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品质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09-28 03:46:59

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品质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心理健康品质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心理 健康 品质 培养 途径 方法

前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都不难发现,学生在不同阶段接受教育过程中,都存在明显差异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个性心理品质不健全,心理素质太差,尤其是本世纪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缺乏亲情的关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这些心理现象: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差、垂头丧气、萎靡不振。甚至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自私霸道、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不与人合作、沉默忧郁、甚至有自杀倾向。所以、本文主要叙述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品质的途径与方法,提出初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传授知识、开发智力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事,也能得到良的心理健康品质教育。

一、途径与方法

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志向宏伟、意志坚定、情绪乐观、为人豁达、办事认真-----等。那么,要培养好学生的良好心理健康品质,就必须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健康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当然在培养心理健康品质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的授业者的行为,而是一个教育集体的任务,要做到承上启下,一如既往。这样培养的基础牢靠,长远结实,经得起风吹浪打。所以,要培养学生个人良好心理健康品质,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场所、平台和路经。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良好场所

在课堂上,不论是什么课程的教师,都应该根据自己所授的不同学科,结合课程的的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进行很好的引导和启发。例如:理科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算、订正错题、演示实验-----等等。文科教师可以让学生领读单词、领读课文、定时的演讲,正反问题的辩论赛-----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

2、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良好平台

社会这个大舞台,是锻炼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很好平台。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范围小,接触的人和事都很单一。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教师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去体验人际交往、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碰撞,去感受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同人文气息。例如:在体验教育活动中,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组织学生参加维护交通法规的志愿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去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帮助老人整理内务,从中感受到关爱老人、孝顺老人的传统美德。体验到人间要有关爱之心,随时奉献自己的爱心。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去(春游、夏令营、秋游),在露营的活动中,培养他(她)们的独立能力、协作能力、互助能力、沟通能力。采取这种活动方式,既克服了学生在家养成的一种依赖心理、孤僻性格、不合群的个性,又提高了他(她)们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在良好品质形成的过程中,从实践环节使学生学到了在课堂内、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了在课堂上、书本里无法体验到的心理感受。这样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对学生后续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榜样的力量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品质的旗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除了课堂上、社会活动还不够,应该还要利用活生生的英雄事迹和人物形象,去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培养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馆,组织学生通过英雄事迹进行讲故事、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英模们爱憎分明------辨别是非的能力,立场坚定-----树立傲骨风格,襟怀坦荡-----养成宽容大度胸怀,坚韧不拔-----锻炼顽强的意志,乐于奉献-----培养无私乐观的态度,处危不惊-----建立胆大心细稳定等优秀品质。运用这种激励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明白,在顺利、成功时,一定要居安思危;处于逆境时,一定要坚定信念,一定要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4、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品质的重要路经

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体验到:力量的伟大、速度的激情、耐力的较量、协调的稳定,柔韧的优美。通过这些运动,使学生的心理素养得到了提升。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对事物的观察力、对意志的忍耐度、对性格的调理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在集体项目运动中,不但能体验到亲情、友情,还能提升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协作的意识。总之,积极运动的人,心理素质会更加稳定,情绪会更加乐观,精力会更加充沛,性格会更加开朗,外表气质和身体机能的结构优于平常不爱运动的人,每天都会以快乐喜悦的心情面对学习和生活,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用心沟通,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

我们的学生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疾病。对于患了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学生,作为授业者,应该要深入了解情况,及时找患了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及时合理的给予调控,让孩子(学生)从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作为教育集体成员之一,应该要正确对待每一位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耐心开导、引导、启发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使其逐步走向成熟。

当然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首先仔细的观察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及时进行劝导、启示、帮助,使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情绪稳定。其次细心观察班里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例如:无精打采、沉默寡言,),发现和平常判若两人,就必须及时深入了解跟进。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来对患了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辅导。在预防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读能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关心,时时刻刻读在关注他(她),让学生体会到老师都给他的温暖,达成默契,形成信任,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加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声,使心理辅导工作更易开展。

三、结束语

总之,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教学环境下,作为一位教育者,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正常的,我们的任何教育方式才是有效的,否则是徒劳的。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就应该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涵养,才能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品质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姚严华.体育教学中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上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后进生的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