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方式对蔬菜价格上涨的影响

时间:2022-07-18 01:17:52

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方式对蔬菜价格上涨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北京市蔬菜流通中价格形成特点;说明北京市近年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系存在的垄断性和多环节,以及蔬菜零售环节和相关产业的缺陷;提出抑制蔬菜价格过快上涨的根本途径是拓宽批发环节的流通渠道,加快城市蔬菜零售网点建设,发展物流信息产业和扩大蔬菜直销。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蔬菜;价格

北京市蔬菜价格近年持续上涨,这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不少学者从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因素角度进行了研究,政府也采取了不少平抑菜价的措施,但其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蔬菜价格的形成与农产品流通方式密切相关。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这一体系对蔬菜市场的影响力非常强大,其内在的缺陷也正是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

一、北京市蔬菜流通中价格形成的特点

1.产地批发市场和经纪人控制进京蔬菜价格

北京市消费的绝大部分蔬菜是由周边省区供应的,产地蔬菜的流通环节包括经纪人、合作社和产地批发市场。经纪人是联系菜农和市场的第一座桥梁,产地蔬菜中70%以上是由经纪人运销的。经纪人在蔬菜流通中进行第一次加价,幅度约为收购价格的10%-15%,相当于菜农利润的20%-30%。很多地方,经纪人掌握着蔬菜定价权,挤压了菜农的收益空间。

合作社通过向农民提供销售服务参与蔬菜流通。为了维护农民的市场地位,合作社倾向提高蔬菜销售价格;但合作社不是流通主体,其对价格的提升能力也是有限的。在参与经营协作和开拓市场时,合作社有助于减少流通中间环节,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蔬菜的终端价格。

产地批发市场主要分布于北京市周边省区,承担着当地和南方蔬菜进京前的二次加工和集散,是产地蔬菜加价最高的环节。山东寿光物流园是进京蔬菜最大的产地批发市场,2012年蔬菜从地头到物流园的运销成本约每斤0.1元-0.15元,物流园从买卖双方收取合计3.3%的管理费,蔬菜仓库每个每年花费1万,蔬菜加工、包装成本约每斤0.4元-0.5元,销售蔬菜加价25%-30%。30吨大货车的运京单程费用约3000元,相当于蔬菜成本增加约20%。

2.销地批发市场垄断蔬菜批发

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分为一、二两级。新发地批发市场是北京市最大的一级批发市场,其交易量占一级批发市场的90%,全市蔬菜供应量的80%。新发地的蔬菜流通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储运和人工费,2012年管理费按交易额的2%收取,标准仓库费用每年约20万元,人工装卸、看菜费用每天约160元。批发商的利润因经销蔬菜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2012年大白菜为6%-10%,豆角为30%-40%,西红柿为40%-60%。由于运菜车辆不能进入五环路,新发地成为外阜蔬菜进京的最后一站,这等于切断了外阜蔬菜在京直销的途径。

岳各庄、大洋路、八里桥等8家批发市场是北京市的二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的流通成本主要有进货成本、运输费、摊位费和管理费、人工费用、水电和停车等杂费、税金等。2012年二级批发市场的摊位费约1500元-2500元,管理费约100元-200元,装卸费每吨约200元,以及数量不等的杂费、税金。二级批发市场主要从一级批发市场进货,少部分从产地进货,蔬菜销售价格要高于一级批发市场10%-30%。

3.蔬菜零售中的费用过高

超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是蔬菜零售的主要渠道。在超市中,多数从批发市场进货的蔬菜会加价80%以上,实行“农超对接”的蔬菜也会加价60%以上。超市菜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是超市多数位于繁华城区,场地、经营、人工、税收等基本运营成本很高,超市销售有进场费、促销费、堆头费、条码费等多种费用,超市蔬菜在食品安全、包装、品牌和规格标准方面也有严格要求。

农贸市场主要分布于郊区和农村,蔬菜加价幅度一般超过50%。农贸市场采用物业式管理,收取摊贩的摊位费、管理费、卫生费、过称费、水电费等杂费。2012年露天市场的摊位费约400-600元,固定摊位的摊位费约700-1200元,各种杂费合计约400-600元。摊贩除交市场的费用外,还要承担储运和人工费用,其中储运费包括进货出门费、运输车辆费、仓库费,合计每月约1000-1500元,人工费用约2000-3000元。

社区菜市场是主要城区的便民蔬菜销售点。除菜贩的人工费和利润外,销售成本主要是进菜和运输费用、摊位费和管理费、水电和其他杂费,其范围与农贸市场相似。社区地点的不同,菜贩的销售成本水平差异很大。由于销售量有限,社区菜市场的菜价较高,通常高于批发市场60%-100%。

4.本地蔬菜供应量不足

对外阜蔬菜供给的严重依赖是北京市菜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2011年北京市蔬菜产量为300万吨,自给率为28%;“十二五”时期末,北京市计划使蔬菜产量达到450万吨,自给率达到35%。北京市蔬菜生产的设施化、精品化决定了本地蔬菜的生产成本偏高。北京市未来种植蔬菜的70万亩面积中有35万亩属于设施农业,大棚建设成本超过每亩2万元。除南、北菜园外,东厢菜园的32万亩种植面积发展特色高端蔬菜。供给低价大陆菜的蔬菜基地分布在距京500公里以内的地区。本地蔬菜运输距离较近,便于直销。但本地蔬菜供应量不足,使流通成本优势并没有充分显现。

