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哈韩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时间:2022-09-27 05:36:13

青少年哈韩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摘 要 随着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哈韩族”,即以14~18岁和19~30岁的年轻人为主体的,疯狂追求韩国流行文化,连穿着打扮、思想行为都仿效的群体。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青少年哈韩现象的原因,并对其最终影响做出积极的预测。

关键词 青少年;哈韩族; 韩流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Adolescents’ blind worship of South Korea

LeiWeihe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 Normal education college, psychology, Henan province,pingdingshan, 467300, P.R.China)

【Abstract】With the dissemination of South Korean culture,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become one of the “Ha Han Group” or Koreanphiles, mainly composed of youngsters aged between 14 to 18 and 19 to 30 years old who are in crazy pursuit of Korean fashion and popular culture, even dressing, ideas and behavio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uses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eventually gives a positive forecast of the final impact.

【Key words】Teenagers; Ha Han Group; Korean wave

“哈”原是闽南语,其意为热爱与渴望。哈韩来源于哈日。“日”是指太阳,哈日指种了太阳的毒。哈日最早在台湾流行,被台湾青少年演绎为一个流行语,用来指疯狂崇拜迷恋和追随日本文化。而哈韩最早也是在台湾流行的,其意类似于哈日。哈韩是指盲目的崇尚,追逐,模仿韩国时尚的流行文化,在穿着打扮和行为方式上进行效仿[1]。“哈韩族”是指一群疯狂追求韩国流行文化,连穿着打扮、思想行为都仿效的人,主流是能自由接触外国文化的开放性人群,主要集中于14~18岁(相当于中学生)和19~30岁(相当于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两个层次的年轻人[2]。

1 哈韩哈什么

哈族与韩流相伴而生。“韩流”指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掀起的一股“韩国流行文化热潮”。其包含的内容日趋广泛,从韩国的歌曲、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足球,进一步扩展到韩国的游戏、服装、化妆品、餐饮、电子产品和汽车等领域。[3]韩流的表现形式很多,但是常见的最受哈韩族欢迎的主要是以下几种。

1.1 韩剧。

从1997年央视播出《爱情是什么》创造了收视奇迹之后,韩剧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的走进伴随着电视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从《冬季恋歌》式的极尽唯美的爱情故事,到《my girl》这样轻松幽默的爱情戏剧,从《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式的灰姑娘的故事到《大长今》这样的有点儿励志的古装剧,再到《看了又看》的家庭剧,韩剧俘获了中国男女老少的心,曾经有那么一点儿拒斥的人,也都坦然接纳了。

1.2 韩国影星。

随着韩剧的热播,韩剧中的俊男靓女也逐渐深入人心。老一代的裴勇俊,张东建魅力犹在,新一代的东方神起,super junior 更是如日中天。宋呈献,金喜善,李孝利,哈韩族们无一不是耳熟能详。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粉丝门的神经,收集他们的海报,CD,影集是哈韩族们的一大爱好。因此,韩星也为自己的国家挣足了外汇。

1.3 流行元素。

影星们在剧中的服饰,发型,化妆总能彰显个性,牵引时尚。《冬季恋歌》热播之后,大家竞相效仿剧中李民亨围巾的系法,而《我的名字是金三顺》播出之后,剧中那个代表运气的粉红色小猪不久就走进了中国的商店。吃韩国料理,穿仿旧牛仔裤,染金色或红色的头发等等更是成为一种时尚。

当然,哈韩族们的兴趣爱好不只这些,还有看韩国杂志,赴韩国旅游,酷爱韩语等等不能足一而论。总之,如此种种,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哈韩景观”。

2 哈韩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哈韩在国内各界都引发过很多的争论,有人形容“韩流”为“它犹如一场腾空而起的沙尘暴,又仿佛一阵横扫陆地的台风”。如此,我想就夸大了它的影响力,受韩流影响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成为哈韩族的人却是有限的,有很多人还是能理性的看待韩剧,韩国文化的。任何事的的产生和流行必有其因果,在这篇文章中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2.1 韩剧的魅力。韩剧的流行有很多原因。俊俏的明星+出色的脚本+精心制作的画面是韩剧最大的特点,也是韩剧夺目的卖点,一对对养眼的男女们演绎一个个爱情故事,清新隽永,极尽浪漫。当剧中的女主人公成就了灰姑娘的梦想时,电视机前的人们也许也会同样欢喜满足。每个女孩心中都有灰姑娘的梦,但是未必会实现,而在剧中却获得了替代性满足。韩剧中的浪漫可能勾画的不真实,但是细腻纯真,男女之间最多的是牵手和拥抱,很少见到,甚至接吻。在《冬季恋歌》中男女主人公之间虽然爱的那么深,时间跨度也很大,但最终也只有结尾的最后一吻,这种浪漫都是女孩们可能在恋爱中找不到的。对爱的需要,正是韩剧经久不衰的原因。

