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文”遭遇了“无话可说”

时间:2022-09-28 06:03:46

当“作文”遭遇了“无话可说”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但大多学生在作文时都遭遇了“无话可说”的境地,这需要教师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丰富学生的知识,指导表达技巧,才能解决这种境况。

关键词:作文 打开 储备 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19-01

作文是学生知识经验、情感和文字表达的综合结果,是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在实际写作中很多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写作就走到了悬崖边。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学生写作时“没话可说”,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则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思路。

1 学生“有话不愿说”,教师就要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初中学生已经对外界产生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成长中的困惑,涉及自身内心世界的话题,大多心中有许多感受有话要说,一般也不太愿意像小学生那样在作文中说出来。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忽视作文,认为与其耗在阅读提高作文上下功夫,还不如做几道难数学题得分快,于是疲于埋头苦读,没有时间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水平不好的同学怕写作文,一方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怕老师的批评,怕作文成后进作文的典型,更怕老师点评自己的心里话,遭受别人的嘲笑。这些因素使学生作文怕说话,说真话,有话不愿说。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课外练笔,写日记、周记、心得、片段等,把生活中的困惑与感想记录下来,不要只局限于课堂内的作文训练。并且告诉学生应把写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精神成长方式,自己记录自己欣赏。在寒假和暑假中,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假期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读书与观赏影视作品的感受等。教师看到涉及学生内心的感受,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学生就没有顾虑,自然也就愿意打开话匣子说话了。

笔者从学生“周记”中发现,以下东西写得最好:父母艰辛的劳作、家庭简朴的生活、同乡无私的帮助,学习的甘苦、顽强的进取、亲情的美好、友谊的纯真……无不浸透着孩子们深沉的情感和话语权的欲求。教师在改作文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精当的描写,一段感人的话语,都要给予鼓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因为你的每一字的鼓励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2 学生感觉“没什么内容可说”,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往往会有种种限制,让学生觉得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写,再加上初中学生大多读书少、知识储备少,对于生活观察不细、感悟少,导致越来越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知识积累和生活的体验。

2.1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考

叶圣陶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1]”。生活就是文章的本源,文章是生活的真实,不是点缀和装饰。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走入学生的生活,展现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才有内容可说。如果远离他们的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来源,学生自然就无话可说了。

一棵竹子,一朵红花,一只小狗,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模糊的身影,都可能引发人的感触,成为写作的切入点。朱自清《背影》中催人泪下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永恒画面则来自一次平常的车站送别;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把黄土高原背景下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的描写渲染而成的……,这些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一天静夜的星空,能读出缠绵的诗意;一泓轻漾的春水,能品出空灵的画魂;一节傲然挺立的竹枝,能悟出铮铮的风骨;一枝随风摇摆的杨柳,能引发幽深的思念……

学会观察生活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现代学校管理一般很严格,学生学习时间也很紧,但语文教师应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观察自己的生活世界:友谊、欢乐、苦恼、自由、激情、疑惑、合作、冲突、苦读、家庭、朋友、同学……,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知识世界!

2.2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汲取写作的素材

广泛的阅读可以弥补初中学生生活的不足。《少年科学》《中学生学阅读》、《读者》、《报刊文摘》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利用假期可以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外国名著等名篇经典之作,这些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自己的艺术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阅读课外文本不仅要学习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借鉴别人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阅读要搞摘抄、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的心得、认识。读《西游记》可以评价人物的个性,读《伊索寓言》要写出自己对寓言的赏析和感受,对《中学生阅读》中的好文段要摘抄、感悟,读李若微的《我的空中楼阁》,在欣赏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的同时,更应与作家那颗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和诗意的心灵碰撞。

2.3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作文导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个好等因素各不相同,他们的生活体验也不一样。作文后进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作文涉及到他们所喜爱的领域,他们也能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的表达。有的同学喜欢写家乡和家庭题材的文章,因为他最了解,最有感触;有的喜欢写父母题材的文章,因为给他影响最大,感受最深;有的擅长写景色,因为他对初夏秋冬四季观察细致……。这些题材就是自己所喜爱的生活,它就是写作的资源库。笔者在学生入学初让学生写《我》,就涌现出许多展示自己个性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

3 学生“有话不会说”,要教会其说话的技巧

一个好的题材,到了一些学生的笔下,如果不知如何表达,脑子里即使有许多话,但觉得“无话可说”,不知怎样说,既使说出来也会成为枯燥无味的垃圾文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打通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隔阂,实现读写结合,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能够表达,学会谋篇布局、组织材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即详细说还是简略说。这些问题具体落实到作文中就是如何构筑全篇、如何恰当叙述议论等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等问题.如综合训练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有关土地的故事或长辈们对土地的感受来表达主题,细写对土地热爱的动作,以动作传情,在叙述中加入议论、抒情,升华文章的主题。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块。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作文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话表达出来,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世界表达的中介,成为描写世界、展示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服务器并发能力 下一篇:静静地等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