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28 02:14:04

中医药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的思考

摘 要 多年来,中医学、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瑰宝,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国中医药院校共有24所,其发展具有特殊性,从全国范围看,“211工程”中医药类院校仅有北京中医药大学1所,与其他学科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需要中医药院校管理者尽快调整工作思路,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特别是中医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结合当前现有科研状况基础,从管理模式、制度建设、导师团队建设、科研产业建设、传统文化弘扬等角度探索新的有效途径,为社会输送一流中医药人才。本文以X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为相关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on Academic Degrees and Graduate Education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 WEN Hongjuan, KAN Junming, LI Kainan, WANG Hongfeng

(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Over the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our China's medical industry. There are 24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China, and every college has its special development. Nationally, only one of them-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is the "211 Project" universit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ly slow development compared to other disciplines. In this backdrop, administrators of the TCM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some changes in the work of thinking,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utor team building, research base, promo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top talented person of TCM to our society.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of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of TCM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of TCM; Degrees and Graduate Education; Process Management

我国自1978年开展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新时期的发展给中医药人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医药人才值得中医药院校管理者思考,现就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过程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1 重视传统文化培养

1.1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中医药院校的主干学科为中医学、中药学两门学科。中医学专业虽文理兼招,但绝大多数学生为理科生,中药学专业则全部为理科生,从某种程度上看,理科学生普遍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有一些欠缺,人文知识背景薄弱。这对中医药学生学习中医传统辩证思维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医思维相对模糊,甚至部分学生对中医理论将信将疑。到了研究生阶段,很多学生经过四到五年的学习,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中医思维,但研究生期间学业繁重,科研任务多,很多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对传统文化继续学习。而研究生课程多为半年到一年,课时有限,部分学生虽然在中医院校学习了七至八年,但很多基础理论并没有搞清楚。从全国范围看,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还不够完善,课程开设门数少,学时不足,学分低,没有成型的教学大纲,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2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目标与思路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院校、中医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要求中医药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宽广的社会文化内涵,刻苦钻研的科学意志,强大的人文关怀精神。作为中医药人才的管理者、培养者,我们要以社会需求为第一导向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对中医药研究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医思维模式、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传统文化课时比例,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加强国学经典选读宣传。①以往的培养模式下,很多跨学科考入、中医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上听不懂讲授内容,导致对传统经典课程排斥,上课不积极,学习效率低下。近年来,X大学提升了研究生必修课程内经、金匮、伤寒、温病的地位,加大了考核力度,提高了考试难度。这一做法,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经过几年的课程调整,对传统四大经典课程的强化学习,学生上课积极性增加,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在尽快地赶上来,重视经典的研习。然而,对于古代哲学、史医古文等课程,学生学习兴致还比较低,未来希望通过各种导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目前“重临床,轻理论”“重专业,轻人文”的思维惯式。此外,大学语文课程不但要在本科开展,研究生阶段也不能忽视,特别是中医人才需经常阅读古文献,语文学习更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在研究生阶段我们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作为管理部门,要迅速调整思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

2 培养国际化思维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从1978年发展至今,仅三十余年。从世界范围看,除中国大陆外,中医发展成规模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而中国大陆在中医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方面还相对落后。

2.1 造成中医药在世界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迅速推进教育全球化。美国、欧洲的教育已经迈入全球化轨道。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想在全球竞争中不被落下,必须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这给我们教育行业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在开发教育市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到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学习。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我国学习。近些年来,陆续有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的学生来中医药院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这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现有情况看,来我国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大部分境外学生还主要集中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数量相对偏少,学习的专业主要以针灸推拿学为主,学习其他专业的人数不多。

2.2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医针灸技术已走出国门40年,且以针灸为先导的中医药已遍及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陆续对针灸、中医立法,这是中医发展成功的方面。②我国针灸行业已初步迈入国际化轨道,在国外发展相对较好,但中医其他方向还有待突破。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到美国、欧洲攻读博士、博士后的人数在逐年递增,整体发展的态势是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中医药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比例的还远远不够,这就很难保证指导教师指导其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视野。例如,X大学聘用外籍教师数量很小,思维还停留在聘请外籍教师讲授语言课,这和国外的大学教育国际化思维相比,差距还很大。美国的普通大学,会有超过20%的外籍教师,把全球最先进的知识带到课堂。针对这种情况,X大学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创造条件,推行教育国际化。学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到国外大学做交流。随着新一批教师归国成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势必会给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增添新的力量。X大学鼓励研究生参加中外短期交流项目,把中医思想带到国外,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共同学习、交流。我们的学生也尽可能把更先进的理念带回国内,以促进中医药的长期发展。实施短期讲学计划,根据学科课程建设需要,聘请一些国际知名的中医学专家,包括外国专家、在国外科研一线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外籍华人,来校进行讲学。师生可以不出国门,快速、直接了解到国外中医药的发展情况,熟悉国外教授的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和学科前沿。③课程进修方面,鼓励师生出国培训,对研究生在国外学习的经历,X大学已着手与其他院校签订学分互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出国深造起到了鼓励和促进的作用。总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3 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3.1 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科研能力迫在眉睫

借鉴综合性大学经验,培养中医药学研究生独立思考和科研实践的能力。第一阶段,加大基础课学习力度。第二阶段,尽早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完成高质量的文献综述,要求学生查阅国内外中医药发展前沿,做好基础研究,锻炼研究生动手能力。第三阶段,要求研究生完成科学实验或临床科研毕业论文。鼓励研究生在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在科研课题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临床资料收集以及科研检验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和提高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④

3.2 中医科研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医研究生的科研还停留在以完成一个课题、发表一篇论文作为科研的终点,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广大研究生毕业后,继续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科研没有止境,中医的科研也才刚刚起步,中医研究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一个课题完成后还要继续申报、完成下一个课题,课题结题后仍然需要后续的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在一个问题上奋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有一定的成就。中医人要刻苦研究,正确对待科研中的得失,才能使中医可持续发展下去。

4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须重视临床应用教育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培养要区别对待。前者致力于培养高明的临床医生;而后者,除中药学、药学等专业外,仅有少部分人未来专门从事中医科研工作,绝大部分毕业生走入了中医教学和临床单位。因此,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培养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中医临床医生,熟练掌握现代医学技术,为将来做一名卓越医师打好基础。⑤

总之,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是中医药研究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国际化思维、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结合当前现有科研条件,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中医人才。

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PBL教学的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立项编号13-20

通讯作者:王洪峰

注释

① 王洪峰,王中男,阚俊明.构建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40-44.

② 吴滨江.本世纪中医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及思考[J].天津中医药,2012.29(2):189-192.

③ 王钰,刘惠琴.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39-41.

④ 张楠,王笑红,贾守凯.中医研究生教育之我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2):127-128.

⑤ 黄学宽.中医研究生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探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7):31-33.

上一篇:运用案例教学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刍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