另外,调查了很多人都发现她们喜欢看的原因在于韩剧轻松幽默,上下班之余韩剧是不错的调味品,缓解了工作带来的压力。生活剧中的平凡细致,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很贴近生活。而关于这一点国内风格相似的《金婚》同样也获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2.2 韩星为什么会走红。韩国影星和国内明星的阵容有很大的不同。韩国的娱乐产业比较国内要强,推出明星的速度极快,各种各样的组合也是不计其数。并且,组合中大多年龄都比较小,大多是十几,二十岁。年龄上和青年人相似,歌曲中包含各种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而国内,在青少年的文化上表现出巨大的空白,属于青少年的文化较少,而且越来越缺乏原生性和创造性。而青少年时期朝气蓬勃,充满精力,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特别是初中生,他们好奇心强,追求新事物。对于他们来讲,寂寞,单调和乏味的生活更加难以忍受。来自邻国的和他们年龄相似的人们,帅气,新潮,说着不一样的话,有着不一样的做派,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明星们大多包装的到位,在电视剧中完美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中国和韩国中间相隔千山万水,我们也很少能全面的了解明星个人。如此,便形成了强烈的晕轮效应,这是一种偏见,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这种印象一旦产生就会影响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因此,对这些明星们不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偏差导致了盲目的崇拜。而国内的明星们,往往刚一出道就绯闻缠身,很难确立他们自己的地位。

2.3 模仿效应的产生。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榜样的特征与自己越相似,行为的特征越简单,榜样对个人的影响越大,那么榜样的行为越容易得到模仿。暴力行为比非暴力行为更容易得到模仿。仔细一看,就能发现,这些哈韩人群与自己尊崇的明星有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要么年龄相当环境相似,要么一致的缺点,要么关注的话题一致等等。而这些和他们年龄相仿的人要么演绎的剧本多是校园清纯偶像剧,或是校园暴力或是社会暴力,而影星在生活中也常爆出暴力事件。而这一些都使韩国影星们的行为更容易被模仿,韩国影星更容易受到宠爱。

2.4 从众效应的力量。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第四种力量,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广泛传播信息,传递时尚,同时又将时尚转化为一种舆论压力。曾几何时,聊天中多了裴勇俊,张东建,什么时候发现周围的朋友一个个韩剧迷的时候,你自己却一无所知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人是社会性的人,当自己的行为或品位与周围的人相悖的时候,或自己的思想有悖于流行话题的时候,他们都会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己的行为与周围多数人一致,从而避免因为脱离群体而导致的孤独感和恐惧感。[4]不管这种行为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这可以解释当下一部分青少年的哈韩心理。

2.5 哈韩是一种个性化的体现。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流行音乐,吃韩国料理,阅读韩国的时尚杂志,这是一种新的生活姿态,穿仿旧牛仔裤,茶色的头发等等这些流行元素无不彰显着个性与活力,无不在表明我们是不一样的人。这种个性化可能是种逆反心理,也可能是种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更加强烈,自我实现的欲望也不断增长,急于摆脱父母和家庭的影响获得独立,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因为其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因此,这种反抗的方式又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同时又是表面的和肤浅的,只能通过这种标新立异来表达自己对家庭或是传统的对抗。同时,这种流行元素也满足了我们年轻一代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的特点。

3 哈韩现象的影响

“韩剧看多了会变笨”,是现在社会上对喜欢看韩剧人常有的警告。的却,剧情拖沓冗长、爱情故事雷同、与现实生活有差距、演员表演模式化,灰姑娘的故事给生活蒙上了不切实际的梦幻,使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想象,助长了人对幸福和成功不劳而获的心态。对韩国文化的过度认同也可能会导致排斥本土文化,这些都是哈韩风的消极影响。一些必要的呼吁,或者是干预都是必要的。但是重要的是分析形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视国内青少年的文化,规范和发展本国的娱乐业,而不是一味批判和抵制。

但是同时我们也该看到,这并不是洪水猛兽。大多数人其实很清楚哪些是现实的,而那些是不现实的,在电视剧中的满足毕竟是镜中花水中月,不会影响到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哈韩其实另一种形式的偶像崇拜,即使没有韩剧,我们还有可能会哈日或是哈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健全,这种崇拜必然会褪色。另一方面,韩流本是商业文化的产物,其缺乏生命力。刻板的东西必然会被遗忘。而作为时尚的哈韩风尚作为时尚文化的一种,他的魅力在于它的短暂性和新颖性,而它的致命之处也在于他的短暂性,任何事物只要作为一种长久存在的模式,必然会失去其新颖性[5]。韩流终于消停的一天,而那是可能就是哈韩风尚的终结。

参考文献

[1] 温朝霞.《中国青少年的“哈日哈韩”现象及其反思》[J]《青年探索》,2008,Vol(3):7-10

[2] 薛宝林,张丹.《关下“于韩流”的观察与反思》[J]《理论观察》,2006, Vol(5):47-48

[3]熊元斌,李晟.《韩流后时代中国潜在游客群体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Vol(6):84-88

[4] 孙天威,杨志刚.《《流星花园》与青少年追星心理》[J]《社会》,2002, Vol(7):9-10

[5]陈创生.《时尚符号与大众生活风格》[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Vol(5)24-29

上一篇:加强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培植校园文学新苗 夯实社会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