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8 07:48:31

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然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类中小企业销售量急剧下降,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的情况频频发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再次加剧。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形成原因,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产业集群、建设信用体系等解决办法,借以支持中小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

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世界经济在经过重创后从谷底开始复苏的一段特殊时期,虽然有所回暖,但整体经济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低迷期。在这一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尤为凸显。

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约60%的经济总量,上缴近一半的税收,提供了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然而,从资金需求看,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蓝皮书2009》统计,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占到80%,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这会使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供应链断裂而出现发展困难,甚至倒闭的情况。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供需不匹配的现状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当资金提供方和需求方在信息完全公开的情况下,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双方最终能以较低的价格和较多的数量达到均衡。但是,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也就是一方拥有较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资金提供方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才能了解资金需求方真实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时,资金供给者会提高贷款成本;另外,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银行加大了风险管控的力度,使得贷款的条件更为苛刻。

(二)金融危机加剧了企业内源融资不足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自身积累的制约,导致企业无法通过前期利润和流动资产的变现来满足企业资金的需要。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企业出现了退货、货物堆积的现象,销售量大幅降低,使得企业无法通过销售产品来维持正常的运行,加剧了企业资金匮乏的状况。

(三)融资渠道狭窄阻塞企业的输血渠道

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贷款,但在银行贷款中,中小企业所获得的数额寥寥无几,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其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评估机构普遍调低企业的抵押物价值,进一步削减了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再次,我国资本市场的门槛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缺乏上市、发行债券的资质,所以很难从中获取资金。

(四)法律制度不健全、财政政策不完备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政策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管和支持,并遭受他人的歧视。中小企业有时为了获取短期利益而产生的偷税漏税、行贿受贿、制作假账等行为,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另外,各种苛捐杂税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优惠政策针对性不规范、资源分配不平衡,使之未能真正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总之,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难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同时也阻碍了银企之间的稳定合作,而财政政策不完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之道

(一)加强企业自身综合实力,提高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引进西方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构建学习型、知识型组织,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注重创新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质的提高。企业应当加强其财务制度的完善,硬化其财务约束,改变其会计核算不健全、数据不可信的现象。这样,不仅可以规范企业制度,可以合理利用折旧和留存收益来增加资本金,提高企业的自身实力,而且也吸引了外在投资者。

(二)创建产业集群,提高银行积极性

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面临着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局面。面对具有悠久历史、先进管理经验的国外企业,中小企业只有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才能减少资源的内耗,提高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产业集群所带来的群态融资能够提高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一方面,供应链中的企业信息比较容易获得,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成本;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化了企业对银行的违约情况。

(三)优化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在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金融部门也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高资产负债比例,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和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同时,要支持中小企业大胆组建担保基金和融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资金支持。再者,降低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支持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作,使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得以合理的运用。此外,中小企业也可以尝试寻求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

(四)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我国应不断完善各种服务配套设施,重点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扩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档案,发展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建立完善、独立的信用评级机制和评级机构,通过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五)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国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制定优惠的税收、投资等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向着环保型、节能型、创新型等国家大力支持的行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为保证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公平竞争,消除各类歧视现象和差别待遇,也必须加快法律制度的完善。(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满丽君.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出路[J].商场现代化,2010(28)

[2]李丽滢,马相红.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小型企业融资[J].商场现代化,2010(31)

[3]俞佳超,杜天娇.后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0(17)

上一篇:浅议BT业务模式和代建制模式融合 下一篇:雷军:看人胜于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