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材中“两个”问题探析

时间:2022-09-28 03:51:49

统计学教材中“两个”问题探析

摘要:动态数列和统计指数是统计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统计学教材中对“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问题的计算方法和指数体系中“因素”排列顺序欠妥。凡是由一个时期数列(分子)和一个时点数列(分母)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后续的“和”的计算问题,都要用“期的个数”乘上“期平均”进行计算;讲授指数分析中的“两因素综合指数编制”时,向学生灌输“先有数量,后有质量”的观念。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具体性;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因素顺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77

1“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问题的计算方法

1.1目前统计教材中“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计算的两种方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都开设《统计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时间序列分析”(或称“动态数列分析”)是《统计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而“时间序列水平分析”又是“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章节。“时间序列水平分析”中“平均发展水平”的延续内容“一段时间的发展水平”,如“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存在两种计算方法。

现以表1为例,说明目前统计教材中“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2对两种计算方法的评价

用经济性、具体性、可比性三个标准进行评价。

方法①既具有经济意义,还符合“统计”的具体性和可比性原则。

“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在经济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即1符合月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概念,具有经济意义。

可比性是计算相对指标的最重要条件。所谓可比性,主要指对比的两个指标(即分子与分母),在总体范围及指标口径上要求一致或者相适应。在@里,和都包含有“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的特指,在总体的时间范围上相一致,因此,和具有可比性。

再从具体性方面考察。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关系,这是它与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数学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可以撇开所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而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则必须紧密联系被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在本例中,我们研究的是“劳动生产率”这个具体问题,和不能人为的拆分,即1是一个整体。换句话说,在计算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时,月份个数(n)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它只能在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之前,即“3×”或者在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之后,即“×3”。因此,方法①还符合“统计”的具体性特点。

方法②虽然符合“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具有经济意义,但违背了“统计”的具体性和可比性原则。

“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的3倍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相比,即31(∑a1),即使符合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也不具有可比性和具体性原则。

这是因为“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的3倍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时间的长度相一致,不具有可比性;月份个数与组合为一个整体,或者月份个数与组合为一个整体,也不符合具体性原则。

如果方法②成立的话,岂不是还有下面第三个计算公式:

c=113其公式推导过程是:c=3×=3×1=113

1.3与“‘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有“第一季度”,就有“上半年”和“全年”;从指标上看,有“劳动生产率”,就有“资产净利率”和“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

以表2为例,计算某连锁店2015年下半年商品流转次数。

2指数体系中“因素”的排列顺序

2.1因素分析是指数体系的作用之一

在经济分析中,一个指数通常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实践中往往需要将多个指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指数体系。狭义的指数体系仅指几个指数之间在一定的经济联系基础上所结成的较为严密的数量关系式。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总值指数等于若干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例如: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原材料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数×单位原材料价格指数

因素分析即分析现象的总变动中各有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是指数体系的作用之一。对现象的总量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建立指数体系来进行因素分析则具有直观、明显的经济意义,因而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根据总量变动分解得到的因素多少不同,可以采用两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

2.2目前统计教材中,“因素”的两种顺序

以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为例,目前统计教材中,“因素”有两种顺序。

参考文献

[1]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J].前沿科学(季刊),2008,(02).

[2]季梅.关于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区别[J].课程教育研究(旬刊),2019,(09).

[3]袁卫,庞皓等.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李洁明,祁新娥.统计学原理(第六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国贸学生技能需求和就业倾向 下一篇:财政支持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