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链构建研究

时间:2022-09-27 05:45:19

湖北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链构建研究

【摘要】 湖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城镇化发展之路是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它要求将绿色农业科技应用、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信息技术介入催化三者统筹联动起来,从而构建起“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链”来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绿色农业 信息化 产业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北省城镇化发展之路离不开与农业现代化、尤其是绿色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绿色农业的建设,尤其是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是新时期湖北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一、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新时期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的产业化尤其是绿色农业的产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对于湖北省而言,绿色农业产业化的大力发展将“固化”新时期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成果,不仅能有效防止“城市建设空心化”趋势,还有利于解决湖北省特大城市首位度过高的缺陷,保障湖北“一主两副”城镇化战略的实现。

1、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要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注重城市对农村的支持;注重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时代文明向农村扩散,让城镇化的进程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过程,以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新型城镇化要求农业绿色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依托城镇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聚集产业和人口,努力发展低耗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必然要求农业绿色发展。绿色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新型农业,它的优势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资金、精耕细作、人畜结合、施有机肥、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绿色农业及与其伴随的绿色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为人类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食物来源,还有力改善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新鲜的空气、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从而保障了城镇化的质量、效益和福利,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

3、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

绿色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必然要走市场化、产业化之路。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空间主要是内需。其中,我国农产品的产业化在GDP中的增长潜力颇大,这正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调结构、转增长、扩内需、富民生的重要动力源泉。

实施绿色农业发展,贫困地区可以发挥其受工农业污染程度轻、环境相对洁净的资源优势,将初级农业原料转化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振兴。例如:一斤木瓜,市场平均价格才0.5元,3吨木瓜一共才卖3000元,但3吨木瓜通过深加工制作成一吨速溶木瓜粉后,市场售价却是4.5万元,价值提升了15倍。

4、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固化城镇化发展的成果

我国的新城镇化要求将发展中小城镇作为重中之重。分布广泛的中小城镇是城乡融合的“天然桥梁”,就在农民的“家门口”。因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有利于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解决“大城市病”和农民工大量外出引发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从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反之,如果不注意提升城市内在功能,一味扩张城市规模,而没有产业支撑,形成“空心城市”,既浪费资源,又形成大量政府负债的局面。由于城市建设没有产业带动,城镇化接纳进城农民,农民既失去了土地,又难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

因此,湖北省的中小城镇建设,应该发挥农业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这是避免“空洞”趋势,并就近吸纳农村劳力。例如:湖北阳新是传统农业大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产城”共融。县内韦源口镇依托新港物流园,先后引进中粮集团粮食现代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国字号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使5000余名农民进城后找到稳定工作,实现了安居乐业。

二、发展绿色农业解决城市食品安全问题

新时期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的核心纽带是食品的输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城市消费者较之其他商品更加敏感与关切的问题。然而,近年来中国社会连续出现了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肯德基速生鸡激素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1、农产品源头的质量安全隐忧

农产品源头的质量不安全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取决于农民对于农药、农肥的使用。我国是农药、化肥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三,仅化学农药防治面积就超过45亿亩次,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仅因蔬菜农药超标发生中毒事故就高达约10万人。统计显示,1980年至今,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了56%,而化肥投入量增长了225%。实际上,化肥已成为农业环境中一种主要污染物。化肥由于无机盐的浓度较大,施入土壤中的各种肥料只有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有的转化为“难效态”而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酸碱平衡被破坏,有的则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业的生产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在被污染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的农产品将很不安全。大气环境中氟化物、二恶英等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氟被人吸收后会引起人体“氟中毒”;二恶英在脂肪中具有高度溶解性,极易污染鱼、肉、禽蛋、乳及其制品。水污染方面,我国每年排放废水量大,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多,未经处理的污水用于灌溉农田,造成土壤重金属(汞、镉、铅等)超标。

第三,农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农民由于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影响农药与农肥的科学使用,直接导致农残超标。例如:每亩农药、农肥使用量过大、次数过多,使用安全间隔时间太短就采收,这些问题都易产生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同时,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部分地区农民仍然在使用。

