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湖北农村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22 02:03:38

新常态下湖北农村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自党中央和政府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概念以来,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经济模式是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科技含量低,且具有不可持续性,我国发展的未来目标是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别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这是对我国以往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有效探索。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航标,也贯穿了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对于农村、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湖北省来说,为抓住“中部崛起”的黄金机遇,顺利达成“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期完成湖北“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加快本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应当努力发展农村绿色产业,它不仅是湖北农村脱贫致富、谋求发展的可行之道,也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基于此,以湖北随州绿色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07

1 湖北农村绿色发展现状

湖北2016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长江经济带“坚持生B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由此可见,国家和湖北地方政策已经从战略和法治层面完成了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为湖北省的转型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道。

然而,作为中部省份,湖北农村的绿色经济发展和发达地区相比仍具有很大差距。一方面,中部省份三方在国内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指数方面得分较均衡,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劣势,且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缺乏后劲。另一方面,湖北大部分地区对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作为一个具有雄厚工业基础的省份,湖北三大产业之间分布严重不均衡,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例如根据《2016中国民企500强榜单》公布的数据,湖北省入围500的民营企业中,建筑装饰、化工、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统计为一类)位居前三,共计达到50家,分别为22家、15家和13家。产业分布不均衡制约了湖北经济的转型,同时也影响了本省的绿色产业发展。相比于工业方面节能减排的展开,“绿色发展”在湖北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未得到全面展开,环保、绿色发展等理念没有在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对农业生产的“三重三轻”,即“重”前期建设、“轻”后续管理;“重”资金筹措、“轻”资金管理;“重”硬件建设、“轻”软件管理。

与此同时,广大农村的农业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农业生产长期面临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挤压,主要体现为几个方面:第一,湖北大部分农村目前依然采用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模式,客观上带来农业科技化程度不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偏低的弊端;第二,广大农民对市场和需求没有太多了解,种养意向一般受当期价格影响较大,抵抗风险能力较弱;第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进一步削弱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近年来,虽然湖北省各级政府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努力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得,但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容易遭遇大旱大灾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因此,接下来应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是如何寻求绿色发展的切入点,把绿色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结合起来,把农村县域经济发展和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之道,通过农村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湖北省的全面、协调发展。

2 湖北农村绿色发展典型模式及经验分析

为探索湖北农村的绿色产业应当发展,笔者通过对随州柏树湾村、吉祥寺村集体经济的实地考察,深入探析湖北农村地区如何过绿色发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和经济转型,现将调研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2.1 灵活运用新型农业合作社模式

柏树湾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经验是针对当地具体情况,采取了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模式,即新型农业合作社模式,由政府牵头、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以此降低农户风险。事实上,农业合作社模式作为一种生产者为了对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自发组织起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014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时,就对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进行综合改革,目标是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2015年为落实这一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11号文件,就供销合作社如何推进综合改革进行了专题部署。

柏树湾村绿色农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合作社模式的成功运用。以金银花产业为例,村里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主导,引进、推广种植金银花,合作社投资160余万元建成了金银花烘干房,配备国内先进的分风式烘干设备,建成3个金银花初加工生产线,每天可以处理鲜金银花5吨以上,同时请技术人员来讲课,手把手地教栽培、整枝技术,并帮助测土配方,施有机肥,增加了金银花的产量,一亩田一年可以产1000多斤花。

除了提供技术引进和培训等服务之外,种养殖合作社的一大优点在于,借助集体的力量降低风险。据柏树湾村村支部数据张光能介绍,如果当年金银花市场行情不佳,合作社会出面承担市场风险,对社员花农实行保护价收购,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标准从农户手中收取金银花,亏损部分由别的项目弥补。这无疑给村民吃了一剂定心丸,降低了农户种植金银花的风险,也提升了整体效率。

和柏树湾村一样,湖北随县吉祥寺村同样也采用了合作社模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吉祥寺村的支柱a业是香菇种植,村里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为入社的菇农提供技术指导、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等服务。

