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9-27 10:57:00

中药灌肠治疗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 临床实践研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治疗中中药灌肠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分别给予中药灌肠疗法、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中药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妊娠者6例,18个月内妊娠率达到62.5%;西药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妊娠者4例,18个月内妊娠率达到43.75%;副作用方面,中药组未出现任何副作用,西药组出现多种轻微作用。结论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中药灌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疗效显著,妊娠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中药灌肠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主要是指女性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至子宫腔以外部位而引发的增长、浸润、周期性出血等临床病变症状,该病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结节包块、疼痛等一系列侵袭性病症。最近几年,相关研究文献报道[1]显示:我国的临床EMS发病率呈出明显上升趋势,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达到15%,若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有效的临床治疗,则可能引发盆腔疼痛、不孕症等。本文研究中,笔者将选取本院妇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分析中药灌肠疗法与西药在EMS相关不孕症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在临床研究中选取本院妇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腹腔镜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入选病例中年龄区间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8±2.5)岁;不孕时间:2~4年者20例,4~6年者10例,6年以上者2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不孕症。在临床研究中,笔者运用数字分组法将病例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16例),组间病例的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中药组。本组病例均接受中药灌肠治疗,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肉桂、小茴香、甘草、皂角刺各10g,赤芍、没药、延胡索、蒲黄、干姜、五灵脂各15g, 当归、川芎各20g。用水煎后取100ml,待水温下降至40℃左右,将灌肠管直接插入内(深度一般为18 cm左右),将汤药灌入(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汤药在肠道内保留2h以上,灌肠结束后需卧床休息30 min,1d/次,2袋/次。注意月经期间停用,一个疗效为3个月,一般连续灌肠3个疗程左右即可。

1.2.2 西药组。本组病例均给予口服达那唑(0.1克×10粒×3板,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729),服用剂量:400~800mg/d,温水分次服用,患者需连服3~6个月(即1~2个疗程),若疗效欠佳则可再服用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接受18个月随访。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评估统计数据处理分析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组间统计数据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统计数据比较具有差异性采用(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妊娠率

中药组患者给予中药灌肠治疗后,6个月内妊娠者6例,18个月内妊娠率达到62.5%;西药组患者给予服用达那唑后,6个月内妊娠者4例,18个月内妊娠率达到43.75%;组间妊娠人数及总妊娠率存在明显差异性(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情况比较[n=16,n(%)]

组别

中药组 6 3 1 62.5

西药组 4 2 1 43.75

2.2药物副作用

在临床治疗期间,中药组患者中未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西药组病例中少数患者出现轻微药物副作用,如:阴道出血、潮热、腰背酸痛、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等等,上述副作用均在减轻药物剂量或者停药后症状消失。

3结论

据相关研究文献[2]显示,在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中,大约有55%的病例存在不孕现象,由于不孕症的发病率比较高,因此要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时需重视不孕症的治疗。目前,临床治疗EMS相关不孕症的首先方案为腹腔镜手术,而腹腔镜技术也是临床诊断EMS的“金标准”。当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后为了能够提升妊娠率,一般需要接受期待疗法、药物治疗或者性激素资料等,但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最好采取药物治疗效果最佳,但是性激素药物可能会抑制卵巢功能且副作用明显,服药期间患者不能怀孕;辅助生殖技术由于费用比较高、受孕率低[3]。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妊娠率,且无药物副作用,治疗期间均可受孕。经过本文临床研究证实,中药组患者的妊娠率达到62.5%,与西药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由此可知,中药灌肠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明军,徐丛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理论及学说[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61-562.

[2] 孙秀丽,王建玲.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2,28(10):56-58.

[3] 吴红野.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33例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 (13):77.

上一篇: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与预防 下一篇:浅谈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