比赛中战术要求有所不同

暂时少考虑,甚至不考虑抓举比赛中举起多少重量总成绩才能战胜对于的战术需要。挺举比赛中,则要在做好比赛实力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在保证第一次试举成功的基础上,根据战胜对手或冲击纪录的战术需要,第二次、第三次试举中就应发扬大胆拼搏,甚至不畏风险争取成功的精神选择确定试举重量。

2.3.6做好后场热身准备活动

举重抓举、挺举比赛各只有三次试举的机会,并且第一次试举的重量一般达到本次比赛所具有的最高比赛实力水平95%左右。因此登场比赛前运动员要在后场进行热身活动,把竞技能力水平活动到接近最高水平。另外,临场比赛中每两次试举之间应根据间隔时间的长短安排热身活动。

抓举比赛后。尤其是抓举比赛发挥较为满意,而忽视了及时进行挺举准备活动的情况,因而没有充分活动热身,导致挺举不顺,甚至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现。

2.3.7做好不可测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因此,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利于比赛顺利进行的意外问题,应根据以往比赛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出尽可能的预测和应对预案。如后场准备活动的试举和时间间隔在诸多选手增加试举次数或减少了试举次数,不符合本人预先估计和安排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安排;对手加重方案突变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应对;临场比赛中发现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与原诊断有较大的出入,如何选择更改试举重量和战术方案;运动员动作技术、心理素质可能出现哪些变化,采取何种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办法;运动员可能出现哪些运动性创伤,如何应对处理;竞争对手比赛中的状态可能有所变化,如何改变战术,战胜对手......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利于比赛顺利进行,不利于提高试举成功率的事件应尽可能作出缜密细致的分析、预测和估计,并作出具体应对处理的预案。

对于比赛中出现的出呼意料出乎常规的不利于比赛顺利进行的突发事件,首先要沉着冷静,及时地分析思考解决方法,第二切实根据运动员的比赛实力水平安排解决应对方法,切忌头脑发热,行为慌乱,甚至孤注一掷,采用不切合运动员比赛实力水平的有关处理方法。

2.3.8 切实贯彻执行"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由于每个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存在诸多不同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只有根据不同的具体特点和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预期的高试举成功率。下面我们就运动员之间与提高试举成功率有关的诸多特点和差异举例简要分析。

3.小结

提高试举成功率的具体对策是必须全面深刻认识举重比赛三次试举中竞技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变化规律和现代举重大赛中高成率的制胜作用等;切实做好比赛实力水平的诊断;选择好三次试举尤其是第一次试举的重量;深刻认识动作技术等技能能力在比赛条件下的制胜作用;掌握抓举和挺举比赛中的不同战术要求;安排好后场热身准备活动;做好不可测突发因素事件的应对预案;切实贯彻执行"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1]顾鸿泉等《论王海龙首夺全锦赛冠军的战略战术运用》《竞技举重与运动训练论文集》,长城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五届全国举重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2000年11月,青岛,原载《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2月,第三十八卷

顾鸿泉著《现代举重比赛试举重量的选择》《竞技举重与运动训练论文集》长城出版社,2005年7月,第四届全国举重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1998年10月,长沙

顾鸿泉著《析运动员竞技状态教练员诊断法》《竞技举重与运动训练论文集》长城出版社,2005年7月

《举重》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6月

郭廷栋《竞技举重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上一篇:提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兴趣的探析 下一篇:丹德林双球模型截面下椭圆的离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