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时间:2022-07-21 03:23:33

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现河采油厂土地物联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油田生产特点的集导航、信息管理于一体的土地信息管理软件,融合油田物联网技术,能够根据土地名称查出相关土地图片,便于及时发现宗地异常,进行数据核对,提高油田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对油田土地信息的进行科学管理与分类,开发并应用相关数据库和网络化应用软件以及图形管理与索引,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实时数据的获取和更新,系统安全机制,关联修改(一键式修改),信息图形化标准模块的开发。

1 研究的意义

现河采油厂现有油田生产用地面积分散,油井站点数量众多,土地的属性用途多样,原有土地管理系统对土地的图像特征描述模糊,信息交互不直观,对于土地的权属变化不能及时了解。因此需要采用高分辨率的航拍地图,以体现宗地周围的特征地貌,同时对于宗地属性能够跟随图像特征及时跟踪了解宗地面积的变化和使用情况。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油田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意义重大。

2 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土地管理系统侧重于图形、图像和一些基础性数据的录入、更新、编辑、查询及专题图片的管理。系统的具体目标包括:

2.1 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的共享数据库;

2.2 联网形成分布式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2.3 土地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以及数据的录入和更新;

2.4 数据的查询、分析以及专题图的生成;

2.5 结合航拍图显示地理位置;

2.6 系统的维护。

3 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软件的实现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B/S三层体系结构模式,即由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

3.2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利用SQL语言对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操作。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底层核心,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所需要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目前本系统的数据库包含6个土地信息图库和1个用户信息表,可以分类管理和随时更新维护。

3.3 系统功能介绍。

登陆系统后共包含8个功能模块,分别是“信息查询”、图片查看”、“新增信息”、“批量查询”、“其它工具”、“登录设置”、“航拍地图”以及“帮助”。

信息查询功能说明:根据需要从数据库中查出土地的详细文本信息,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定要显示的内容,并可以进行更改和删除指定信息的操作。此外,可以将查询出的结果以Excel的格式导出到本地客户端。目前本系统数据库共有6个可查询的表,分别是“电子库”、“土地协议书”、“报件”、“土地证”、“坐标库”和“井号库”。

图片查看功能说明:图片查看分为“土地图片”、“土地协议书”、“报件”、“土地证”四个部分。查询出的图片可以进行开窗、放大、缩小和平移等操作,以改变图形的显示范围,方便使用者更好地查看图片。查询图片的同时还能显示历史和现状宗地的图形。另外,本系统还可以进行图形与资料的双向查询,可以根据属性资料查询有关的图形资料,如由宗地名称查询宗地的属性资料,如土地证和土地协议书等资料并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自动定位显示,宗地所在位置及宗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可以由显示的图形进一步查询出该处宗地的其他土地图片和详细的土地信息与土地证、土地协议书等相关的资料。其中,点击“土地图片”可以结合航拍图和google地图查出土地的实际位置并且标注出来。

新增信息主要是从Excel中批量将新增数据导入指定数据库中,实现数据随时更新,此处需要按照指定的格式填写Excel。

批量查询功能说明:批量查询是方便用户一次性查询大量信息。该处通过导入指定格式的Excel文件模糊查询出Excel中的所有土地名称对应的土地信息,并且可以导出查询出的信息。

其他工具Google地图,此处可以添加一些用户所需的查询工具,目前加入的是google地球搜索功能,可以输入经纬度查出该位置。

坐标转换功能就是将采油厂油水井北京54坐标,西安80坐标,大地经纬度坐标的坐标转换功能纳入其中。

登录设置功能说明,此处主要是实现登陆用户名和密码的更改,新增以及删除。

4 取得的效果

土地物联信息化系统一经建立,就在采油厂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出数据资源价值,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 经济效益。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边建设、边应用,以用为先,才能实现行政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双赢。现河采油厂根据边建库、边利用的原则,充分考量档案中老井场打同台井、更新井,矿区建设首选老井场、报废站点进行建设。新井部署中,与地质所等部门加强沟通,优化井位布局,严格控制永久性用地征地范围,极大缓解了采油厂油气生产与城镇化建设对土地需求的矛盾。

据统计2010-2011年度采油厂根据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节约用地面积达三百多亩。根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鲁国土资字[2009]205号文件,计算节约各项补偿费用约三千多万元,做到了及时把握采油厂生产用地状态,降低企业风险,达到土地精细管理,为采油厂依法维护土地权益,及油田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2 社会效益。

理顺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采油厂充分认识到这是对土地历史资料进行仔细盘点的过程,是对各种征地资源数据关系、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重组的过程,是对不同生产部门协同合作的过程,是对采油厂生产运行一体化精细管理向纵深发展,专业部门自身能力提升,管理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

4.2.1 系统着眼于采油厂持续推进的“一体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这个总方向,综合开发地质信息,利用了从1964到2011年度的采油厂所辖四个县区六个开发油田的多方面的资料,构造出采油厂建厂以来最为全面详实的土地信息化管理模型,建立了厂、矿、队三级立体的查询共享平台,是对低效率的传统手工管理流程进行了根本性的再设计和重运行。

4.2.2 通过对6个油田自60年代初期到目前土地档案的系统查询,使各采油矿及四级土地地籍管理技术人员了解并掌握了大量的有关油田开发早期征地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等方面的资料,明确了油田各区块征地管理的历史进程,认识到国家在土地用量上的渐紧政策。

4.2.3 土地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对全厂工作进行整体优化,系统内一体优化,系统间配套优化,深入推进精细管理、基础管理、系统管理,真正实现从上到下一级带一级、从下到上一级保一级,形成具有现河特色的精细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尝试,并为下一步局油地处土地信息系统网络的并网和与源头数据库网络的连接提供了的实践经验,也是对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补充和功能扩展。做为采油厂生产运行的重要一环,为建设数字化采油厂生产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土地管理物联信息系统是有效管理土地资源、制定土地政策和进行土地科学化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统一的建设标准为前提,以详实、准确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建设。及时更新和改进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快捷的土地资源信息服务,为采油厂增储上产保驾护航。

上一篇:中国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研究 下一篇:加强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