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28 05:33:38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摘要:自身免疫性荨麻疹(AU)是慢性荨麻疹(CU)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血液内存在具有刺激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而导致的荨麻疹。AU的发病与HLA-DRB1*04(DR4)和其等位基因HLA-DQ8(DQB1*0302)、抗IgE与IgE受体(FcεRI)的自身抗体以及Th细胞等因素相关,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活性检测及器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检测。

关键词:荨麻疹;自身免疫;病因;治疗;现状

慢性荨麻疹指皮肤反复出现一过性(不超过24h)的风团伴瘙痒,病程超过6w以上。自身免疫性荨麻疹(Autoimmune urticaria AU)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功能性自身抗体通过与高亲和性IgE受体(FcεRI)交联,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的荨麻疹[1]。现就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多数急性荨麻疹可找到病因,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则很难确定。目前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与炎症介质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1.1免疫学因素

1.1.1抗IgE与IgE受体的自身抗体 Grattan等发现部分CU患者皮内注射自体血清,可引起速发型红斑-风团反应,与自然发生的荨麻疹皮疹相似。一些研究表明50%CIU患者血清中存在抗-FcεRI功能性自身抗体,大约只有10%CIU患者血清中存在抗-IgE自身抗体[2]。此外,研究表明在ASST试验阳性患者血清中,IgG1、IgG3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而IgG2水而增高[3],推测与CU患者Th1细胞反映占优势,产生IFN一γ,进而促进抗-FcεRI自身抗体IgG2高表达,而IgG1、IgG3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消耗有关。

1.1.2 Th免疫细胞 有研究发现[4],淋巴细胞p21ras信号传导通路存在异常调节,使淋巴细胞的分化异常、功能异常,产生了自身免疫反应。目前普遍认为,在CIU的发病机制中,Th0细胞、Th1/Th2细胞共同起主要作用[5]。Caproni等[6]研究发现CIU的早期反应以Th2为主,晚期以Th1为主。研究发现[7],在变态反应中,Th2细胞能促进B细胞产生IgE,也可以通过产生IL-4、5、13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引起变态反应。研究发现[8]CIU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数量减少,风团内也没有嗜碱粒细胞聚集。推测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减少是源于皮损中嗜碱粒细胞的脱颗粒或细胞破坏,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数量和荨麻疹严重程度具有负相关性,提示疾病发作时,血液中的嗜碱粒细胞补充到风团损害中。

1.2遗传因素 最近的研究显示慢性寻麻疹在其直系亲属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9]。O'Donnell等人研究显示,AU患者HLA-DRB1*04(DR4)和其等位基因HLA-DQ8(DQB1*0302)较正常健康对照组出现的频率要高。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携带HLA-DRB1*04(DR4)基因的患者组胺释放的活性增强,而且在自体皮肤血清试验(ASST)阳性以及血清中无组胺释放的患者中,其组胺释放活性的增强更加显著[10]。目前的研究表明,在抗原致敏过程中,某种HLA-Ⅱ类等位基因可能是AU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11]。

2 临床特征与诊断

目前诊断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金标准是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功能性释放测定法,实际上,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临床机构是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来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经行早期诊断。

2.1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活性检测:取健康供体的嗜碱性粒细胞,加入AU患者的血清中培养,检测组胺的释放量。由于从不同个体提取的嗜碱性粒细胞的免疫反应性具有个体差异,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提取嗜碱性粒细胞过程复杂繁琐,很难广泛推广,所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2.2血清自身抗体检测 应用ELISA或免疫印记法检测AU患者血清,常可检测到抗-IgE或抗-FcεRI的自身抗体,以及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如甲状腺特异性自身抗体、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或抗内皮细胞抗体等。

3 治疗进展

3.1一般治疗避免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如过热、压力、酒精、阿片制剂、非甾体抗炎药以及食物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包括食品添加剂、水杨酸、以及含有芳香族物质的番茄、白酒和草药等。

3.2药物治疗包括连续的3个阶段。开始使用一线治疗药物(抗组织胺药物),特殊情况下可使用二线药物(包括急性期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用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患者可给予免疫调节的三线治疗。免疫治疗包括:血浆置换、 -干扰素、环孢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s)和Omalizumab单抗(重组人体单克隆IgE阻滞性抗体)[12]等。

4 展望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在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上都有其特殊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该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尽管目前对于它的研究还不透彻,但是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发展,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研制出有效的针对抗IgE的自身抗体的抗体以利更有效的治疗自身免疫性荨麻疹[13]。

参考文献:

[1]刘玲玲,朱学骏,姜薇,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6):306-308.

[2]Donald A Dibbern,Jr,Stephen C,et al.Urticaria and angioedema:an overview[J].Immunol Allergy Clin North Am,2004,24(2):141-162.

上一篇:《挪威的森林》 两个译本的翻译特色比较 下一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掘语言训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