2.2 村务管理创新

众所周知,村基层组织发展是否健全,直接关系着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此次调研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在柏树湾村和吉祥寺村的发展中,村基层组织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以柏树湾村为例,村党支部在带领当地人民脱贫、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该村制定了严格的基层组织活动标准,要求村委会成员做到“三个坚持”,第一,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价值取向,村委会的决策以为村民排忧解难,凝聚民心为最终目标;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村委会成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村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三,强化理论学习,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下午,柏树湾村委会组织“两委”干部集中学习,同时要求每个干部制订个人学习计划,进行严格的监督;第四,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作用,柏树湾村党支部抽调优秀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护林、护路、护水的“三护”队,负责村里的防虫治病、养护道路、用水分配以及一些公共事务,并聘请了有威望、懂经济、党性强的离职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为村务监督员,加强对村务、财务工作的监督,提高了班子成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村民中树立了良好的集体形象和个人形象。加强党组织与当地人民群众的联系,将党组织的领导和示范作用落到实处,切实贯彻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无独有偶,三里岗镇吉祥村的集体经济能得到长足发展,同样得益于基层组织对于村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协调、规划功能。据相关人员介绍,吉祥村发展起来后,面临着村“干部少、事务多、管理难”的问题,为此,当地村委会通过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结合实际首创了村务协理员管理模式,即打破原村民小组界线,将全村划分为28个片区,每个片区从片区内的党员、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中,选出1名村务协理员,协助村两委会开展村务管理和群众服务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很快就取得了实效,据相关数据表明,仅一年内,村协理员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46个,化解矛盾纠纷12起,帮助农户办理新农合、社保等手续1500多人次。村干部得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谋划村里的发展大计。党员干部当起市场监督管理员,村民们则走村串户贩香菇,脚步由近及远,走遍全国。2016年,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党组织,也是该村继去年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之后获得的又一至高荣誉,基层组织在带领当地村民致富、发展农村绿色产业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2.3 产业发展创新

绿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产业发展,应将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的生产方式,优化对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根据这次调研,发展农村绿色发展若要取得良好效果,应把握如下重点:

一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重点推进当地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以湖北省随州县柏树湾村为例,据村党支部书记张光能介绍,柏树湾村交通不便,也不具备明显的资源优势,这也导致了该村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境地。如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村支部成员经过多方思考和反复讨论决定另辟蹊径,大力扶植和推进当地的金银花种植。经考察分析和试验,村委会选择了在村里推广金银花“中秦一号”品种,大力扶植当地金银花的种植。该品种特别适合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喜阳耐旱,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而且在这里生长,完全不需要治虫,是完全的有机作物,药用价值高。据相关数据表明,从2008年开始,柏树湾村依靠种植金银花和意杨等经济作物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省十佳生态村;截至2011年底,柏树湾村已种植金银花2000亩,并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农民种植金银花;2012年,村民仅靠金银花种植人均就增收了近3000元,金银花成为当地村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3年,柏树湾村委会与当地农户签订了协议书,每斤鲜花按10元收购,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信心,同时与马应龙药业签订了协议,拓展销路,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金银花的种植、加工技术水平,为农民致富增加价值。

二是要尽可能的发展多样产业。例如,柏树湾村的油茶产业发展较好,但与此同时也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发展养鱼产业。以油茶为例,省林业厅和市有关领导对随县创新机制发展油茶产业给予充分肯定。随县制定了“生态立县、林业强县”战略,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完成5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油茶总产值达到6.5亿元,柏树湾村的油茶种植也是其中重要内容。除油茶之外,柏树湾村还种植了意杨、牡丹、芍药等其它经济作物,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养鱼产业,全村建有精养鱼池1000亩。

三是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青山常在,菇业永兴”的持续发展之路,随县吉祥寺村相当重视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例如,吉祥寺村的香菇龙头企业裕国公司于2014年10月组建了食用菌研究院,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吕作舟任名誉院长,与湖北多家知名院校合作,大力推进食用菌额重金属防控、富硒香菇培育等工作,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用于食用菌新品种的研发,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吉祥村的三里岗长久菌种厂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科技手段有效解决了传统香菇产业的技术粗放、劳动强度大、林木消耗多等难题,从而推动了香菇产业提档升级。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促进了产品销量,帮助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也为当地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

3 湖北农村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3.1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理念

县域经济是湖北农村绿色发展的一大着力点。近几年,湖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多重要的问题日趋突出。要调解这些矛盾,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改变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状况,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搞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由传统的重视GDP增加向注重绿色GDP改变。要完善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考评制度和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改变以往只注重经济绩效的做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将这个指标体系与干部任免和奖惩结合起来,例如湖北省政协委员欧阳康在2016年1月湖北省政协的分组讨论会上提出“开展绿色GDP评估”,这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将强化跨区域的环境管理作为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通过明确界定不同区域之间的权、责、利,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避免责任推诿,进一步促进环保督查中心充分发挥其职能。

3.2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发挥村基层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一方面,通^宣传、教育等措施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和环保理念,帮助农民树立起环保意识、主人公意识,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村规民约是我国村民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极好形式,要进一步推进将“绿色发展”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各地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要因势利导,对农民加以引导,让“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进村入户、真正在广大农民的心中扎根。

