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促进中班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准实验研究

时间:2022-09-27 05:06:08

音乐活动促进中班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准实验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考察通过音乐活动促进中班幼儿自信心发展的效果。研究发现,经过音乐活动后,实验班幼儿的自我表现、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者据此认为,音乐活动可以成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音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65-05

自信心是指个体认识和评估自身行为能力或价值的一种体验,是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1,2〕对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信心较强的幼儿能够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大胆探索周围世界,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乐观向上、勇敢独立、敢于表达的良好品质。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体验、活动、家庭及幼儿园教育四个方面。〔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应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国内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研究较为丰富,如杨丽珠、王娥蕊的有关研究。〔4〕王红艳也开展了通过美工活动以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研究(王红艳,2008)。

我国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教师往往偏重幼儿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较少意识到音乐活动还有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作用。众所周知,幼儿园音乐活动一般可分为专门的音乐活动和日常渗透的音乐活动。〔5〕专门的音乐活动与国外研究者所讲的音乐训练(Music Training)较为相似,一般包括识五线谱、听辨节奏、模打拍子、听辨旋律、模唱旋律等。日常渗透的音乐活动一般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音乐活动,如欣赏动画片、广告中的音乐,欣赏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音乐等。

音乐活动具有较强的游戏性,〔6〕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感。幼儿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一般抱有较高的自信心,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探索。〔7〕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对于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我国学者杨丽珠等人对3~9岁儿童自信心的发展水平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3~9岁儿童自信心水平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发展的,但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岁是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本研究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探索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以大连市某幼儿园两个中班的77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共有39名幼儿,平均月龄为51.64,对照班共有38名幼儿,平均月龄为50.55。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为杨丽珠、王娥蕊编制的《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水平教师评定问卷》。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及自我表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81和0.971,评分者信度为0.816,重测信度为0.828,表明信度较好。

(三)实验程序

1.前测

研究者运用《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水平教师评定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进行了前测。统计检验表明,两者整体差异不显著(p=0.448)(见表1)。

2.无关变量控制

实验班的音乐活动现场实验每周进行五次,每次15~20分钟,为期一个学期。

本研究为教育现场实验,属准实验研究。在无关变量控制上,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对前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同质性检验,确保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的自信心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实验班实施音乐活动现场实验,对照班同一时间开展自由游戏活动,除此之外,其他一切活动保持一致。

3.后测

使用与前测相同的问卷再次对幼儿自信心发展水平进行评定。

(四)实验内容

1.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以音乐训练迁移理论、发展关键期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杨丽珠等人提出的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为理论指导,对中班幼儿展开相关的教育现场实验。中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重点是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以及成就感、自我效能感。〔8〕为有效选择音乐活动内容,研究者还对幼儿园教师以及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并依据《指南》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及内容,〔9〕同时参考国外的相关实证研究,〔10〕设计了本教育现场实验所实施的音乐教学活动。

2.活动内容

众所周知,音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因此,本教育现场实验所实施的音乐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共计4个单元,一个单元有5次活动,每次15~20分钟。活动内容包括认识基础音乐符号(小字一组内音符、高低音谱号、强弱符号、反复符号、结束符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模打拍子(2/4拍、3/4拍);第二阶段为具体曲目的学习,共计8个单元,一个单元也有5次活动,每次15~20分钟。通过具体曲目的学习让幼儿模唱相关儿童歌曲的音乐旋律,学习合唱、轮唱等。

本教育现场实验所使用的曲目来自《儿童视唱练耳教程》《约翰・汤姆森现代钢琴教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及研究者自创的曲目。曲目以2/4拍、3/4拍为主,旋律积极、活泼,音乐内容以幼儿喜爱的动物及日常生活为主,具有明显的游戏性,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以音乐活动的实施为自变量,进行2(前后测)×2(实验班、对照班)多因素方差分析,其中前后测为组内变量,班级类型为组间变量(见表2)。

由表2可知,前后测中幼儿的自信心总体得分主效应极其显著(F(1,75)=53.871,p

自我效能感前后测主效应极其显著(F(1,75)=32.682,p0.05),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F(1,75)=4.192,p

成就感前后测主效应极其显著(F(1,75)=15.458,p

自我表现前后测主效应极其显著(F(1,75)=49.426,p

三、讨论与建议

(一)音乐活动对中班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自信心整体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活动后,幼儿自信心整体发展水平及各维度的发展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两因素交互作用明显,所以,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通过简单效应分析获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自信心均有显著发展,但对照班幼儿的发展速度要明显低于实验班幼儿。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虽说对照班幼儿的自信心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实验班幼儿由于进行了音乐学习,其自信心发展速度比同龄幼儿的自然发展速度快。因此,可以认为,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是有效的。

(二)音乐活动有促进中班幼儿自信心提高的积极作用

杨丽珠等人关于幼儿自信心的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重要载体,〔11〕因此,为幼儿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十分重要,而音乐活动就具有明显的表现性。研究中,主试每次都会设计一个音乐知识点,由易到难,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接受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幼儿,主试会让其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好、表现能力较强的幼儿,主试会让其完成一些相对较难、需要合作的任务。幼儿完成任务后,主试会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完成任务,幼儿不仅能体验到音乐活动本身带来的愉悦感,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就感能驱使幼儿主动探索、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直至取得满意的结果,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动力。实验开始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一些内向、胆小、不愿表现自己的幼儿不能很好地融入进去。针对这一现象,主试尝试给这些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当这类幼儿能够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时,主试会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并请全班幼儿给予掌声鼓励。到实验中期,一开始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幼儿已经会主动要求承担活动示范任务、回答老师的提问了。实验后期,教师感受到这类幼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类幼儿不仅在音乐活动中表现积极,在其他活动中,也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参与热情。

自我效能感是幼儿自信心的核心因素,当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时,这种成就感和愉悦感就会促使幼儿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当幼儿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时,他们会更多地表现自我,其自信心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科学评价对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获得自信心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对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充分意识到音乐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应首先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观察幼儿,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练习式”的音乐训练。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如音乐理论、乐器演奏、舞蹈表演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儿童音乐创作,这些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活动,还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第三,教师应认识到,音乐活动给幼儿带来的不仅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有其他能力的发展,如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教师积极、正确的评价和引导能够使幼儿产生成就感,进而更多地表现自己,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幼儿的自我评价是从依从性评价逐步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作出评价,再到对自己多方面作出评价的。〔12〕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Miendlarzewska等人认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情绪体验是影响幼儿音乐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13〕这告诉我们,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真诚地赞扬和鼓励幼儿,这种良性的师幼互动能帮助幼儿体验到快乐和满足,进而帮助他们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

(四)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潜在作用

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得十分普遍,但通常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幼儿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如上所述,音乐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还有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通过开展音乐活动,为幼儿播下相信自己、愿意表现自己的种子,对其日后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

(五)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对幼儿自信心发展水平的变化只进行了两次测查,且准实验开展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测查次数和准实验开展的时间都偏少。今后有必要开展追踪性测查,并延长实验时间,以更好地探究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3〕〔7〕〔1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8.

〔2〕金芳.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4〕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5〕〔6〕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130.

〔8〕〔11〕杨丽珠.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40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5-03-27〕.http://.

〔10〕MORENO S,et al.Short-term music training enhancesverbal intelligen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J〕.Psychological Science,2011,22 (11):1425-1433.

〔13〕MIENDLARZEWSKA E A,TROST W J.How musical training affects cognitive development:Rhythm, reward and other modulating variables〔J〕.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2013,(7).

上一篇:我需故我唱 我唱故我乐 下一篇:垃圾桶里的争吵