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政治课美感教育中的优势

时间:2022-09-28 06:17:57

多媒体在政治课美感教育中的优势

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美感教育呢?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直接凸现美的形象

美来源于形象直观。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教育的必由之路。在课件、投影、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通过多媒体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政治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能拓展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能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剖析美的结构

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展到理性剖析。分析美的结构是理解美感教育不断深化的表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剖析美感生成的主客体结构起着极重要的负载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在理性剖析层面上,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高阶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美感结构的分析能让同学们由被动的美的欣赏者发展为美的发现者和美的创造者,能深入地体会美的情致。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艺术品的历史背景,能拓宽同学们知识视野,强化理性分析,使智育和美育达到和谐统一。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阅读质量

李国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不仅能再现课文的情境,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这样,不用多讲,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设疑置问,就是要调动学生急于探究真实情况的迫切心情。

三、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电教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刻而准确理解阅读对象。如学习《海底世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学生关于海底的知识。

四、利用电教媒体开拓学生思维,启发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而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尤其是创造想象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如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观察时往往笼统不精确。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中的优势 下一篇:有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