二是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以随县柏树湾村为例,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光能是个典型。张书记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是当地村民经过选举推选出来的干部,村里大小事务都是亲力亲为。在张光能组建的领导班子的辛苦努力下,一穷二白的柏树湾村得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网络。在2015年举办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张光能书记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大会共授予2064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是继1979年后时隔36年再次对这一群体进行最高规格的表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劳动人民的特别关注。

优秀党员干部的领导,先进党组织的带动,更有针对性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模式,这些因素紧密结合,成为柏树湾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据张光能书记介绍,目前村集体每年可实现经营性收入5万多元。

3.3 提升绿色发展层次

一是要继续推动农业标准化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所谓农业现代化,应该是技术装备水平的现代化,是经营规模的现代化,是经营组织的现代化,以及社会服务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农业和农产品的标准化经营。

以随州三里岗镇吉祥寺村为例,该村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贸易市场,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各地香菇汇聚到这里,加工后出口到30多个国家,形成“买全国、卖世界”的交易格局,市场年交易量15亿元。根据调研,该村的标准化经营模式对于当地香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早在2007年10月,吉祥寺村已建成500亩香菇生产基地,年栽培袋料香菇150万袋,产值1500万元以上。2009年,该村被列入全国蔬菜(香菇)标准园创建基地。据当地干部介绍,香菇标准园创建要求达到“五化”:一是规模化种植,二是标准化生产,三是商品化处理,四是品牌化销售,五是产业化经营。为了达到这个标准,随县成立了香菇标准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通过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加大入户技术指导力度,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统一样式设立一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目前,这里已是全国最大的袋料香菇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随州市出口企业的备案基地。

执行严格的行业标准的成效明显,一是保证了出口香菇的质量安全,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将建设200亩香菇标准园,生产袋料香菇160万袋,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工作首位,自觉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近三年来,抽检的内销和外销产品没有出现不合格和质量安全事故,各级质监部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二是提高了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每袋香菇可帮菇农增收2元,节本增效10%以上;三是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向“三型”产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转变,通过进一步提高香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香菇产业竞争力。

二是鼓励和支持绿色企业发展。企业是实现绿色发展、从事绿色生产的微观主体,没有绿色企业也就没有绿色产业和绿色发展。绿色企业主要指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例如,北欧国家非常重视支持绿色企业发展。以斯道拉恩索集团的造纸厂为例,集团通过企业创新环保技术、加大环保投资、加强环境监控等措施,成功实现了企业的绿色发展。因此,湖北省绿色发展应当以企业为抓手,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湖北作为科教大省的科研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绿色产业的层次。

4 结论:加快湖北农村绿色发展,助力湖北经济转型

湖北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发展需通过绿色发展推动湖北经济转型。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发展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主导,能源消耗量较大,从历年《湖北民企500强榜单》中可以看出,湖北省主导产业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尤其是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产业比例总量超过70%,发展后继乏力并且缺乏可持续性,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发展不足。绿色发展为湖北省的转型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道路。本文以对随州的农村绿色产业发展调研为基础,分析了如何借助发展绿色产业推动湖北农村脱贫致富。具体到操作层面,有几点应当特别予以重视:

4.1 要做好绿色发展的整体规划

首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做好资源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首先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慎重规划,充分认识到过度的开发建设会造成资源浪费,应当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够损害自然的资源,政府不能仅仅再以GDP增长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应当把环保、生态保护列入官员政绩考察的体系。并且真正的把相关文件落实到实处。此外,要明确环境保护要求,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已被破坏的要尽力修复,现状较好的要尽力维护山水的原生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2 做好农村发展规划

湖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不能墨守成规走传统的农业发展道路,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产出高效、安全且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等应当作为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目标。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土地和其他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安排和保护好现有的各种资源,并且寻找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湖北各省市的优势产业有所不同。

4.3 优先发展带动性强的第三产业

例如,结合自然特点和人文优势,建立一些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其他地区应当借鉴随着发展的经验,不可照搬照抄,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并且采取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

总体而言,湖北省为实现经济转型,需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并且以创新为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规划全局,注重绿色产业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实现湖北省绿色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D].2016.

[2]本书编写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朱洪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制度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4]李琳,楚紫穗.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动态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5,(1):68-75

[5]王永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6]张露.湖北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路径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7]张凯.绿色发展视角下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8]李俐.中美生态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9]胡岳岷,刘甲库.绿色发展转型:文献检视与理论辨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3,(3):33-41.

[10]谢慧明.生态经济制度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上一篇:基于居住常态模型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下一篇: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实施精益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