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探究

时间:2022-09-28 09:44:21

化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探究

摘 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迁移的过程,能够实现迁移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迁移能力。这种迁移能力对一个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知识;迁移;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30-01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

知识迁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发现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只有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而一些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牵引学生的思维逐渐逼近目标,锻炼其思维方式,提高其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迁移能力、发展其思维和智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和网络化,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迁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知识而凭空产生。有的同学在学习中重视对知识的机械性、生硬性记忆,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和准备。如果没有对知识的透彻和贯通性理解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零散、支离破碎的知识堆积,难以发展成为迁移能力。只有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了,才能形成迁移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迁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好土壤。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展现化学知识结构中各知识间的交联点,内在联系点,突出知识结构,并根据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各章节中的知识,总结成网络。

三、重视知识迁移训练

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体现的。所谓培养能力就是让学生所学知识处于应用之中。做练习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迁移能力体现的过程。强化训练要注意讲究迁移训练层次:①模仿性训练,重点是突出材料的相似性、联系性,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②过度性训练,这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训练,是培养认知的可辨性、稳定性和清晰性,进一步巩固迁移能力;③创造性训练,就是走进生活,在未知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将所学迁移方法有意识地运用于生活,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迁移能力。

四、培养联想能力,进行知识类化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考,这是一种使概念相接近的能力,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对所学知识和以往经验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但在解决新问题时不能产生准确的联想,也同样无法进行迁移。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实验、图片、多媒体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使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回想起与之有关的旧有的知识经验,之后就是通过分析旧知识与新问题的相似点与相关处来解决问题。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在这个结构中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间接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五、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人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习迁移

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讲授某些新知识的过程中,尽管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提取和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从旧的知识中抽象出可以迁移的知识,并利用所构建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在已有知识与新授知识内容之间架起桥梁来降低学习难度,以及时唤醒、运用那些与新授知识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启发学生完成学习迁移,实现从直观性的概括过渡到抽象的概括,提高知识迁移的深度和广度。

上一篇:怎样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下一篇:中学体育课中安全问题不容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