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外合作发展战略探究

时间:2022-09-28 03:48:22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外合作发展战略探究

【摘要】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大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关键环节,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导致优质医疗资源十分短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新医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资医院、民营医院也加入医疗服务队伍,为顺应局势,有效解决医疗资源与群众医疗健康需求之间的问题,公立医院要积极采取对外合作发展战略,加强自身服务能力,稳固市场地位。笔者在本文中针对公立医院如何有效实施对外合作发展战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对外合作;发展战略

引言

医疗改革的深化发展促使公立医院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显著增强,但依据国家新医改政策,国家鼓励国外资本、社会积极参与国内的医疗事业,如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等。这对公立医院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何利用自身的品牌、技术优势开展对外合作,以提高自身的医疗、科研、教学,扩大品牌效应,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达到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的期望值是我国公立医院需要缜密思考、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发展对外合作战略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

新医改背景下,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已经形成,医疗环境、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市场已存在巨大的博弈较量,传统公立医院面临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淘汰自然法则,必然需要适度开展对外合作,以在竞争中求发展,实现公平、效益。

(二)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

新医改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之地方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医疗卫生政策对地方的倾斜,基层医院报销比例较大,很多常见疾病在基层医院就诊比例大于一二线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而病情严重、疑难复杂的病种成为大型公立医院主要救治病种,这无疑是对公立医院自身发展提出了挑战,开展对外合作,提高医疗技术是公立医院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唯一有效出路。

二、公立医院对外合作现状

目前国内有15家大中型医疗机构开展对外合作,其中有10家公立医院是以人员培训、技术培训为主要对外形式,如大型国家级专科医院对地方三甲医院,大型公立医院对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技术、人员培训等,目的是带动地方医院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水平的要求。建立区域性合作为主的医联体或者医疗集团主要有南京鼓楼集团、上海瑞金集团2家。在公立医院的对外合作中,主要是以技术、管理和品牌合作为主,很少以资金作为合作纽带。在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将大力加强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和标准化建设,这必然增大大型国家级专科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各方面指导,同时还会不断增加二三级公立医院之间的交流合作。

然而,公立医院对外合作发展现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相关政策依据模糊,没有具体化,医院对外投资收到限制,治理结构不科学,缺乏对外合作项目专才,规范性管理不到位,风险意识薄弱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极不利于公立医院开展对外合作发展战略,严重损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三、公立医院开展对外合作发展的有效战略

(一)宏观层面完善对外合作发展的管理工作

公立医院从宏观层面完善对外合作发展管理工作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即医院要在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前提下,精心规划对外合作发展的布局、规模、性质、标准、速度以及投入产出等,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二)充分了解医疗政策法规,争取获得政府支持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开展对外合作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医疗政策法规,关注医改新动向,尤其是合作项目当地的医疗政策和政府对项目的支持程度等。因为合作项目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当地政府微观管理政策支持下才能取得成功,而脱离了当地政府支持,公立医院对外合作项目将难以开展。

(三)制定对外合作的管理工作规范

公立医院制定对外合作管理工作规范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的工作体系。即从工作流程、组织机构、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提高合作双方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1.制定合作方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

公立医院设置合作方准入条件时可分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会其他资本等类别,设定准入标准要包括合作方的医疗设施条件、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学科优势、连续三年以来的负债、盈利状况、管理理念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设定考核标准坚持科学化、数据化实施理念,重点考核合作医院的科研能力、学科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地群众就医的方便性等,有效建立综合考核标准,完善监督考核体系。

2.增强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

(1)评估合作项目的医疗风险因素

合作项目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主要源于医疗对象的特异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发、疾病的复杂性等因素,有效识别医疗风险,对合作项目的医疗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评估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对于高风险的医疗活动,合作双方必须设定严格的管理程序和诊疗规范,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

(2)制定规范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良好的医疗质量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对外可产生吸引力,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还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防范医疗风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预防。制定和严守医疗操作流程;对可预测的医疗风险果断采取处理措施,选择合适的规避方案;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不确定因素引起的不可控医疗风险,如新的医疗技术或者器械引起的医疗风险,管理人员要有风险预先识别意识,同时做好风险后续处理工作。二是建立项目医疗风险基金。建立医疗风险基金可以转移责任事故外的医疗风险,营造宽松的医疗环境。

(四)加强对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论证

一是要反复论证合作方所在的医疗政策环境,包括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度,所在地的区域卫生规划、土地的使用方式、医保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二是充分调研合作项目所在地的医疗市场环境,如自然环境、群众的就医习惯、当地的高发病和多发病、发展规划、效率指标等;三是论证合作项目预期的风险和收益。四是要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的治理机构,以增强合作双方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客户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外合作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且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因此,公立医院必须在随时关注国家政策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对外合作新战略,提高实践操作层面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伟.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D].吉林大学.2016

[2]陈健伟.安徽省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盈利与偿债能力评价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3]贺湘焱.新医改背景下克拉玛依市公立医院运行效果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

上一篇: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分析 下一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