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28 02:49:29

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 文章通过对地方医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现状的调查,提出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设立教学发展中心、构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增强教师人文关怀是促进青年教师和谐发展的有益对策。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1]青年教师已成为地方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了解青年教师发展的现状,寻求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对策,是医学院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问卷编制与实施

以某地方院校252名教师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教师的“对专业发展现状”、“对职业规划现状”、“对职业心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回收问卷17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4份,有效率为69.05%。

二、调查结果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向调查。调查发现,93.7%受调查的青年教师都有专业发展的意向,但不同学位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愿程度存在显著差别。硕士、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大多有意愿或较强意愿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博士层次的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呈现两个极端:或强烈渴望继续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或完全无意继续学习以提高自身水平。

2.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现状调查。该校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未来3~5年都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阶段目标,但高达71.3%的教师对自身未来发展仅有粗略规划,只有1/5左右的教师有明确详细的规划,还有6.9%的受调查青年教师对自身未来发展完全没有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该校青年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职称晋升、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和学生成长。对评职称最苦恼的问题是科研能力不足,其次是没有时间科研。高校教师应当树立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观念,但现实却是科研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唯一具有价值的评比条件,是教师晋升职称的依据,而教学却摆在一个极其不显眼的位置,因而学生的成长逐渐被教师遗忘。

表1不同学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向情况统计表(%)

3.青年教师职业心理调查。调查表明,该校青年教师并不认可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观点,仅有0.6%的受调查者是因为教师社会地位高而从教的。原因可能是:一是青年教师多处在家庭、事业的建立初期,人脉与社会关系仍欠缺,普遍压力较大,社会优越感并未真切体现;二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收入决定社会地位。教师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员无形中接受了这一标准,目前教师收入相对较低,所以对于自身的社会定位就降低了。

表2不同教龄组青年教师幸福频率统计情况(%)

根据单因素方差检验,P=0.01(<0.05),各教龄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存在显著差异。教龄低于3年的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强。教龄在6~10年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最低,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强。

三、讨论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看,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自主性,没有明确的自身未来职业规划,不同教龄的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别,大部分青年教师背负着“科研压力大”、“购房还贷任务重”、“经济收入低”三座大山,学校的支持与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青年教师和谐发展。

1.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指出,要“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师德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课,对于其职业认同感、心灵归属感和未来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决定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否开展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从而发挥高校的功能,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目标。[2]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考核、评价、监督和保障等机制;广大青年教师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为人师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言传身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自身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设立教学发展中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地方高校应尽快在校内设立独立建制、层次分明的教学发展中心,一方面,建立健全机构。学校和院、系、教研室均相应地建立教学发展中心。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侧重宏观管理,为各学院教学发展中心提供经费保障,系、教研室教学发展中心重点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中心可以开展分类别和多样化的教学发展活动。如为教师提供关于教学研究的阅读材料,为教师提供个别咨询,为院系制定教学改进战略提供支持与帮助,开展新教师适应、教学发展研讨、良师传教、教师教学技术发展培训会等材料。[3]

3.建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专业学习社群是以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使教师承诺共同的理念与目标,并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主动学习、自主实践、分享合作是其本质特征。在专业学习社群中,青年教师扮演了“学生”和“教师”双重角色,通过协作学习、教学反思等活动,与社群其他个体共同学习和分享实践,提高了自身发展水平;使自身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际上就是自身专业自主的生长与发展。[4]

参考文献:

[1]韩柳洁.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困境挣扎在科研和生存压力中[N].人民政协报,2012-12-24.

[2]王海文.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

[3]国际教育发展联盟会议文集[C].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保障高级研讨会,北京,2009.

[4]Meyer,T.,Achinstein,B.Collaborative inquiry among novice teachers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ustaining habits of heart and mind[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ERA,1998.2-7.

上一篇:步步为营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 下一篇:开放语文课堂,给学生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