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时间:2022-09-28 03:25:54

谈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近几年,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再度掀起讨论的热潮,这是教学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有识之士必然要重谈的一个重大课题,主要针对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非理性化倾向而提出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形式上的改革与实质上的变革之分,但更多的教师热衷于形式上的生动活泼、热热闹闹,而忽视了实质上的根本变革,从而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实效。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既迫切又必要。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其合理之处,在全面系统传授教材知识、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在强调改革创新时,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对传统进行全盘否定,而应在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前提下,克服其弊端。为此,要实现以下转变:

实现由以教材为中心,紧扣教材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视教材为课堂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仅是教学的重要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因此,课堂教学应紧扣教材但不能囿于教材,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适当地向外延伸与扩展,做必要的补充,为课堂教学增添新的血液,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适当的延伸拓展不仅是教学本身的需要,而且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的需要。

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创新,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培养。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因此,教师应在坚信学生具有较大的学习潜能的前提下,放手于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实现由以分数为中心,分数至上,转变为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主。考试分数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这是不容否定的。教师重视分数是必要的,但要正确地对待分数,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有针对性地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如果过分地强调成绩即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差异性,那么部分学生成绩一时上不去或达不到他们理想的目标时,往往会出现心理失衡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调整,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由此,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不能让他们的眼光牢牢盯在分数上。

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确立这样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立足于在知识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统一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是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精心备好每节课。教师要备好课,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坚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原则

(1)知识的系统性。课堂教学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是因为系统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反一节课下来,如果教师讲了许多孤立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学生听得满头雾水,课后复习不知如何入手,教学的效果自然很差。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简约化和网络化,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顺藤摸瓜逐层推导,掌握知识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知识的系统性问题,尽可能将分散的知识整合到知识体系中去。

(2)将局部的知识置于全局之中。备课如同下棋一样,要下好棋,走的虽是一步,但要考虑到好几步,甚至要作通盘考虑。教师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在备具体的一章、一节甚至一个知识点时,应该着眼于全局,从教材知识体系出发,明确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课时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要重点讲,哪些要一般性地讲,哪些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哪些是主干知识,哪些是非主干知识;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采用什么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某一知识、某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至于在非重要的、细节性知识上占用过多时间,却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上出现时间不足的问题。

(3)备课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一般来讲,备课的基准应面向全体学生,但也要适当兼顾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的学习需求。一句话,教师的备课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都能够有所收获。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教材知识,同时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坚持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统一的原则

教师固然要备教材、备知识,以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将重难点知识讲深讲透、讲到位,让学生听明白、听懂,直至掌握。但教师更应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的非智力水平。各科教材都渗透着一定的教育点,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知识的传授仅是手段,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又能够逐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最终学会学习。无论是从高考角度,还是从学生今后发展的角度来看,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

3.坚持教法与学法统一的原则

教师备课,在备教法的时候要增强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的基础现状、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进行备课;二是针对不同的课型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备课;三是针对教材内容、知识的难易度以及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不同进行备课。只有增强备课的针对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备课固然需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离开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像在黑暗中行走一样,会走很多弯路,他们迫切需要教师指导,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要达到不教而教、学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甚至在分析某个难度大的知识点时,有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该知识点,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研究性的备课,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教案,或者照搬他人的教案,才能写出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实现自己教育教学理想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关键性的作用。经验表明,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来理解新内容

教材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借助已学过的知识,或者说从已学过的知识中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推导转入到当前所学的内容中来。这样做既是温故,又是知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所学的内容,又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正因如此,赫尔巴特主张儿童的“已有思想”,即旧有经验、旧有知识是教学的出发点。但在借助已知理解新知问题上不能绝对化。因为有些已知要迁移到新知上来,还需要教师创造一定的条件,架设一定的桥梁;否则,不能实现转化。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做好这种准备工作,课堂上才能顺利地实现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启发既是教学原则,又是教学方法,而且是永不过时的教学方法,当然在具体运用时会随时代变迁而赋予它新的内涵,即在启示的具体策略与方式上有所改进、发展和创新。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分析新知识的过程中善于从新旧知识的链条中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给学生以独立思考或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沿着预设的方向去思考,当学生在思考或回答问题出现障碍或出现思维偏差时,作必要的提示和启发,试图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一步一步地推导下去,或由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叶圣陶先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过这样的分析:“老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老师不能光灌输,要多启发、多引导。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的积极性,不让他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

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技术,值得我们去掌握;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欣赏;课堂教学作为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去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广州本田轿车自动空调系统原理分析与故障诊断 下一篇: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