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9 09:32:53

湖北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一、绿色发展有优势,但问题突出

湖北的绿色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向好,绿色技术领先,具有比较明显的绿色发展优势。过去五年先后颁布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等一批有关绿色发展的法规文件,绿色发展相关的政策日益全面和细化。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升级成效明显,绿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低碳试点扎实开展,循环经济稳步发展,绿色生活理念已被普遍接受“两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但同时也应看到,湖北绿色发展水平与中部六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反映绿色发展水平的8项指标中,湖北没有一项指标位居中部六省第1位。仅3个指标居第2位,2个指标居第3位,2个指标居第4位,1个指标居第5位。8个指标中仅2个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有研究报告指出,湖北2011年绿色发展全国排名第19位,武汉在38个重点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排名中列倒数第二位,该报告结果不一定准确客观,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湖北绿色发展相对滞后。究其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产业结构偏重化制约了绿色发展空间。当前绿色农业占农业的比例为30%,绿色工业占工业的比例仅为6.72%,加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我省绿色产业的比重仅为50.18%,相比先进省市和发达国家80%以上的比重,差距明显。其次,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绿色发展能力。我省的科技创新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从投入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GDP的比重列第2位,比重为

1.18%,但与全国平均仍相差0.21个百分点,与同处中部的安徽比也相差0.03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在中部地区位列第3,仅2.54%,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支出力度不大。第三,体制机制障碍束缚了绿色发展思路。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仍存在。部分经济相对后进地区,投资热情高涨,一些“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纷纷上马,“先污染、后治理”的陈旧观念仍然大行其道,一些被环评否决的项目又改头换面通过“绿色通道”审批。第四,法律法规与政策工具缺位弱化了绿色发展的制度支持。现行的财税体制存在弊端,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支出缺口较大,地方政府能运用的财税手段非常有限。资源环境产权与价格机制存在障碍,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完善,“谁污染,谁付费”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性解决。“违规排污有得赚”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以年产1000万吨的水泥厂为例,运营减排设备每年增加成本超过5000万元,停用一天能省几十万元,即便被查处最多也只罚款20万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凸显了环保部门对违法企业监管的尴尬与无奈。缺乏行之有效、体系完整的奖惩机制,企业投入巨资搞环保,有可能陷入因成本太高不被市场认可的境地。

二、湖北绿色发展战略路径

首先,建立湖北“绿色发展”的省级发展战略体系。结合生态湖北的要求,完善绿色发展系统制度设计,确定湖北绿色发展战略。湖北绿色发展的框架设计突出绿色发展主题、强调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两大战略、力争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完成构建绿色发展方式、打造公共政府、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发展技术四项任务。其次,完善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的绿色发展空间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省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第三,构造以“绿色生产体系”为主体的绿色经济新格局。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传统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完善能源供给体系,突出发展绿色能源。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建立健全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采取污染防治与资源利用综合方法,实现节能减排协同控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工业绿色发展的开放度和竞争力。鼓励企业绿色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布局产业区划,明确发展优先序;加强绿色农产品市场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有机肥产业发展来鼓励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发挥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发展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物流、节能环保服务业,绿色旅游业、绿色商业、绿色餐饮业,建立生产业的绿色技能。降低服务业的污染排放,促进服务业的绿色转型,做大绿色的“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企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突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分类指导和准入管理,严格控制“两高”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支持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及能力建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新建项目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平,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第四,加强以水资源保护和雾霾治理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水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加大对重点生态区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地区的水生态修复,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淤地坝建设和生态自然修复。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赔偿制度,健全举报制度,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从根源入手,逐步断绝雾霾的生成机制,改变化石能源的主体能源地位,加速新能源替代的时代步伐,改善并加快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改革现行发电调度方式,开展节能发电调度,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对传统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缩减工业燃煤和火电,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尽快发展新型替代能源。最后,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政府带头绿色办公,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消费,引导社会大众绿色生活,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鼓励居民购买节能产品,坚持低碳出行方式,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三、湖北绿色发展战略举措

第一,推行适合湖北省情的绿色发展考核。把“绿色GDP”作为“核心GDP”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从而形成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把绿色发展列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工作责任制、问责制和科学考评体系,实行地方一把手“绿色发展”一票否决制度。第二,建立全国性的绿色权易交易中心和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完善准入标准,打破地方保护,应在省级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一批绿色发展技术展览交易平台和绿色权易交易中心,利用内陆市场中心区位优势和中国光谷技术优势,继而打造全国性的绿色平台。第三,对绿色产业实行财税激励。实行差别电价、脱硫电价、余热余压发电上网等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管理和费用分摊机制。落实健全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提高重金属污染物排污费缴纳标准。推进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各级财政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节能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大规模环保治理工程建设,支持水电、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加快发展,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积极构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体系,形成对绿色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第四,加强污染监管,为绿色发展争取更大空间。监督、落实发展规划、行动方案的执行,充分发挥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继续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建立企业环保“黑名单”和公开曝光制度,将污染严重、超标排放、整改不力的企业公开曝光,直至强制淘汰,为绿色发展腾出空间。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