2、绿色农业发展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保障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保障。绿色农业倡导科学应用“绿色技术”作为农业发展动力,实现“绿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供给消费者无公害、有机的“绿色产品”,从源头上保证了国家的食品安全。

三、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绿色农业的信息化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普及,将智慧城市、无线城市、数字乡镇等一系列崭新理念引入城镇化建设。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对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催化作用,使其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迅速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面对形形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实际上很难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因为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潜在的问题。因此,建设与发展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链就成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从农产品的生产源头实施绿色科技开始,对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投入品的使用进行信息化严格监控,以保证食品的无公害品质;进而在产业深加工过程中对产品内在质量、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进行严格的科学绿色质量标准监控,实现从土地到餐桌,从生产到产后的加工、管理、贮运、包装、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执行这一全过程信息化管控的实体,则正应该是创新型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

四、构建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链的设想

综上所述,新城镇化建设与国家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绿色农业的大力发展,而绿色农业的发展又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同时,在新时期条件下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了绿色农业的产业链构建的关键催化因素。

那么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链应该如何具体构建呢?本文认为,在新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绿色农业信息化产业链构建的实质是:必须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实施绿色科技,保证农产品的供应源头安全;就必须建设创新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企业,打通农村到城镇市场的产业联系;就必须全流程实施信息化监控与配送,将绿色的农产品配送到千家万户。

1、从源头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安全

针对农产品生产源头上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等问题,创新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应该在农产品的生产源头应用与推广绿色科技,在农肥的使用问题上,尽量施用有机农肥。

有机农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因为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还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等),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为验证上述问题,本课题团队在湖北省钟祥市洋梓镇郑庙村建设了60亩实验基地,并进行了武汉市特种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发的某微量有机农肥(该农肥为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优秀项目)对于莴苣的应用实验。

实验表明,使用该绿色农药产品后,单个莴苣的平均长度由原先的29.1cm增长到30.7cm,增长了约5%;单个莴苣的平均重量由原先的750g增长到800g,增加了约6%。同时,该绿色农肥的应用还有效抑制了霜霉病的发生。经过对比,在同样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下,对比试验田的莴苣害病数量是试验基地莴苣害病数量的3―5倍(见表1)。

2、以创新型绿色农业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

新城镇化建设要求“合理引导要素集聚、实现土地集约式发展”。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创新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组织,要以创新型绿色农业经济组织为核心,实现绿色农业产业链的整合。

目前一些创新型的“企业―农户”合作形式已经出现,如“超市与农户对接模式”。这一组织形式以公司为核心,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要素集聚;同时企业还将由于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所闲置的土地实行集约式管理与经营,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将实现青壮年劳力的回流。在这种组织形式内,企业是经营者,农户是生产职工,以经营确定生产,企业和农户形成合作分工关系。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创新型农业企业可以进行整个绿色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整合。

例如:沃尔玛(中国)公司就结合中国农业改革政策,广泛收购我国农地的经营权。尤其是收购了大量城市附近的优质农田经营权,收购之后变成集约式耕种,使这些农民成为沃尔玛公司的“职工”。2009年兴源公司在辽宁瓦房店建立了沃尔玛绿色水果转换有机水果直接采购基地,对当地5000亩的绿色水果进行集约管理。

3、绿色农产品信息化交易平台建设

对于创新型绿色农业企业而言,现代电子商务和创新信息科技的出现,再结合物联网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户供应与消费者需求信息不畅通的矛盾,可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快速对接,并且确保食品的安全,带给人民大众带来更健康的生活。

绿色农产品信息化交易平台项目的核心在于对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追踪”和质量把关。对农产品从种植、生产、检测体系及现代物流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可视数字化管理,并为消费者提供全过程可视追溯查询平台。食品安全“看得见”了,让消费者感受到蔬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流程清晰化、透明化。

这一项目可以利用湖北地域的自然条件,让有许多湖泊和蔬菜种植基地,与农户合作社和渔场配合,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利用湖北省的交通优势,将该品牌和经营模式发展到全国主要省份和大城市。

【参考文献】

[1] 孙铁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出路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03(4).

上一篇:在健康减肥路上我要“gogogo” 下一篇:符合绿色化管理理念的环境化学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