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规模扩大下的高校图书馆分馆建设

时间:2022-09-28 03:59:38

关注教育规模扩大下的高校图书馆分馆建设

【摘 要】图书馆分馆制起于西方,由公共图书馆扩展为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模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院校图书馆设立分馆成为一种时代趋势,分析高校图书馆分馆建设的起因和建设要素,以及明确分馆的任务和主要功能,完善图书馆建设,更好地教学服务。

【关键词】院校图书馆;分馆制;图书馆建设

一、高校图书馆实行分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合并和扩建使高校由原有的单一校区扩展为多个校区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学校,校区面积不断扩大,通常分布也较为分散,往往一个在市区,另一个在郊区。如云南师范大学,校区占地面积333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40余个科研机构,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10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0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8000余人,图书资料320余万册。本部在昆明市五华区虹山建设路,主校区则在呈贡县。其下的独立学院师大商学院,当前在校学生接近16000人,校园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主校区海源校区位于昆明市高新科技开发区商院路,新校区杨林校区则位于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职教园区。校区与校区之间距离较为遥远,必须乘车往返。

这种由地域原因所造成的相互联系问题,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辅部门,是各校区之间无法相对独立的部分之一,为了服务教学,满足师生需求,每个校区都需要设立图书馆。但如何对馆藏资源合理调配,相互流通,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必须进行统一管理。在各个校区的图书馆群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图书馆称之为总馆,其他在行政、人事等方面隶属于总馆的图书馆则称之为分馆。

二、高校图书馆分馆建设的各个要素

(一)馆舍

在高校不断大规模扩招的影响下,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学生人数的成倍增长,相当部分高校教学资源告急,尤其是作为教学和科研重要阵地的图书馆更是面临着严峻考验。由于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扩建迫于学生人数的压力而设立,主要是为了方便分校区的读者借阅参考利用,因此馆舍规模相对总馆来说较小,阅读环境相对较差,相应地文献馆藏量也会少很多。

对于图书馆人来说,图书馆的设置如组配分类法一般,可近似看成积木的拆分组合,无论位置如何变化,本质功能不变。但对读者而言,熟悉的环境有助其提高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做为同一学校的两个馆,在内部环境建设时,应实行内部环境近似性原则,尽量的在整体风格设计上保持一致,以消除读者尤其是初次使用读者的陌生感。同时无论哪个馆,都应该在最明显的地方设置本馆导游图及各部门指示图,以帮助读者更方便的使用两个图书馆及资源。

而随着新校区的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已经或者计划兴建的新校区图书馆,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往往超过原有的老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使用的图书馆大楼约7100平方米,杨林校区没有专属的图书馆大楼,只有教学楼中附属设置的两个图书室,约为1500平方米。但随着正在动工修建的图书馆完成,未来的杨林校区分馆将会超过分馆的面积,相应配套施舍也会更加符合现代化信息服务的要求。

(二)馆藏

馆藏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物质基础,馆藏结构是否与读者需求相吻合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的效果。高校图书馆的所有电子资源均由总馆统一购买和维护,读者只要通过图书馆门户的认证系统,登录校园网都可以免费查询与下载,分馆与总馆的差异主要在纸本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利用。

分馆的文献收藏相对于总馆,更加强调“精”、“专”、“新”,文献收藏要有精品意识,注重对经典的工具书与基础文献的典藏,注重所服务校区的学科设置,强调专业特色,以“用”为主,不断更新,确保最新的文献资源能够及时上架。

有效利用有限的书架、空间为读者合理配置其最为需要的馆藏资源,分馆应定期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实际馆藏的各种类型图书的利用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类文献的利用率与馆藏结构之间的矛盾与差距,找出读者文献需求的特点,不断调整馆藏比例与结构,提高馆藏质量,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利用滞架时限法重点了解分馆图书的滞架时间,掌握分馆图书运行情况,以便对图书的实际需求与复本量进行合理配置,对图书的更新频度进行合理设定。

在商学院杨林校区的实际借阅中,读者对对文学类书籍的需求最高,其次是专业课程教材与辅导书,再次是经济、艺术、计算机与历史类书籍,随着新学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老师为学生列出专门书单,文学类书籍中的名著借阅量明显提高。而与本校开设专业无太多联系的书籍却是零借阅率,长期滞留在书架无人问津。既表现出学生本身的消遣兴趣,也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教育需求的变化。

(三)馆员

信息时代,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不仅仅是借还书、普通阅览和自习,而是期望能有效地获取资源、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挖掘等来辅助他们学习、教学和科研等深层次服务,因此,熟悉图书馆资源,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并能灵活结合读者的学科专业背景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目标,而要实现这一职能与目标,就需要有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不仅要精通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广博的多学科知识,以及对文献提取、检索和综合能力。由于分校区一般地处偏远,总馆和分馆存在自身软硬件环境建设、区域、人员、面向读者等方面的差异,分馆的人员配置较为吃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制定合理的机制来推动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最终达到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的目的。

(四)管理

图书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分馆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馆在工作上要服从总馆的管理和分配,日常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及图书馆各部门对外开放时间上以总馆为标准。另一方面,分馆也有相对独立性,有自主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总馆对于分馆有知情权但不强制干涉分馆的内部事务。分馆建设是在一个长时间内与总馆不断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这个过程也是分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三、图书馆分馆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功能

(一)服务是根本

“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存在的社会价值,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让读者满意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目标。高校图书馆总馆与分馆建设模式无疑会给广大师生带来便利的服务与有效的信息资源提供。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总分馆制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总馆与分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基于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这一理念,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整体化,消除分校区建立造成地理位置上的分离,所带来的读者利用图书馆时存在的空间障碍。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总馆与分馆有组织的协作机制来实现其规模效益,以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主要功能

图书馆内部工作,如决策管理、分类编目等,主要由总馆承担,分馆则注重对外开放的读者服务工作。

总馆和分馆具有相同管理理念、相同服务理念,在文献馆藏、人员结构、读者类型等方面进行科学的一体化操作、一体化管理。实现联合采编、一卡通用、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及借阅一体化,一个分馆一个借还服务窗口,同时具备外借、阅览、检索、资料回溯等诸多综合功能,读者只要进入一个校区分馆便能基本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服务。

四、结语

图书馆的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21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的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将向学科专业化、课题化、个性化发展,整合和优化图书馆学科分馆,形成了以总馆为中心,多个学科分馆为辐射点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最大、最宽松的学习环境。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

当前,和谐理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总馆与分馆的建设也应以人文管理和和谐理念为指导,充分了解师生实际需求,结合图书馆资源配置和分享状况. 推动师生需求资源与图书馆现有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树立“大图书馆”理念,坚持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文献资源共享程度,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效用,完善图书馆分馆制度,保障总馆与分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丽斌,李娜,魏然.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产生及其在国内的实践――以河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94-95.

[2] 郑丽君.我国高校图书馆分馆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11):77-78.

[3] 石建华.浅谈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03-204.

[4] 雷德蓉.总分馆模式下高校分馆的藏书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2(3):45-47.

[5] 袁晶.高校图书馆学科分馆制管理下的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思考――以广西中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44-45.

上一篇:高职审计实务课程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调研... 下一篇: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