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仲裁协议的效力

时间:2022-09-28 02:53:26

浅谈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有效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仲裁来解决商事争议。那么,选择仲裁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仲裁协议,这里让我们探讨一下仲裁协议效力的有关问题。

一、仲裁协议的效力

所谓仲裁协议的效力,是指仲裁协议发生的法律效力,一般情况下,仲裁协议自成立时起生效。其作用是在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仲裁机构和仲裁员)之间产生特定权利义务关系,有效的仲裁协议既是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依据,也是法院强制执行仲裁裁决的依据。仲裁协议的效力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其独立性是指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排他性是指仲裁协议的效力排除了当事人在法院进行诉讼的解决争议方式。

二、仲裁协议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简称《仲裁法》)规定,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应当具备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机构)三项基本内容。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一项有效并具可执行性的仲裁协议还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仲裁地点、仲裁规则、仲裁庭的组成、仲裁适用的法律、仲裁时使用的语言和裁决的效力等。

三、仲裁协议的实质要件

1、当事人具有缔结仲裁协议的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保证其签订的仲裁协议合法有效的前提。这里“当事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其民事行为能力也各有规定。根据我国法律,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地位或资格,这里“自然人”也就是指完全行为能力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依法登记设立的组织,以自已的意志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当事人之间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真实、一致

当事人之间将其有关争议提交仲裁解决,须有明确请求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这是仲裁协议的基本要素。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须明确肯定,并符合当代仲裁制度一裁终审(局),排除司法管辖权的特性。双方当事人必须都同意将其争议提交仲裁解决,而不是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这是仲裁协议作为“协议”的一种基本要求。

3、仲裁“协议”的标的具有可仲裁性

这里“标的”是指争议事项“可仲裁性”是指当事人提交具有一裁终审效力的仲裁机构解决的争议事项是法律允许采取仲裁方式处理的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对可仲裁和不可仲裁的争议事项都作了规定。该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问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下列纠纷不能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纠纷。此外,根据中国内地有关规定,劳动争议、农村土地承包争议等,虽然涉及到合同纠纷和财产权益纠纷,但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意义上的可仲裁性,而只具有行政法、劳动法等法律领域的可仲裁性。

4、仲裁协议的内容合法

仲裁协议的内容合法,同样是有效仲裁协议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其内容合法,是指仲裁协议的各项约定,符合法律要求,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

四、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认定机构

1、仲裁机构

《中华人民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请示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对中国内地规定由仲裁机构而不是仲裁庭来认定商事仲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仲裁法学理论界已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规定事实上剥夺了仲裁庭的案件管辖权,使仲裁庭依附于仲裁委员会,从而使仲裁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受到怀疑。在某些国家仲裁庭有权对一项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予以认定。如1998年德国《民事诉讼法典》规定:“仲裁庭可以决定自己的管辖权并同时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作出决定。笔者认为,我国也应赋予仲裁庭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的权力,这样既可以提高仲裁效率、又可以增加仲裁员的责任感。

2、法院

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是否存在、效力和对其效力提出的异议享有管辖权,并借此确定仲裁机构或仲裁庭是否具有仲裁管辖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也采取法院享有最终决定权的原则如《中华人民共各国仲裁法》第20条之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五、不完善仲裁协议的补救与处理

(1)同时选择两个仲裁机构。如“合同争议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或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仲裁”。

(2)既选择了仲裁机构又选择了法院。如“凡因本合同引起的一切争议应提交大连仲裁委员会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解决”。

(3)选定的仲裁机构与其适用的仲裁规则不一致。如“合同争议应提交上海仲裁委员会按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仲裁”。

(4)选定仲裁机构但没有约定仲裁规则。如“因本合同所产生的一切争议应提交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

(5)选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如“本合同之一切争议应交由中国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解决。

(6)约定了仲裁地点与仲裁机构,但未明确规定仲裁机构的名称。如“双方因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7)其他方面有较完整的规定,但指定的具体仲裁机构不可能进行仲裁。

总之,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当事人正确、及时处理争议的根本保证,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把握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优越性,实现仲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风险及应对... 下一篇:浅谈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