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时间:2022-02-24 03:06:20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校教育之中,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优势实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成为高校教育中亟需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合新媒体特征,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客观论述,并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了探析,希冀能够为创新教育理念、繁荣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引言

新媒体技术是以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为依托,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其与传统媒体相比,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与便捷性上都有了显著进步,成为了吸引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原因所在。这一现象也为在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带来了机遇。因此,如何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实现对于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创新,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发展的必然,又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唯有有效应对,才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创新性。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包括在此基础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新媒体视域下,各种信息自由传播,其中难免会充斥着一些低俗、落后的负面信息,如挑战道德底线的“优衣库事件”,给大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多元化价值观念与不同意识形态在新媒体中的广泛传播,无不干扰着大学生对生活方式与理想追求的判断,无形中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压力。

另外,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也冲击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虚拟环境里,学生都是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交流,因为缺乏有效监督与道德约束,往往使得学生在交流之中百无禁忌,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与无法真正的去判断真伪,甚至与现实世界相脱节,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作为思政教育主体的高校,在改革创新的步伐上却并没有赶得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频率。

二、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的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加自由与开放的便利渠道。

首先,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有针对性地实现师生间的直接交流,这是教学方式的进步。其次,创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时空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区域的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实现对某一论点的直接交流和讨论。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收看视频、音频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第三,新媒体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有利于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区分的加以借鉴,提高教学吸引力,又有利于学生自身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自身,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新媒体技术使得师生双方地位在交往过程中趋于平等,有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从而为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想法,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提供良好契机。

三、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新媒体时代,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的创新,既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又要掌握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真正使新媒体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努力。

(一)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念的与时俱进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广大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清教育形势,以平等的姿态融入思政课堂的工教学中。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如建立QQ群、微信群的方式为班级学生搭建公众交流平台,在做好正面教育引导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们思想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学生政治品德水平。除此之外,要鼓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领新媒体阵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舆论主流思想,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洗礼,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首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做到与新媒体发展的与时俱进。具体而言,要通过学习提升自身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掌握能力,能够在新媒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熟悉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规律又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其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做好服务管理,形成领导团队。要充分整合高校各类教育资源,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作用,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为广大高校大学生发展成长提供服务。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信息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要特别重视对高校大学生自身媒体素养的塑造。首先,作为大学生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来应对变化着的外部环境,要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辩证的看待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信息,达到真正了解新媒体、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设立相关课程来推动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养成。实践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知名专家讲座或亲身参与的方式,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真知,在调查中认识社情国情,在锻炼中增长才干。另外,大学生自身应具备积极引导思想舆论的动机,让参与者在交流中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从而为优化新媒体环境贡献力量。

(四)主动发挥新媒体优势

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备传播迅速、形式多样以及辐射深远等优势。只有做到优势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政教育服务。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中,一方面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能够理解将新媒体思想纳入思政教育工作是时展的必然,并在行动上重视起来,研究探讨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立足于传统,实现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完善计划、综合考量,实现工作方法上的优化,切实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郑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2630

[2]张水莲,张飞.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契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05):146448

[3]马双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学理论,2015(03):262263

上一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外合作发展战略探究 下一篇: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