5.农产品流通相关产业发展落后

运输是影响蔬菜价格的最直接因素。北京市每天从事农产品运输的车辆有近3万辆,其中80%是外阜车辆,20%是市内车辆。外阜蔬菜运输车辆主要是大吨位货车,进京运输费用约每吨130元,其中油料费占50%。市内运输车辆主要是面包车,运输成本约占蔬菜零售加价的20%。运输效率低、运菜车辆无法进入城区、第三方物流落后、蔬菜运输损耗过高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运输成本。

北京市蔬菜仓储能力总体上只能满足需要的50%,零售环节仓储缺口更大。2012年北京市的农产品仓储容量约60万吨,全市有5-7天耐储蔬菜的动态储备能力。新发地有6万吨的低温库和6万吨的恒温库。超市和社区菜市场通常没有专门的蔬菜仓库,在产地则多为100吨以下农民自建自用的仓库。2012年北京市普通仓库的租金每天约0.4元-1.0元,冷藏库每天约2.8元-3.6元,零售菜贩租用的仓库价格各异。

北京市与蔬菜流通相关的信息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产地和零售两端的信息产业很不成熟。批发市场已经完成蔬菜流通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对价格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在产地,部分合作社、地方政府和蔬菜生产基地开始建设或利用他人网站进行产品推广。在零售环节,超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蔬菜经销网店多由经销商、配送公司、合作社建设,但网上交易功能还不强。

6.税费和调控政策的平抑菜价作用不大

北京市蔬菜流通的税费设计倾向于高费低税。蔬菜流通中的直接费用包括摊位费、进场费和管理费等,其中仅进场费累积就超过10%。2012年国家减免了蔬菜批发、零售中的增值税,2013年又减免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用地的土地税、房产税。目前,蔬菜流通中税收主要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商贩的所得税与管理费合并由市场代缴。高费低税刺激了增加流通环节和市场建设,对降低蔬菜终端价格没有多大帮助。

针对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北京市近年出台了大量调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农超对接”、蔬菜供需对接直销、建设公益化蔬菜零售网点、实施“菜篮子”工程、开辟“绿色通道”、降低交易税费、加强蔬菜储备和应急调控等。调控措施局部性地降低了流通成本约15%-30%,但没有改变蔬菜价格上涨的趋势。

二、流通体系对北京市蔬菜价格上涨所起的决定作用

北京市蔬菜价格形成特点表明,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系对蔬菜价格持续上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销两地批发市场,其间以公路车载运输相联系,形成了一个狭窄的流通通道。在产地,客商聚集、交易便利使蔬菜向产地批发市场聚集。在销地,禁止运菜车辆进入五环路,切断了外阜蔬菜进京直销的路径,迫使零售商进入产地批发市场。蔬菜销售发票、蔬菜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制约,也使蔬菜流通必须经由批发市场。

垄断经营使蔬菜流通环节增多、成本增加。蔬菜从菜农到最终消费者之间要经过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一级和二级批发市场、超市、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等中间环节。每个流通环节要发生摊位费、进门费、管理费等交易费用,运输、装卸、仓储、损耗等运销成本,以及经销商、菜贩的人工费和利润。每个环节的流通成本和牟利欲望,最终汇聚成了高菜价。

现行流通体系使蔬菜流通相关产业失去了发展动力,间接使流通过程效率降低。市区蔬菜运输由零售商、蔬菜团体消费者等承担,专业蔬菜运输产业无法形成。新建蔬菜仓库主要是批发市场的附属设施,专业仓库建设和仓储市场发展有相当困难。蔬菜生产和零售两端的信息缺乏,阻碍了网络销售等商务信息业的成长。

蔬菜流通过程形成了巨大利润,并转化为批发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经销商聚集度的增加,进一步强化了批发市场的强势地位。另一方面,菜农的定价权、市民的消费选择权进一步丧失,政府对蔬菜价格的干预也难于奏效,这使得北京市蔬菜价格只能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

三、改善流通方式以平抑蔬菜价格的政策建议

北京市蔬菜流通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可以实现蔬菜的集散、价格形成、市场管理等功能。平抑蔬菜价格不能试图破坏这一体系,而应着眼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批发市场的垄断经营是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增加批发市场数量可以有效抑制其对零售终端的垄断控制。适当限制新发地的规模,建立多个一级批发市场,形成环北京市的一级批发市场体系。增加二级批发市场的数量,扩大其经销权限,特别是其与外阜产地批发市场、外阜蔬菜生产基地的联系,减少对一级批发市场的依赖。

完善公益性城市蔬菜零售体系,减轻超市的蔬菜零售负担。增加蔬菜零售场店的数量,以实现对城市居民区的全面覆盖。政府通过新建、参股、收购等方式,对经营场所进行建设和控制,为零售终端的公益性经营创造条件。推行连锁化经营,采用统一采购、统一经营,减少经营成本。以零售场店为基础,促进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的进店经营。

大力发展蔬菜物流信息产业,有效提高蔬菜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应重点发展第三方蔬菜物流业,以提高运输能力、增加冷链运输、减少运输车辆。增加仓储设施,以减少蔬菜价格波动。发展产销两端的信息产业,为蔬菜网络销售和农商对接创造条件。

扩大直销规模是北京市蔬菜流通的重要方向。蔬菜生产基地可以通过与零售终端的对接合作、在城市开办专营店、直接向城市进行配送运输等方式直销。蔬菜直销能够摆脱批发市场的控制,减少流通过程的中间成本,降低终端销售价格。蔬菜直销扩大了消费者的价格选择,对平抑蔬菜整体价格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浅析 下一篇:一位首席执行官的融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