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监控系统论文

时间:2022-09-27 11:30:11

高校教学监控系统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分析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总体偏低,因此必须狠抓教学质量,以完成历史斌予我国民办高校推进大众化进程的任务。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本文从教学质量监控的环境、组成、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民办高等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仅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在数量上已有73所(截至2001年7月)民办高校可以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其中本科院校2所;在规模上,已有学生超万、资产超亿、花园式校园的民办高校;在功能上,已对解决穷国办大教育、满足社会需求、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资金不足、水平较低等先天不足,目前与公办高校相比在整体上仍有较大差距。然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狠抓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既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本文从教学质量监控的环境、组成、评价、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环境

1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内涵

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教育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过程,其“教育产品”也就不同于物质产品。“教育产品”是有意识、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和有自我改造能力的人。所以教学质量的概念要比“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含义复杂、广泛得多。

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是采取标准化输人控制,即对主讲教师授课资格进行审定控制,如果其资格符合讲授某门课程的要求,就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全权赋予该教师。后逐步发展到输人输出控制,即除了对教师资格控制外,再把学生的课程测试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输出加以控制。现在已发展到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控制,力图使课程教学“黑箱”逐步变为“灰箱”或“白箱”。使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现代方式,从封闭转变为开放,从单一受控对象转变为多受控对象,从单门课程控制转变为多层次综合控制。由此看出:教学质量始终伴随着教学过程,只要是教学就有教学质量问题,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也就伴随始终。其目标都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环境

(1)外部环境。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过程中,许多外部环境因素必然介人进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主要因素有: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政策与法规、社会对知识价值的态度政策、社会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认同程度、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进步速度、学生家庭所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状况等。

(2)内部环境。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学校的各项工作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质量监控。影响教学质量监控的内部环境包括教学基本条件、校风和学风、学术氛围、管理水平、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校园自然环境等因素。

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组成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有目的的对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和施加作用,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主要由教学质量和监控两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质量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由教与学质量进而形成的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组成;监控部分则由评价、纠偏与激励等组成。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共有明显的过程性、层次性和反馈控制性。过程性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是伴随教学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从教学任务输人到整体教学质量输出,需经历教师教与学的基本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反映过程;再经历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最后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过程,所以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一个过程系统。层次性主要表现为从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墓础层次逐级向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李校整体教学质魔集成或并合。

反馈控制性则表现为对每一过程阶段和每一级教学质量适时进行信息采集、评价、纠偏与反馈控制,使教学质量状态尽量符合既定目标。实际上,监控机制与教学质量过程系统处于并行状态,并且与其组成完整的闭环反馈控制。在反馈控制中,评价是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对各过程阶段和每一级教学质量的决策与控制,都要以相应的评价结果作为主要依据。

三、教学质量评价

1.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和主要内容

教学质量是教与学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难以精确定量的综合性指标。为了判断和衡量教学质童,并加以调整与控制,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根据一定评价目的和标准对评价客体的价值进行认识评定。内容包括评价主体与客体、评价指标及标准、评价理论和方法等。

2.评价主体与客体

评价主体与客体也就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是评价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一个评价系统中,评价主体与客体的确定主要依据于评价目的,评价目的确立了,评价主体与客体也就随之而定。

3.评价指标、标准、权重

评价指标是评价目的的具体化。在评价中,确定评价指标应尽量使所选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评价客体的价值和特性,同时应尽量满足评价主体对客体的评价目的,应尽量减少评价指标的数量。指标的范围越宽,指标数量越多,则评价客体的差异辨识越容易,这有利于判断和评价;但确定指标的权重的困难也越大,从而歪曲评价客体本质特性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在指标确定中应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标准是衡量指标和评价客体优劣的尺度。对标准的要求具有明确性和可计量性,前者是指标准的概念明确、具体、单一,以便对客体评价作出全面衡量;后者是指所定标准能作到可定量和计算,尽量能用数据表达,使分析的结论有定量的依据。其次,对评价标准的确定还要考虑其先进性,就教学质量来说,有的指标可选用国家标准,有的指标可选用部门、行业或地方标准,也可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校级标准,当然有些指标也可参考国际标准。

权重是指标在实现评价目的和体现评价客体实质特性中的重要程度。确定权重应注重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权重分配尽量达到合理,一般应遵循由粗到细的赋值原则。确定权重的方法一般可用AHP法和专家调查法。

4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已对公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优秀评价制定出了一套评价方法和程序,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套方法和程序对民办高校虽然具有同样的使用价值,但教学质量与整个教学工作相比,涵盖的范围和评价对象有所区别,其评价目的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学质量评价就不宜套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学质量评价应综合使用“听众调查法”、“模糊评判法”和“满意度法”(简称AFPS法)。

(l)听众调查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由评价主体(服务对象)如学生、专家、教学管理人员等直接对评价客体如教师、学生等提出评价。在实际工作中该方法常称为问卷调查。是教学质量评价目前使用最广泛、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基础性评价。该方法可根据凋查表中指标设置及其指标的事先确定,得出评价客体的分值或等级,评价客体所得分值或等级既可作为这一层次的评价结论,又可以为下一高层次评价提供依据。

(2)模糊评价法。是指利用模糊集理论对系统的各项指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然后根据给定的标准得出综合性的评价意见。川从理论上讲,模糊评价可对所有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但当评价指标较多,而且不宜将这些指标分割成有机子系统时,就会发生权重分配不准而使评价结论信度降低。所以,该方法在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较为适用,但对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时,其适用性明显下降。从课程质量到学科专业乃至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建议使用可能—满意度法。

(3)可能—满意度法。可能—满意度法实质上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该方法处理问题的优点在于能将事物的某些属性分成单因素考虑,使问题分析简化。当分别研究了事物的可能性和满意性后,再将其综合起来统一考虑,这就是事物的某种属性的可能一满意度。

综上所述,综合利用听众调查法、模糊评价和可能—满意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民办高校整体教学质量这一关系复杂的系统评价问题。并且当所有评价指标、标准、权重、方法程序,以及专家组意见都达到一致的条件下,利用该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可使学校间具有可比性。

四、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行机制设计

一所高校真正实行教学质量监控绝非易事,这项工作涉及学校内部的方方面面,需要采集处理大量的数据,同时需要得到师生的理解与支持,调动广大师生教与学积极性,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达到AFPS法运行的最佳效果。因此需要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进行如下设计。

1.加强宣传工作

提高广大师生和各级领导的质量意识,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必然与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也与各级领导的工作业绩和切身利益相关,更与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信誉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做好宜传动员工作,使师生、各级领导牢固树立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等观念,理解学校抓教学质量,实施监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此为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打好思想基础。

2.建立全院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是涉及全院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较健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此项工作。为此,建立由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学校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校(院)级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各系建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在教务处设置教学质量科或教学质量监控岗,有专人负责日常监控工作。同时实行校内专家督导制度、聘请专家听课督导。:

3.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必须制定有关的制度、办法和政策,形成有效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制定以下制度和政策:①关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决定和办法;②关于实行专家督导的决定和办法;③关于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工作量、职称评聘、年终评优、学生奖学金、考研、就业、系(部)和教研室考核等方面挂钩的政策;④各级领导听查课规定等。

4.加强有关人员培训

利用计算机和校噢网处理数据。该项工作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调查表及数据,所以对科室人员和教学秘书等人员必须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运用计算机的技术。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实行数据采集与传输,这将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上一篇:吴汝纶教师思想论文 下一篇:司法行政新闻宣传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